毛四维:美大腕劝莫迪“联美制华”
作者:毛四维 来源:共识网
笔者最近在多个场合,包括在最新一期“一虎一席谈”电视辩论节目中,多次指出,美国和印度的决策层中确有一批人要把美印关系引向“联手制华”的方向。《印度时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了这一点。
9月28日,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发表印裔美国专家阿什雷·泰利斯(Ashley Tellis)的文章,标题是《莫迪访美成功之秘笈》。
笔者认为,对于关心和研究中印关系和印美关系的读者和学者来说,此文必读。原因有三:
第一,泰利斯这个人物重要。他是美印签订《民用核能合作协定》的总策划和最重要的幕后推手,曾为美驻印大使的顾问,现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政界和学界双通;
第二,文章的目的是向印度政府建言献策,主题是美印应“联手制华”;
其三,文章披露了过去十来年美印关系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为此,特将原文全文译出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
阿什雷·泰利斯:莫迪访美成功之秘笈
纳兰德拉·莫迪访问华盛顿为美国和印度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两国可借此访为踯躅不前的双边关系重新定向。虽然眼下两国都有分心之事,环境并不利于取得重大突破,但双方确已下了大功夫,要打造一个富有成果的峰会。如果一切顺利,宣布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进展,诸如网络安全、防务、教育、公共卫生、能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城镇发展、以及外空和核合作等,双边关系的持续价值将得到彰显。
但这些成就具有变革含义吗?
实话实说,回答恐怕是否定的。并非这些成就不重要,而是仅仅有这些并不能电激当前死气沉沉的两国关系。然而,如果莫迪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成功,他便能从根本上重铸美印关系。
第一,与关键的美国政客建立私人关系。如果莫迪与巴拉克·奥巴马发展起热情的私人关系,当前美印关系中的诸多挑战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舒缓。友谊会诱使双方领导人为了对方而多走几步,从而淡化分歧。友谊还会使双方领导人愿承担风险,所谋求的政策会超出两国官员认为合适的范围。乔治·布什(小布什,译注)和奥巴马总统都曾做出过大胆的决定,因为他们都与曼莫汉·辛格总理关系默契。如果莫迪与奥巴马以及国会领袖们奠定如此关系之基础,其长期收益将是任何联合声明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注入真正的内容。不久前,在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出任总理期间,美印关系首次得到真正的深化。
那时,驱动双方的基本目标是,防止中国干扰世界均势,避免大局对美印不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真诚的对话。不幸的是,近年来再也看不到当年的那些对话了,包括罗伯特·布莱克威尔(美前驻印大使,译注,下同)与贾斯旺特·辛格(上届印人党政府外长)的对话,布拉杰什·米什拉(上届印人党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与康多莉扎·赖斯(小布什政府的国务卿)的对话,以及什亚姆·萨兰与菲利普·泽利科(分别为“民用核能合作协定”谈判的印美代表)的对话。而且,赖斯—米什拉对话的三原则(不使对方意外;不回避分歧,但私下交锋;相互支持对方重大利益)也萎缩了。毫不奇怪,美印双边关系随之疲软,因为双方都无法依赖对方去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
现在,美国许多政策制定者深感困惑,不知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一个松散对话的阶段之后,莫迪访美将是一个极好机会,可向“战略伙伴关系”注入实质内涵。双方须真诚对话,讨论寻求一个什么样的双边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义务,而不是重复那些关于民主和共同价值观的陈词滥调。毫不夸张地说,重建美印关系在此一举。如果双方对战略伙伴关系的含义拥有共识,其他所有将顺理成章。反之,双方在芸芸小事上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不会使双边关系为之改观。
第三,寻求美国民间力量来支持印度复兴。在莫迪至今打过交道的国家中,美国有一点全然不同,那就是美国的公共政策事实上是由非政府机构决定的。对印度而言,最重要的私人机构恐怕莫过于工商界了。这里是资金、技术和最佳管理的源泉,而这些正是印度为实现其发展目标所需要的。
华盛顿无法强迫工商界向印度投资,但是,只要经济环境良好,私人资本会蜂拥而至。莫迪迄今为止为改善投资环境所做的努力是必需的,但还不充分。劝说外国投资者来印度安营扎寨,去除批准投资的程序性障碍,只是重要的起步。如果没有广泛实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大改变,美国工商界仍将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当前国际经济正持续向好,许多地方将与印度竞争美国投资。印度想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承诺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更为清廉的营商环境,以及合理的管理机制。但遗憾的是,莫迪政府的第一个预算并没使美国工商界相信,在印度彩虹的尽头你可以找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此次他将有机会与工业巨子们面对面交流。如果他能令人信服,并在国内政治中坚持下去,他将在美国民间赢得一个重要的盟友。
能否在这三个方面获得成功,将关系莫迪此访的成果是平淡无奇,还是开创新局面。为振兴近年来失去了势头的美印关系,在所有这三个方面都取得成功是必须的。
来源时间:2014/10/20 发布时间:2014/9/30
旧文章ID: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