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春:为何不必担心美印联合围堵中国?
作者:龙兴春 来源:共识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了成功地访问,两国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在印期间受到印度政府隆重而热烈的欢迎,莫迪总理专门回到古吉拉特接待习近平,邀请习近平参加他的生日宴,这在印度接待到访外国领导人的安排中非常罕见。访问前夕,印度派商务部长希塔拉曼访华与中方讨论经济协议,派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作为总理特使访华为习近平主席访印做准备,体现了印度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的强烈意愿和诚意。
中国政府对印度和莫迪政府也非常重视。莫迪就职后李克强总理马上打电话祝贺,中国政府派外交部长王毅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访印。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应李源朝副主席的邀请访华并参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习近平主席与莫迪在巴西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会晤。习近平主席还亲自会见了访华的多瓦尔,表明了习近平对访印的重视和对印方的尊重。
然而,莫迪上台之初,国际舆论对中印关系远没这么乐观。莫迪以其强烈的民族主义形象著称,今年竞选期间声称在领土问题上决不向中国让一寸,不点名批评中国的“扩张主义”。加之美国日本等竭力拉拢,莫迪当选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马上祝贺并邀请访美,取消了对莫迪长达8年的禁止入境制裁。安倍全力争取莫迪首访选择日本,制造日印联合牵制中国的舆论。国际舆论中“莫迪当选对中国最不利”、“莫迪将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等观点层出不穷。同时,中国近两年的外交也被外界一些国家称为“强硬”、“自负”。因此,当莫迪上台后,国际上认为中印即将对抗和冲突的声音很大。
这些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除了领土争端等固有矛盾外,中印近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相互存在不满。印度指责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建设基础设施,抱怨中国未像俄法英美那样公开宣布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警惕中国与南亚邻国紧密关系,特别是对中巴友好关系耿耿于怀。印度对华有3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虽然口头上表示不会与美日等联手制华,但近年来印度与美日走近是不争的事实。印度还在中越有争端的海域开采石油。印高官不时发表一些反华言论,邀请流亡藏人当局负责人洛桑森格出席莫迪就职典礼。但这些矛盾都没有把中印两国引向对抗和冲突,双方都认识到不能让局部矛盾损害两国整体关系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以务实主义精神包容分歧,积极发展互利合作。
边界争端是重要但非紧急的问题,对抗会导致两败俱伤。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当前的核心任务都是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强民富。和平的国际环境和非敌对的大国关系对两国发展至关重要。领土争端是帝国主义遗留的历史问题,争议领土的最终归属对两国的发展影响不大,因此,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中重要但非紧急的问题。领土归属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情感,须要谨慎稳妥处理,务实合作为将来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条件。若以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解决,将使两国无法集中精力推进国家发展,不但损害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还会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所谓中国包围印度或者印度包围中国都属于过度解读,中印没有遏制,也没必要,没能力遏制对方。
两国经济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法,印度已经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印度,能够提供大量印度不能生产,但价格又比发达国家便宜的商品,形成了印度市场对中国质优价廉商品强劲的刚性需求。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印度要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发展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进行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超强的竞争能力,现有余力须向外输出,正好可为印度所用;同时,中国制造业也开始向外进行产业转移,印度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充足的劳动力对中国企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双方领导人显然都认识到了中印间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两国政府要积极为经济界创造条件把潜力变成现实成果。
地区事务上合作。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亚洲增长最快的两大经济体,只有中印加强合作才能做到“亚洲的事情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问题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的很多地区事务没有中印的共同努力都无法处理。安全方面,美军撤出后的阿富汗稳定需要中国和印度两个地区大国合作;恐怖主义对中印造成了现实威胁,两国合作有助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印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破除中国对“亚洲版北约”和印度对“珍珠链战略”的误解和担忧。经济方面,作为带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中印负有共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责任;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是巨大利好。
中印全球事务上合作远大于分歧。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两大新兴国家,都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对绝大多数国际和全球问题两国都有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立场。这使印度认识到与中国的冲突只是潜在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冲突却是现实的。中印等国一道迫使西方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让IMF的表决权,今年否决WTO巴厘协定更显示了印度捍卫自己利益时的毫不含糊。全球气候问题上坚决捍卫发展权,中印均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与发达国家谈判,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中印关系建立在两国现实国家利益基础之上,不再可能回到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印是兄弟”时代。因此,要用正常的国家间关系看待中印关系,在务实合作的大环境下,那些负面因素仍然会不时出现干扰中印关系。当干扰事件出现时也不要对中印关系的大局失去信心,不要觉得中印关系又变坏了,更不要因为月底莫迪访美时的热络担心美印联合围堵中国。
原文发于《南华早报中文网》2014年9月22日
来源时间:2014/10/14 发布时间:2014/9/23
旧文章ID: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