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伊斯兰国”:奥巴马战略的软肋及中美合作反恐的

作者:贺文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网站 2014年09月22日


    在经历了2014年8月下旬中美军机在南海上空异常接近所产生的中美关系某种程度上的紧张之后,9月初随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女士的访华以及中美在合作打击包括“伊斯兰国”(IS)在内的全球恐怖主义等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中美关系中的某种乐观和积极因素又再度激活。的确,和美国国务卿克里目前在中东国家访问以争取中东国家对美国打击“伊斯兰国”战略的支持一样,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访华也是美国如今力图打造全球打击“伊斯兰国”国际同盟努力的一部分。

  面对IS近一个多月来在伊拉克的大肆扩张和先后斩首美国两名记者及一名英国外援人员,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10日晚,向全体国民发表了“黄金时间电视演说”,用少有的强硬语气推出了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新战略”。这一跨度至少3年的战略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继续并扩大对“伊斯兰国”的空袭(有可能从伊拉克扩大到叙利亚境内);第二阶段是培训和武装伊拉克军队和库尔德战士,加强其与IS的作战能力;第三阶段则是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全面摧毁和消灭“伊斯兰国”武装。相比不久前奥巴马在回答媒体记者采访时所坦言的“目前如何针对‘伊斯兰国’,美国仍没有战略”,此次奥巴马“新战略”的迅速出笼以及他看似从“鸽派”转“鹰派”的演说一则因美国国内自两位美国记者斩首后要求严厉打击“伊斯兰国”的呼声日益高涨,二则打击“伊斯兰国”有利于整合当前的中东乱象,特别是挽救美国十年伊拉克战争的“成果”不要付之东流。

  要达到摧毁并最终消灭“伊斯兰国”的战略目标,奥巴马的三阶段战略目前看来至少存在两处软肋:一是缺乏美军地面部队这一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打击力量。奥巴马及其高级幕僚在宣布和解释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新战略”时,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与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所根本不同的就在于,美国绝不会派地面部队重返伊拉克(尽管仅今年夏天分三批进入伊拉克的美军“顾问”已达1500多人)。强调这一“重要区别”当然是为了继续捍卫奥巴马自2008年竞选并就任总统以来一直标榜的“反战(伊拉克战争)”立场以及“撤军伊拉克”的“历史伟绩”,但要实现“新战略”所设定的“全面摧毁和消灭‘伊斯兰国’”的终极目标,没有地面部队的正面战场交锋,那就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8月上旬以来的一个月内,虽然美军已经密集对“伊斯兰国”武装进行了多达145次空袭,但也不过是摧毁了一些被IS缴获的“美式武器”,对“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剿灭作用甚微。而且,据美国中情局的最新情报显示,“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全球招募速度反而在美国的空袭下逆势上扬,目前总人数已从最初估计的1.5万人左右飙升到3.1万左右。没有美军的直接参战,仅仅依靠刚刚宣布成立的伊拉克新政府(目前关键的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职务还因各派利益纠结,至今仍无法任命)和库尔德人武装,恐怕难以从根本上摧毁并消灭“伊斯兰国”。

  二是能否入境叙利亚对“伊斯兰国”IS实施追踪打击以及即便实施这一打击后可能产生的双重效果。美军空袭以及武装伊拉克和库尔德武装的确可以从空中和地面两个层面有效阻挡住“伊斯兰国”的继续扩张,但入境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不仅遇到来自叙利亚政府和俄罗斯的外交层面的阻力(俄、叙两国均强调,任何入境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都必须得到叙利亚政府的同意,否则无异于“侵略”),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伊斯兰国”的同时也会自伤美国。已经挺过近4个年头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一直声称在与“恐怖势力”作战,不久前甚至公开向美国喊话,愿意与美国并肩联手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美国则回应称,在叙利亚问题上,不适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古老法则,巴沙尔不具备执政合法性,仍应该下台。虽然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奥巴马和巴沙尔具有共同利益,但美国打算大力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虽然也在叙东北部与“伊斯兰国”作战,但同样与巴沙尔作战,并以推翻巴沙尔统治为最终目标。因此,美国入境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一方面有可能借机捎带把如鲠在喉的叙利亚巴沙尔问题解决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则可能帮助巴沙尔铲除了一个后患,客观上反而巩固了巴沙尔的政权(这个可能性远高于前者)。

  由此看来,奥巴马分三步走的打击“伊斯兰国”“新战略”除了美军加大空袭这第一步(但能否扩大空袭到叙利亚境内仍是个问号)可以实现外,关键的后两步都存在很大变数和阻力。也可能奥巴马早已料到这一使命的艰巨性,所以把战略完成期定为至少3年,这样也可以像他的前任布什一样,把一个伊拉克和IS负资产留给他的继任者。

  “伊斯兰国”的快速扩张及其对中东稳定的破坏不仅危及美国利益,同样也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挑战。在赖斯访华期间,中国已表达对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的兴趣。但问题是,中国的“兴趣点”究竟在哪?中国的参与又可以走多远?毋容讳言,对中东稳定以及对“伊斯兰国”可能支持“东突”恐怖势力的担忧是决定北京能够走多远的两个“兴趣点”。前者涉及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后者更直接涉及中国国内(主要是新疆)的稳定局面。因此,中国并不反对打击“伊斯兰国”。但考虑到美国一直以来在涉及“东突”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以及不经当事主权国家的同意就入境实施打击对相关国际关系准则的“漠视”甚至是“破坏”(这与中国一直倡导和坚持的外交主张背道而驰),中国此次的参与步伐也不可能迈得太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会在联合国等国际层面对打击IS做出外交和政治层面的呼应和支持,以及提供一些国际协作。

  因此,中、美两国目前都需要将赖斯女士访华所再度激活的双边关系中的乐观和积极因素继续向前推进。从美国方面看,需要修正在“东突”等涉华恐怖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并缓解因美军机抵近中国领空侦查而释放的敌意。从中国方面看,支持国际合作反恐应是大势所趋,在相关关切厘清后应可以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时间:2014/10/14   发布时间:2014/9/24

旧文章ID:4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