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石:中美关系的类型变化

作者:润石  来源:共识网


    一直以来,中美关系似乎存在一个彼此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臆测:即两国之间不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但目前的发展趋向有可能正在朝向很不好的结果发展。这种趋势之所以处于类似任其发展的趋势,正是基于最坏的结果绝对不会出现的乐观与偏执,不断有事件显示两国之间的底线持续在受到测试。

  中美在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的立场上基本不同,在朝核问题上部分不同,在南海、东海问题上差异明显,两国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双边贸易与货币管理的合理与规范性。差异其实越来越大,中国认真提到的新兴大国关系其实大多数美国人一个无法弄清楚的概念,一百个中国人对此可能会有一百种说法,只要条件允许,中国人会让这个概念保持其模糊的边际。美国人至少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所谓新兴大国概念,一方面是中国尚未完整解读,另一方面是其中一些内容美国已近出现了误读。

  这样的两个国家之所以目前尚未出现真正的冲突,在于两国各自本身对冲突的厌恶和顾忌,国际事件的牵制也是一个方面,中美之间尚未出现激烈的正面冲突部分因为他们之间面临的不是爆发出来就足以消气的嫌隙,他们之间的问题也不是某一方大度包容即可皆大欢喜,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契机、智慧、理性,还需要一方自我发现,甚至彻底认输。这对一个人已属不易,对一个国家更难。

  中国业已取得的成就无法获得一致的好评,就国内而言,它是一个贫富悬殊,少数人无法无天的社会,不当获利的人大有人在,社会对这种情况的容忍度正在一点一点底被愤怒侵蚀,政府维护其权威的成本在急剧升高。

  是边界问题,种族、宗教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最终成为中美关系爆炸的触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有很多人试图通过战争获胜提升自己国家、国民的国际地位,不断有人臆测中国有独特的武器或者天才的思维带领中国在世界上所向披靡,幼稚地认为只要中国在战场上获胜,余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历史上看,不少输掉战争的往往是更为骁勇善战的一方,战争胜负的关键更多地取决于综合实力。渴望战争甚至挑起战争的国家很少有取得最后胜利的例子。中国国内目前浓厚的战争氛围中既来自积极的防御思想,也来自对战争作用的过度虚构。有不少人,他们或者是学者、高级将领、政治人物,虽然社会地位很高,却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迷恋战争,认为它简单痛快,一了百了。至于跟随起哄的一些市井之人,之所以乐此不疲,多半是一知半解,或者是为了赏钱,他们不明事理,又精神猥琐。

  中国应该有更好的自信,因为它拥有悠久的文明,这个文明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非常特殊的民风,他们总是不那么团结齐心,总有人投奔最坏的敌人,总有人自利到极点,但是更多的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理想,在任何强敌面前都拒绝俯首听命,对感到不满的政府也是如此,一个明智的政府会珍惜这种品格和人,但是无法保持正确的政府会习惯于积累这种批评者,后者不会因为政府的宠爱与打压而改变他们的真实思想,这通常与他们个人的政治倾向经济背景无关。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精英鄙夷中华文明在于他们根本没有感知到这个文明真正的价值所在,中国人不应该抱怨自己的文明传统,而应该改变他们自己。

  中国国脉、文化的延续的真正支撑在于中国人的人品,他们形成的合力总是能够克服政治舛误,经济落后,缺乏教育,等等带来的弊端,最有中国气质的人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胸襟开阔的人,那些开历史倒车,自私自利、欺世盗名、居心叵测的败类虽然为数不少,给这个民族、国家、文化制造不少麻烦与污点,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就是骚扰和破坏,无法改变这个国家发展的大势。

  中美不看好两国未来走势的人是因为发现两者之间的很多矛盾不可调和,两国之间如果没有解决这些新矛盾的新方法,均不再自以为是,而是相反,那么,两者间的关系就是等待极端手段一揽子解决的关系,这是非常不安全的关系。中美之间不存在一个系统完整的新型大国关系方案,今后也不会有,这只是一个自己希望与一个利益攸关方相安无事、一厢情愿的设想,按照美国的价值观,这样下去最终肯定不会得到满意的响应。

  古代中国长期都是文明领先的国家,今天的西方社会包括美国,都在小心掩饰他们在中国面前有任何的文明优越感,有时是无意中显示出来的,这不可避免地加深中国的危机感,他们认同当代中国最急需的转型是自己文明的类型,因为即使这个国家的普通人私下也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不属于文化领先类型以及这种处境的危害性。

  中美关系的类型已经从文明类型转化为利益冲突类型,获利是文明的一个属性,它是文明竞争变得更有确切性和更具体的一个标志,但更是危险加大的标志。

来源时间:2014/10/14   发布时间:2014/9/24

旧文章ID:3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