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士:听朋友谈美国
作者:长安秋士 来源:共识网
信步东皋,雨散云收,月上碧天。正故乡清夜,银装玉砌;加州今夕,管急弦繁。卡拉歌狂,山园影独,共对金波忆旧颜。云山远,奈人分月满,两地情牵。 家山常记当年。算一日人前几往还?爱清词丽句,云蒸霞蔚;遒行劲草,龙舞蛇旋。刈麦平冈,牧牛遥岭,笛里人归落照前。会何日?待须眉霜染,重约南阡。
上面这首《沁园春》,是我6年前中秋夜为怀念远在大洋彼岸——美国洛杉矶的密友陈融而写的。今年中秋节快到了,我有一次想起他,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童年,想起我们一块上学时生活的艰难,也想起他曾经给我讲过的美国……
我和陈融从小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上山放羊、割草、砍柴。我比他大1岁,但按班辈他叫我叔。他比我聪明,脑瓜灵活,也会说话,挺讨大人喜欢。上学时,我俩在一块做作业,思路、答案往往是他最先想到、得到的,可是每次考试,他都考不过我,原因是他比较粗心,而细心却是我的长项。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又一起回到农村的家里。1975年搞“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他突击入党,担任大队副支书;我也被突击入团,担任大队团支书,下半年又被公社派去当民办教师。他1976年被推荐上了西安外国语学院,1979年毕业后留校做了英语教师,1983年又去英国求学一年,回来后又于1985年赴美国留学,1989年即获得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洛杉矶加州大学终身制教授,英文系主任。
陈融本来是计划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但恰逢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闹学潮。这个意外事件,迫使他不得不在美国找工作就业。好在他的专业水平是比较高的,读博士期间就在美国的一流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文,所以就业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从此以后,便拿了绿卡,定居洛杉矶。
虽然远隔重洋,但是我们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有互联网之前,主要是通过写信联络交流。这10多年,则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他偶尔也会在暑假前后回国,但主要不是探亲,而是讲学,要么在北京大学,要么在上海复旦大学,总是忙忙碌碌的。他回家呆的时间常常只有两三天,而与我相处的时候最多。从他的口中,我了解到美国人的一些做法,的确是跟我们大不一样的。
比如请吃送礼吧。陈融说,美国人也接受别人请吃送礼,但他们不把请吃送礼和办事搅和在一起。美国人认为,你请我吃饭、给我送礼,是你自愿的,不是我索取的,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所以很乐意接受;但是,如果你企图我吃了饭、拿了礼就给你违规办事,却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美国人把利害关系拎得很清,是不会因为接受小恩小惠而丢了饭碗的。陈融说,贪是人的本性,美国人不是不想贪,而是不敢贪。美国执法很严,人们长期受到法律的约束,慢慢地也就不想贪了,养成了自觉守法的习惯。初去美国的大陆人,开始都想通过请吃送礼违规办事,结果总是碰钉子,钱花了而事办不成,逐渐也学乖了,不敢胡来了。由此我想到了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我还问陈融:如果不请吃送礼,办事员故意拖延不办怎么办?他说:办事员绝对不敢这样做,除非他不要工作了;他如果稍微怠慢,你一投诉,他就吃不了兜着走。前几天在“共识网”上读到王朔一篇文章,文中说:“我觉得中国人到了美国之后都变好了,变得都守法了。我认识几个在国内都是坏人的人到美国生活之后都变得非常老实。”今天又在“博客中国”里读到颜昌海的《为什么贪官污吏来美国都变老实了》,文中说:“在美国办事不需要行贿受贿拉关系,官都是民选出来的,必须为选民服务,符合法规的事情会及时热情地帮你做好,不合法的有关系也不敢帮你做,因为违法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可见,陈融所言不虚。
再比如自由投稿吧。我问陈融:你怎么能在读博士期间在美国的一流杂志上发表那么多论文呢?那时你可没有什么名声呀。他回答说:美国的投稿制度和我们的不一样。在美国,你投递的稿件里不允许有任何署名、地址等个人信息,而且必须是打印的,然后另函告诉杂志社你的个人信息;在杂志社里,稿件和个人信息是不同部门接收的,审稿的编辑不知道作者是谁,只负责审查稿件质量,待某一期杂志编好了目录,才根据文章标题在个人信息里去找作者。于是我想,还是美国人精明啊,就这么简单的这一招,便杜绝了营私舞弊,保证了杂志的质量。
反观我们国内,如果我写了一篇小说,署名“陈忠实”或“莫言”,就极有可能发表;而如果署上我的名字,恐怕被编辑赏识恐怕就很难了。我从事教育工作大半辈子,喜欢思考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就不免有些自己的看法;有看法就跟同事切磋,切磋之不足,就想形诸文字与更多的人交流,于是就要投稿。本人不想当高官,不想发大财,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经常看报上网,议论时事,议论之不过瘾,就又想“激扬文字”,自然还要投稿。然而,投稿,投稿,给人平添了多少烦恼!尽管我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和文字很自信,却经常遭遇编辑退稿,有时连那张铅印的退稿小纸条都得不到,这恐怕与我们的投稿制度不无关系吧。
最后再举一个评审的例子吧。我问陈融:美国有“评审”吗?评审工作可是最容易看人情面子的。他说:美国也有“评审”,但没有看人情面子的。我说:比如我要评终身制教授,你是评委,又是我的好朋友,你可以给我的论文评语写得好一些,等级给得高一些,总可以吧?他说:这个能行,但不起作用,因为评委不是我一个,别的评委实事求是给你的论文写评语、给等级,如果你确实不够格,那就肯定评不上;再说了,我也不会那样做,因为人家一比较,就会质疑我的评委资格,不仅休想再做评委,还给自己找来麻烦。我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和评委都认识,我给你钱,你替我送给他们,让他们都像你一样做,这事岂不就成了?他说:我绝对不敢这样做的,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评委不接受,我就彻底把自己玩完了,请不要小看美国人的素质,他们做事是很认真的。我说:服了!我也不用问你凭啥当上了终身制教授,还做了人家母语系的系主任了,原来如此啊!
于是又联想到我们国家的评审,真可谓乱象丛生!我曾被聘请去当本市教育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本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的评委,分别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耳闻目睹了诸多丑恶现象,材料弄虚作假者有之,贿赂评委者有之,找领导说清者有之……简直难以尽述。也许不少人以为当评委很风光,其实不尽然,有时还挺尴尬无奈的:坚持原则吧,容易得罪人;不坚持原则吧,自己心里都骂自己。
有一年,陈融回国,他父亲对我说:兄弟,你替我劝劝吧,这么大的中国,就呆不下他?让他回来吧。我表面上敷衍道:你都劝不动你儿子,我说话就更不管用了;而暗地里却对陈融说:千万别回来!我是没有你的本事,要有的话,我也去美国,永远不回来!
来源时间:2014/10/23 发布时间:2014/9/5
旧文章ID: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