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谈完后“说一套做一套”怎么办?朱锋:中方有两重考虑

作者:侯逸超  来源:凤凰网国际智库

核心提要:

1. 朱锋认为,布林肯访华体现出中美关系在低谷的“积极态势”,有三个表现细节:首先是此次会晤和前几次中美外交高层的唇枪舌剑不同,双方的官方通稿有更多务实积极的相似用词。第二是布林肯感受到了中方传递的一贯声音——中美要重回健康、稳定、可管控的发展轨道,美方媒体采访也展示出某种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的希望。第三是美方官员也意识到中美要形成新的政治和社会共识,否则产生冲突,对两国人民和世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2. 针对“美国没诚意,没必要见面”等声音,朱锋回应,美国确实存在严重的霸权心态、霸权利益和霸权主张,但外交是合作的艺术,事在人为,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美工作。而且中美也在国际社会进行外交政策理念的立场竞争,在对美外交中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本策略,虽然不会在短期内获得美方政策的戏剧性转变,但可以展示中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力量。

3. 朱锋认为,衡量布林肯访华的真正意义,就要看中美对话机制的重启。此前中方被迫暂停部分中美对话机制,就是发出信号——美国必须真诚地面对中国,不能“符合美国利益的想谈就谈,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就不谈”。中美并没有在很多具体议题达成新的共识,但恰恰突出了对话机制的重要性。所以后续中美双方的关注能否平等地、及时地在对话机制中恢复和延续,是判断布林肯访华效果的标准。

4. 朱锋认为,中美关系已经掉入修昔底德陷阱。但如果美国胆敢凭借霸权实力“打残中国”,中国只能全面反击。要应对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第一是不能抱有幻想,第二是我们自己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国家实力,要经打、抗打、耐打。美国对华态度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才会出现决定性变化,所以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最具有战略性和历史意义,在这样的博弈中,我们不止要有决心,还要有智慧、眼光和能力。

《凤凰大参考》:朱院长您好,您昨天提到在中美关系最低谷时布林肯访华是“一个积极的态势”。我们今天也看到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能不能判断说此访应该是比预想要积极一些?

朱锋:对,我觉得这次布林肯的访问,从双方官方的用词,我觉得应该说是总体来说还是很积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觉得就是自拜登政府上台,中美外交高层的见面也有过多次,从阿拉斯加到纽约联合国大会,再到今年的维也纳王毅和沙利文的会面,当时双方措辞上可以说彼此唇枪舌剑的成分更多一点。但这一次迄今为止双方官方表态还是更多按照相似的节奏和用词,强调中美重新恢复与对方交流的管道,避免误判、管控分歧,并且探索重大国际问题的合作空间等等。这些用词我觉得更加务实、更加积极。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今天中美关系不管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性的矛盾和对立,但是中国始终在向美国传递持续一贯的声音,那就是中美要谋求重回健康、稳定和可管控的发展轨道,探求正确相处之道是中国处理与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布林肯的这次短暂北京访问,也可以继续感受到来自中方的这种强烈信息和责任。所以迄今为止美国国务院的表态,包括这个美国媒体的采访,我觉得不仅总体上是务实积极,最重要的是还是在展示某种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的希望。

第三个,我觉得也很重要,那就是奢望中美关系短期内有实质性的改善是不现实的。但中美关系确实现在要形成新的政治和社会共识。其实在布林肯来中国之前,美国总统副助理兼印度-太平洋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和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尔康达都谈到了这些问题,那就是一个是要建立持续的对话管道,第二是避免误判,第三是要进一步探讨国际合作的空间。

所以,如果中美不能够沟通去避免误判和冲突,那对两国人民和世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凤凰大参考》: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舆论场上还有一种声音,很多人觉得美方缺乏改善中美关系的动力,而且每次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认为“中美官员没必要见面”,或者说“这次访问一点儿都不重要”,您怎么样回应这样的声音?

朱锋:我觉得这种声音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国今天的中国政策背后具有强烈的霸权主义心态,和所谓美国例外论这种自以为是的价值选择,另外美国现在中国政策背后也有国内政治的现实需要——越是分裂分化的美国,越需要做大中国威胁。

但是外交的本质就是寻找妥协与合作的艺术,所以不能因为美国人的霸权心态、霸权利益、霸权主张,我们就放弃对美工作,所以中国人相信这个事在人为。

另外很重要的是,即便是美国不可能轻易改变对中国的战略打压政策,但是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原则,寻求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本策略,同样也是中美在今天国际社会在各自的外交政策理念和主张上的一场竞争。所以尽管我们展示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不变的诚意,不可能短期内获得美方政策的戏剧性转变。但在今天的世界政治中的较量而言,这同样是需要进一步展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力量重要场合和机会。

《凤凰大参考》:我觉得您说得非常好,最近我也注意到很多媒体,比方新加坡《联合早报》就在意中美之间的这种表述,包括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其实很多国家都察觉到美国的霸权主义倾向还是比较强一些。

另外我看了本次三场会面的通稿,一个感觉是没有发布很多具体议题,但在沟通机制上有很多的内容。那么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中美之前因为“佩洛西窜台”等干扰而中断的沟通机制正在恢复?比方说之前我们有“三项取消、五项暂停”,布林肯访华是不是意味着中美全面重启沟通?

朱锋:对,我觉得这也是评价和衡量布林肯中国之行真正意义所在。布林肯也再三强调他要重开中美之间对话的管道。所以现在来看不管中美关系有多大的争议,包括气球事件这样的冲击,回过头来讲,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具有敏感性的双边关系,还是要重启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实际性的沟通和交流。

所以这次虽然没有就很多具体的话题拿出新的共识,这恰恰体现出今天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所在。所以包括前一段暂停这些沟通对话机制,我们本身也是在对美国发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们愿意沟通、愿意对话、愿意管控分歧、愿意避免误解。但美国必须真诚地面对中国,你同样不能只是以美国利益为优先,符合美国利益的你想谈就谈,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或者符合中国利益的,你美国不想谈就不谈。

所以我觉得这次衡量这次布林肯对话的这个访华的这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后续的对话机制能否使得双方的关注能够平等的、及时的在对话中得以恢复和延续。

《凤凰大参考》:是的,我们也注意到一种分析,本次布林肯访华也有可能是在为年底的 APEC 峰会铺路,您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朱锋:我也相信这一点,包括拜登也明确表示,他也希望今年下半年和习主席再度举行线下峰会。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尖锐动荡,中美两国确实需要本着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来加强沟通和对话,加强各个层级的沟通和对话。

《凤凰大参考》:我们还看到秦刚外长和布林肯的会谈的通稿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构建稳定、可预期和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很多外媒评价其实这样的表述是降低了中美关系的预期。

您也提到,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质变,没有5到10年的时间就很难有这种实质性的改善。您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判断的?我们也听到过其他学者的观点,可能从今往后20年到30年都是一个中美竞争比较激烈的时段,您怎么看?

朱锋:对,从总体上来说,毫无疑问中美关系已经掉入修昔底德陷阱,那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际体系里老大老二的关系永远是最复杂、最具有争议性、最具有冲突性的关系。但问题是人类已经走到了 21 世纪的今天,如果美国凭借自己的霸权地位和霸权实力,就是想要所谓的“打残中国”,那中国只能全面反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对)现在中美关系的最重要的不确定性,首先是不能简单的抱有幻想,第二个就是面对美国现在对华战略打压,我们一定要经打、抗打、耐打,真正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让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走向新的高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同样也不能简单忽视大国关系中的结构性冲突。美国对中国的变脸,没有一个时间周期不可能真正的有决定性的变化。

而从这个角度来讲,中美关系未来10年同样是最具有战略性、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种大国博弈。但是中美博弈不是简单的口号,更不是简单的决心。中美战略博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智慧、眼光和能力。包括基辛格博士在100周岁生日时接受媒体采访,他也警告两国包括国际社会,未来10 年中美关系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

《凤凰大参考》:谢谢朱院长。

来源时间:2023/6/25   发布时间:2023/6/20

旧文章ID:29987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