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中国应该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
作者: 来源:美中故事汇
【编者注】6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美政经论坛(第12期)于线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美国评论》执行主编刘卫东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刘卫东首先指出了什么样的国家会选择成立联盟,包括考虑到自身力量不够、防止盟友搭便车的行为、以及将盟友纳入到自己规划好的轨道等等。随后,他又对联盟的类型进行了区分,包括有形、固定的传统联盟,所谓的民主国家峰会,和建立议题伙伴。另外,他还补充了一些新观点,一是关于研究不同国家的结盟原因问题;二是新冷战的概念和内涵问题;三是美国施压工具的问题;四是如何看待俄罗斯在中美两国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五是中国的不结盟政策是否有必要维持下去,以及为扩大朋友圈,以往的政策是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下是根据视频抄录的刘卫东发言的完整文字稿。文字未经发言本人审定。标题为编者所加。
首先是我对美国建立同盟体系应对中国的一些思考。首先肯定是因为美国自己的力量不够了,所以要把别人的力量用起来。同时,我觉得还有美国认为中国的威胁是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威胁,那么盟友都要出力。在美国国内依然要坚持美国优先的背景下,其希望通过组建盟友共同对付中国来减少搭便车的行为。还有一种考虑,就是美国以对抗中国为名,要把盟友纳入到自己规划好的一个轨道上。现在美国的盟友各自为政,各发展各的,把美国奉为老大的意识已经比较淡了,这与冷战期间很不一样。那么美国现在自己先规划好一个轨道以后,或者是强迫,或者是诱导盟友来进入这个轨道。因为这个轨道对盟友也是有利的,如果大家都愿意进入这个轨道,那么最终维护的还是以美国为主的霸权,同时盟友也能受益。美国的思路和考虑的初衷比较复杂。
关于联盟的分类,我自己觉得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种是有形的,固定的联盟,像北约,G7,五眼联盟,四国机制,三边安全机制,还有美国跟一些国家的双边联盟,这都是有固定的合作机制的。这是美国要维护的,传统的联盟。第二种就是民主国家联盟(召开民主国家峰会),这些国家都是美国新发展的一些对象。其希望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将这些国家都聚拢起来,共同服务于美国的与中国竞争的目的。我觉得这两种都比较显像化,都容易看到。第三种,美国在建立一种一体伙伴。这个不叫联盟。就是在某一些议题上他故意去刺激中国,然后让中国做出一些反应,可能会激起跟这些事情无关的一些国家的反应。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以往国际社会对于台湾问题的关注其实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别的国家很少关注。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从来跟台湾问题不牵扯的国家都开始把目光转向这个区域。这个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美国在背后也肯定在鼓动大家去这么做。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根据某些议题上共同的利益,甚至仅仅是共同的认知,就建立起来一种伙伴关系。总的来说,我觉得拜登政府在学中国以前的一些传统的做法,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美国在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走,能够成为他朋友的他一定要去拉。
从目标方面来说,我赞同左老师的看法,美国确实是在故伎重演。从经济脱钩到军事施压,到通过价值观来保证内部的团结,这些都是冷战的翻版。其实美国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平行的体系,其还是想要通过和平竞争来拖垮中国。我们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历来不怕竞争,他怕别人不跟他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能打仗,尤其是不能跟大国打仗。一旦打仗,他不能保证收益,而且很多后果不能预期。我觉得美国现在在努力创造一种环境,就是让中美始终能保持一种和平竞争的模式或格局。比如提出要建立护栏。这很明显的表现出他希望,并且追求与中国进行和平竞争。这个与冷战有一定的相似度。这是我的第一方面的补充。
接下来我想提几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在讨论拜登政府的联盟政策的时候,有一些具体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第一个,从比较研究的角度,从走上国际舞台算起,美国一直都在追求盟友。从一战和二战之后,一直在追求盟友。而我们东边的邻居日本,他从明治维新之后也一直在追求盟友。他先是追求了日英同盟,然后是日德同盟,然后又是日美同盟。他要跟着强者,这是他的一种追求。但是我们中国从历史上来看,从建国以后,也加入过所谓的松散的联盟体系。但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就一直坚持不结盟的政策。什么因素在推动这些国家做出这种选择。这个好像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去分析他背后的动因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
第二个就是关于冷战和新冷战。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一直在思考,就是新冷战与冷战究竟有什么不同?新冷战究竟有多新?我自己有这样几个想法。第一,新冷战不是冷战,这是确定的。但是我们对于新冷战的界定不能受到冷战的约束。冷战有几个要素。如果用这几个要素来观察目前的美国对华政策,那肯定还不算新冷战。但是不选边,没有明确的集团化,是不是就不能是新冷战?我觉得这个还有待观察,不好现在就定论。第二,美国向冷战方向推进,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进入传统冷战模式。拜登政府一直在宣称:美国不会打新冷战。他一直口是心非。这是一个技巧,一个策略,就是他说的和他做的不一样。他确实在千方百计地往那个方向去推,但是最终能不能推到传统冷战的那种对抗的模式,我觉得这是两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推不到就否定他进行这种努力。第三,我们主观上拒绝冷战,并不意味着新冷战不会到来。其实中国政府一直非常排斥新冷战这个词,我们拒绝和美国打冷战。但是你拒绝打冷战,和他打不打,你会不会被他拖入,这个是两回事。所以我觉得从目前中美互动的表现来看,其实有一个现象非常明显,就是美国越来越开始用国家身份政治的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国。通过这种内在秉性,他就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国家。不仅是政治体制了,现在他开始越来越多的总结出来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于人种。虽然说这话的人已经被赶下台了,但是这越来越反应出美国政府内部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因为两国内在秉性存在差异,所以两国对抗是无法避免的。其实在冷战期间就是这样一种认知。而现在,我觉得拜登政府在刻意地强调中美的国家身份政治的差别,这其实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往那个方向引。我觉得判断冷战与非冷战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意识形态对立,以及存在着有限经济与人文交流和人员交往背景下的竞争与对抗算不算新冷战。我觉得这个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目前学界对于新冷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觉得冷战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和平竞争。如果以这点来进行界定的话,那么其实中美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要进入这样一种模式。也就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入的这样一种模式。
第三个问题就是拜登政府的规划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我更关注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比如我们通过媒体都可以发现,美国想团结他的盟友共同对华是做不到的,这些国家也不愿意选边站,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判断。那么是不是真的这样,是不是一直都会这样,我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去思考。至少从目前来看,拜登政府在推动中美和平竞争方面,他取得的一些进展是能够给他一些信心的。比如美国主导下的西方国家联合对华施压这个态势其实正在逐步形成(对华统一战线)。比如近期的四国机制,他都在不断的往前推,虽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典型。第二就是美国在关键产业和技术领域,他认为中国和他的差距依然存在,所以他现在要通过脱钩的这种方式来保障他的优势地位。同时他也积极的,有时甚至强硬的向盟友施压来迫使他们跟美国保持同步。其实这个做法,从美方的角度来说,目前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对华为的施压,不仅是美国在施压,其实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和他保持同步。拜登和特朗普在对华方面的差异就是,拜登一直以来非常自信。特朗普一直说美国不如中国。特朗普这么说也是为之后的话做铺垫,他说这都是怪往届的政府,一点都不怪中国,中国确实比美国干得好。这是特朗普的说法。而拜登一直认为美国在很多领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比较自信。还有,拜登认为美国手里的施压工具多于中国,并且很多是具有单方的优势的,中国没有对等的报复手段。所以美国自身并不被动。就总的来说,我觉得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从推动各种对华议程方面,不能说都达到了他的目标,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他也确实在稳扎稳打往前推进。但是他最后究竟能推到哪一步,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
第四就是究竟如何看待俄罗斯对我们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拜登和特朗普不一样的地方。特郎普是把中俄列为对美国同等的威胁,而拜登把中国排在了俄罗斯的前面。但是他又一再的想把中俄绑定在一起,就是俄罗斯干什么事都跟中国有关,都是中国在背后悄悄的支持。其实他这么做我也在推测是(为什么)。他同时树敌中俄的话,那是犯了兵家大忌的,没有必要去这么做。应该是把矛头对准一个国家才对。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觉得美国的目的还是想刻意的把中俄捏到一起,然后迫使,或者是诱导中俄建立一种同盟关系。其实这种同盟关系一旦建立,最终的结果不是相互配合,而是相互的消耗。我觉得拜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中俄同盟和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同盟性质不一样。因为中俄的关系非常的复杂。拜登也知道,如果中俄建立起某种程度上的同盟关系的话,其实带来的更多是问题,而不是合作。那么我们再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以后,甚至在冲突之前,一直都在试图利用中国,而且其一直追求的是单边的利用。俄罗斯并不想中国也来利用他。就是说俄罗斯不是真的想和中国结盟。而我们中国追求的是在不结盟前提下的合作共赢。我就在想,这种合作共赢有条件实现吗?其实网友在网络在也能够看到很多的俄罗斯单方面的表现,比如在海参崴的一些对华不友好的举动,以及他们的领导人说“坐山观虎斗”这样的表态。这种表现其实很多。那么俄罗斯对中国究竟怎么看的?他究竟希望通过跟中国的合作获得什么?我觉得这些都非常非常值得去深思。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该如何去看待俄罗斯对中国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非常值得好好的去探讨。
最后一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也存在关联,就是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在当今的现实之下是否还有必要去维持。如何破解在结盟问题上的两难处境,即结盟之后要承担盟友义务,还要担心被抛弃或者被引入一些矛盾。那么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在坚定的秉持不结盟的政策,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做法已经在向结盟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新疆问题上,美国纠集了一批西方国家指责新疆存在人权问题。然而有几十个国家站在中国一边,去反击西方的指责。这个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阵营,不管他是被动形成的,还是主动形成的。其实这种阵营化似乎是一种不以我方意志为转移的现实。而且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上,比如在伊朗问题上,国家和国家阵营之间的对抗正在成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那么在这种现实表现的背景之下,美国都在广交(朋友)。我举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力量相对弱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当时我们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争取一些可以结盟的对象。而当时我们的结盟对象都是民主士绅。而现在在国际社会上还有没有这样的民主士绅?现在越来越少。原因很复杂。就是愿意紧跟美国的国家不多,大量的国家不愿意选边站。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原来不愿意选边站的,现在已经悄悄的开始选边站了,而且他们已经在中美之间做出了选择。比如欧洲国家跟美国的关系越来越近,比如日韩原来是脚踩两只船的,现在是越来越坚定的追随美国的步伐。所以现实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习主席也说了,我们应该扩大我们的朋友圈,我们应该与更多的国家交朋友。其实这个原则应该永远都是我们重要的追求目标。广交朋友!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他都在广交朋友,我们更有必要去跟美国争夺朋友。那么怎么争?原则一旦确立之后,就需要从战术方面去考虑具体怎么争了。我觉得要实事求是的来分析当前的处境,以战略需求而不是外交形势为核心,进行一定的政策创新,这个是需要我们从举措上进行的一些努力。有一些东西我们也要向美国取经。比如他说要以“结果为导向”,这是特朗普的说法。其实我们也应该以结果为导向。我们的目的就是扩大朋友圈,那么为了扩大朋友圈,以往一些不合适的政策就要调整。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有机会和空间去利用广交朋友这个办法来给我们增加更多的力量。但是确实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来源时间:2023/6/25 发布时间:2023/6/20
旧文章ID:2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