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中美关系能否迎来机遇窗口?
作者:孙成昊 来源:“香港01网
近期,中美迎来新一轮接触互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5月8日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指出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5月11日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奥地利维也纳会晤,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同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各自关注的经贸议题交换了意见。
维也纳会晤对推动中美两国关系有重要意义。一是从整体背景看,拜登执政后美国继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力度,中方通过这次会晤向美方传递了清晰信号,即不能简单以“竞争”定义整个中美关系,美方应当在对华定位和战略上做出调整,避免两国关系朝着错误方向发展。
二是从对话时机看,这次会晤十分必要。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是成功和建设性的,但由于美方在无人飞艇事件中过度反应、滥用武力,导致中美关系在前段时间遭受冲击。这次会晤对于促使美方正确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排除障碍、止跌企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会晤议题看,双方的沟通坦诚、深入,中方就台湾问题阐述了严正立场,双方还就亚太局势、乌克兰等交换意见。这一方面证明,美方不应继续采取“以台制华”的策略,必须清楚认识到台湾问题是中美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另一方面,中美关系超越双边范畴,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两国需要在涉及地区和全球的议题上继续保持交流与沟通。
从这一系列互动可以感受到,美方对于加强与中方接触的心态是迫切的。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美国学界战略界还是美国官方,都释放了所谓“调整”或“澄清”对华政策的声音。例如,美国战略界和部分官员认为台海局势并不一定会走向“冲突”、美国应当避免让台海冲突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美国并不谋求对华经济“脱钩”等。这再次证明,美国战略界对华态度绝非铁板一块,仍应加以细分。
此外,美国的盟友与伙伴担忧中美走向“新冷战”而伤及第三方,这种心态对美方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在乌克兰危机下,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都不希望美国继续升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欧洲盟友担心,乌克兰危机尚未解决,如果美国继续制造中美关系紧张,对于缓和欧洲局势并无益处。而美国将欧洲板块与“印太”板块绑定,试图渲染“印太”地区的紧张形势、塑造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包括对地区经济合作实施“安全化”操作、建立“排华”小圈子等,这些举措都让亚洲盟伴担心地区和平与稳定受到冲击。
然而,这一系列的动向并不代表美国官方对华战略出现实质性逆转,如果美方不能真正调整对华心态和政策,可能仍将错失改善两国关系的机遇窗口。从战略层面看,美国应当纠正错误的对华竞争战略,如果美国始终坚持用“竞争”和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试图搭建再多的“护栏”、管控再多的“危机”也不会在根本上扭转两国关系态势。从操作层面看,美方应当停止“说一套做一套”的表现,把“五不四无意”的承诺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再玩弄文字游戏。
展望未来,美国在一些关键层面和领域的对华政策值得关注。例如,在战略层面,美国是否能够就两国关系的原则性共识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去年11月的中美巴厘岛元首会晤上,两国领导人同意要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者说战略性框架,并责成双方团队在会后就该问题继续谈下去,争取尽早达成一致。但由于此后无人飞艇事件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持续强硬,达成这一共识面临挑战。
在经贸领域,虽然美国积极谋求的对华经贸施压和科技“脱钩”对其自身发展构成一定程度反噬,但在当前美国对华大国博弈态势持续发展和两党就施压中国立场趋于一致的背景下,美国或将继续推出新的、更大规模和更多领域的对华经贸和科技打压举措。如果说美方短期内无法摆脱对华“竞争”思维,但能否在上述领域划定更为清晰的竞争“边界”,让“小院高墙”真正局限在“小院”之内,值得观察。
总而言之,对于美国的善意接触,中方向来不排斥并保持开放的态度,也愿意与美方共同解决困扰各方的难题,但接触的内容和规则不可能由美方说了算。如果拜登政府不能利用好接下来的窗口期,时间拖得越长,改善中美关系的阻力可能越大。
来源时间:2023/5/18 发布时间:2023/5/15
旧文章ID:2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