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间谍气球后 美国为何推迟对中国的制裁?
作者:CHANG CHE, JOHN LIU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据了解美国政策的四名消息人士以及路透社取得的内部邮件,美国国务院暂缓了针对中国的人权相关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敏感行动,以防止美中关系进一步受损。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国务院的"竞争行动"日程表是拜登政府中国计划的机密清单。延迟制裁的决定令部分美国官员感到震惊,也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主张对中国采取更严厉行动以及主张更克制做法者之间的分歧。
虽然美国国务院通过延后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行程表达对气球事件的不满,但路透社看到的国务院内部文件显示,美国高级官员推迟了针对中国的行动计划。
美国国务院负责中国和台湾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2月6日在一封此前未被报道的给员工的邮件中表示:"国务卿的指示是推动’非气球’行动,这样我们可以专注在对应和仔细斟酌的回应。我们可以在几周内重新审视其他行动。"
消息人士指出,延迟对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实施出口许可规定,以及推迟对侵犯维吾尔族人权的中国官员实施制裁,令国务院中国组的士气受到打击。
拜登政府一直努力防止与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许多分析师认为,美中关系已滑落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点。
前外交官员以及两党的议会成员都认为,美国必须保持与北京的沟通渠道畅通,以避免误会和管理危机。
但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政策过于紧跟早期的接触战略,这种战略让美国通过对中国让步来换取高层对话,但往往成效不彰。
据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布林肯已将对华政策的主要职责交给副国务卿谢尔曼。
一名国务院官员在答复路透社的提问时表示,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国务院与不同机构协调,对中国实施的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竞争性行动在数量上创下纪录。
"我们不对具体行动发表评论,这项工作既敏感又复杂,而且很显然的,有序地推动政策,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影响,并确保我们的信息清晰和准确落实至关重要。"
谢尔曼并未立即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今年2月9日,她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国务院正在将其工作"现代化",并将会"继续反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性军事、外交和经济做法"。
FBI原本预计4月中旬发布被击落气球的报告
两名消息人士称,今年三月底,华自强在一次工作人员会议上表示,遵循谢尔曼的指示,国务院将从中国的气球事件"向前看"。报道称,谢尔曼正急于重新安排布林肯的访问行程。
一名中国官员对路透社证实,如果美国按照北京的希望搁置这一问题,重新安排布林肯访华的可能性会更大。该名官员补充说,中国已表示不希望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公布对被击落气球的调查细节。
两名消息人士表示,FBI的报告原本预计在4月中旬发布。
FBI拒绝对任何报道发表评论。美国国务院则对路透社表示,从未与FBI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拒绝就与中国就此事进行的讨论发表评论。
在5月2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在被问及FBI调查报告的发布时,美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表示:"我绝对支持确保人们了解所发生的事。"
他还说道,国务院致力于管理美中之间的竞争。"在我们看来,其中一部分必须涉及高层沟通,保持渠道畅通。"
智库机构"保卫民主基金会"(FDD)中国问题专家辛格尔顿(Craig Singleton)表示,美国国务院"陷入自己制造的陷阱",在急于恢复高层交流的情况下,放弃了旨在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影响力的行动。"这个决定立意良好,但加强了中国的影响力。"
延迟对华为的控制
去年12月,美国设立"中国组"(China House, 正式名称为"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这是对国务院中国事务办公室的重组,目的是在中国不断扩大影响力、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挑战之际,强化美国在地区的政策。
消息人士表示,美国商务部以及工业和安全局已经制定规则,撤销与华为相关的出口管制许可证,还包括那些涉及较不敏感技术的许可证。他们透露,国防部和能源部准备在2月下旬支持这一变化,但由于国务院正在寻求重启布林肯的访问,因此谢尔曼不支持实施更严格的规定。
消息人士称,由于国务院的反对,决定此类行动的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RC)的四个机构并未对此进行投票。
此外,美国国务院还推迟了对中国官员的制裁,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委员会统战部负责新疆政策的官员。美国政府称北京正在新疆对穆斯林维吾尔人实施种族灭绝。中国则否认相关指控。
三名消息人士称,2022年10月制裁首次被推迟,今年1月中旬再次推迟,原因是时间点距离布林肯访华太近。
四位消息人士表示,此类行动遭遇的阻力导致中国组的人员配置困难,人员空缺率高达40%。高级官员承认,中国组存在士气低落的问题,但否认与政策有关联。
路透社指出,美国国务院一直在努力解决特朗普执政时期招聘冻结所遗留的人员配置和士气问题。但消息人士表示,一些工作人员要求调动,认为政府的拖延显示出中国行动不是优先事项。
另一名消息人士说:"即使我们只剩一步之遥,也要争论是否要行动。"
(路透社)
来源时间:2023/5/13 发布时间:2023/5/11
旧文章ID:2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