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特朗普并未“政治死亡”
作者:李海默 来源:中评社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李海默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月号发表专文《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分析》。本文对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主要提出以下四点观察:一,关于此次选举情况,各分析预测机构的选前基本判断其实总体较为可靠,只是选前最后冲刺阶段时对共和党在参议院的选情有些过于乐观和过度渲染而已,虽选后有人说选前民调完全失准,但其实失准率非常低;二,从整体上看,美国内政的极化情况并未有改观,两党之间旗鼓相当的激烈对冲格局料将在很长一个时期持续下去,2022年发生的最大外部变量冲击——亦即俄乌战争,和最大内部变量冲击——亦即最高法院对堕胎权相关案件司法判决,对两党基本相持态势改变并不大;三,单就此次中期选举而言,拜登获利相对较大,特朗普损失相对较大,但二人的得失不会改变二人基本相持的态势,二人的公众满意和支持度大约都在四成左右,因此,也不会改变民主、共和两党剧烈互搏的态势,目前,仍有近一半的美国公众认为特朗普有可能会在2024卷土重来并逆袭成功;四,民主、共和两党党内都有不少人希望看到拜登和特朗普以外的候选人出来选2024,美国社会上的普遍公众情绪更是趋向呼唤新人,但问题在于,这两人的主观权势欲都极强,除非发生身体健康原因,恐怕都会坚持走到底。相对而言,特朗普面临的共和党内压力和反向作用力似乎更大,但亦并非不可化解。文章内容如下:
一、选举结果及相关选前预测的复盘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国会参议院方面民主党较为轻松地守住了多数地位。
国会众议院方面,相关最新数据显示,众议院2022年中期选举的战果是共和党已拿下221席,过程之中翻转了原为民主党占据的18个席次;民主党已拿下213席,过程之中翻转了原本为共和党所占据的6个席次。整场选举而言,仍有1席未定,位于加州第13选区,共和党候选人领先民主党500多票。从总的得票数来看,共和党方面得到5427万票,占全部票数的50.7%,民主党方面拿到5108万票,占全部票数的47.7%,共和党方面比民主党多出319万张票。2023年无总统选举(总统大选年份投票率会明显冲高),因此不能直接带入进行对比换算,但单从比例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全体选民票上特朗普拿到了46.9%,拜登拿到了51.3%(当时同期举行的国会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共拿到7752万张票,占总选民票数50.8%,共和党拿到7276万张票,占总选民票数47.6%),大致而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美国高度政治极化、两党激烈对撞(整体实力不相上下)的基本局面并未有所改变。也就是说,2022和2020局面的最大变化,无非是3%的总选民人数从民主党转向共和党罢了,而这种幅度与规模的转向,远不足以改变美国政治极化,两党尖锐对立、旗鼓相当的整体大势。2020年时大选的结果是,共和党在美国政府三大部门体系中输的只剩下最高法院,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可谓获得全面执政,但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立法机构变成两党各占一院,拜登的立法议程或多或少将受到阻滞乃至于挑战,拜登虽远不至于彻底跛脚,但共和党确有逐步“回血”的趋势。 不过,美国媒体和分析界一般认为,此役对于拜登来说,可谓颇有斩获,算是守住了阵脚。这种看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原本诸方普遍预期(尤其是在选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是拜登和民主党会输得更惨一些,甚至有不小的可能会输掉参议院多数地位。
按照笔者的推测,拜登继续再战2024的可能性是很不小的①。这倒并不是说拜登的表现有多好,而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1,拜登近期的民调基本已进入固化状态,对其执政不满者大约是53%左右,对其执政满意者大约是41%,满意度水平基本与特朗普执政时代的同期呈持平,也就是说,尽管执政效力不彰,大约仍有四成美国人支持他(可资对比的是,按照Five Thirty Eight网站汇总数据,到2022年12月初,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整体好感度是40.2%左右,恶感度是54.9%左右,也就是说特朗普大致也有四成的民调支持度,即使他并不“在其位”);2,拜登本人有极强的权势欲②;3,中期选举这个门槛拜登算是基本跨过了,美国经济也并没有在中期选举之前发生特别大的事变。
在中期选举进行之前,曾有美国评论人士做了这样的分析:如果共和党方面拿下众议院,但席次只比民主党方面多10席左右,同时民主党成功地守住了参议院,民主党方面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虽然失败,但失败并不大,失败的是可以接受的,他们会选择回去休养疗伤,以便改日再战,卷土重来③。而实际上,我们看到,共和党尚未能在众议院一举超过民主党10席以上,民主党整体只能说是“小输”。
复盘选前笔者根据美国各民调机构数据做的相关预测分析,基本还是准确的。在10月20日左右为复旦发展研究院所撰的分析文章中,笔者指出:“10月中旬的FiveThirtyEight综合民调测评显示,拜登执政的不满度大致是在52.3%,满意度大致是在42.6%,综合来看,拜登自其执政满一年之后就基本进入与特朗普同期民调记录大致持平的阶段,间接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强度和惯性。也就是说,拜登在此次中期选举前面临的美国民意的样态,大致等同于特朗普在2018年中期选举时所面临的美国民意的样态。2018年11月中期选举的战绩是,民主、共和两党各自欢呼‘重大胜利’,民主党时隔8年之后重夺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而共和党则巩固了参议院多数党地位(凭藉在关键州印第安纳、得克萨斯及北达科他获胜,共和党仍掌握参议院控制权)。故而,中期选举也较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即各有斩获,各自表述,各自宣称胜利(民主党方面的表现从2022年中期开始略有起色和稍微从低谷转强的迹象)。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可能,即共和党方面大获全胜,如果那样的话,料将对拜登政府执政地位产生重大撼动”。④现在回看,这个判断基本是准确的。但后来在11月7日左右此文为“观察者网”转载时,笔者根据当时美国动态,又加了一段附录性质的话:“共和党在参议院的走势正越来越强,10月31日FiveThirtyEight最新数据显示,其对参议院中期选举的胜率预测已调整为双方各占50%的机会,并将局势形容为‘激烈胶着’。按照多方数据汇总,最为激烈的五个参议院席位战场将分别位于威斯康星、佐治亚、宾夕法尼亚、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州(CNN的版本说得更窄,去掉了威斯康星州,直接说余下四州之结果将定最终胜负)。不少美国主流媒体都宣称,‘选民对经济、通货膨胀和犯罪现象等议题的普遍不满似已汇为一股洪流’(a torrent of voter discontent over the economy, inflation and crime)。总而言之,今年的参议院中期选举值得高度关注。”这段话现在看起来就显得对共和党选情过于乐观。因此,总结起来的一个教训就是:极端临近选举时的最新民调结果未必太可信,而应更多注重、聚焦于选前较长时段的基本走势和态势。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许可以把近期的台湾地方选举和美国中期选举联系起来看,在这两场选举中失利的民主党(小败)和民进党(大败),正好是2022年夏季联手策动佩洛西窜访台湾的两大主要政治组织。选举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这样的“玩火”投机行为其实并不能有效为政党加分。
二、俄乌战争与美国中期选举
我们要看到,在俄乌战争的国际大背景下,原本共和党的立场是相当不占优势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处于西方舆论基本盘的下风的,但这些因素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共和党的逐渐回血。
若按照2022年9月底的美国相关民调数据,31%的受访者希望看到俄乌冲突尽快落幕,哪怕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要失去部分领土,66%的受访者认为应支持乌克兰收复所有被占领土,哪怕这意味着俄乌军事冲突的时间线被继续拉长⑤。另一项出炉于2022年10月的民调显示,81%的受访者将俄罗斯视为敌国,其中受访的83%的民主党人与82%的共和党人都持这样看法。这两个民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美国社会,基本的民意走向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支持泽连斯基,批评普京,以至于有的评论者说,这种看法是今日美国政治极化状态下唯一的政治共识(the only issues with bipartisan consensus)⑥。但,令人惊讶的是,时常有“逆风表态”的共和党(以及美国保守派势力)受波动的程度居然并不大。
2022年10月间,共和党重要人物麦卡锡曾向媒体直接暗示,若共和党成功拿下众议院,或将反对继续援乌抗俄,很显然,这种表态并未有阻碍共和党拿回众议院。部分共和党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拜登治下的美国经济本已面临一系列问题,运行的情况并不太理想,通胀的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美国人正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方面对美援需索甚大,而美国如果一味答应,就会变成一种予取予求的形势,因此,不能在援乌抗俄问题上轻易地搞一路绿灯,那样搞,最终可是要美国人民自掏腰包来买单的。同时,若俄乌冲突不幸演化为核战争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是要直接承受冲击的。这样一种论调,在美国国内并非全无市场,如福克斯新闻台著名的保守派主持人Tucker Carlson就曾多次在其节目中诉诸于这种论调。连前总统奥巴马都在群众集会上被个别示威者质疑,示威者们说正是奥巴马政府参与鼓动了2014年乌克兰政权更迭,才最终导致今日濒临核战边缘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论调又是和俄乌战场一线的动态紧密相关的,如果俄乌战场旷日持久,无法了局,形成某种“无底洞”似的困境,那这种论调及其支持者的声浪就有可能在未来日益高涨。
当然,实际上,这笔账恐怕并不能仅仅简单地这样算,因为,相较于第一线的欧洲而言,美国在俄乌战事上算是受压较小的,同时,俄乌战事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向美接近,从某种意义上会修补特朗普执政时期被破坏的所谓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因此,从美国国家利益的整体层面而言,其实援乌抗俄并不见得有多亏,但是,美国国家整体利益并不等于美国选民的个体利益和个体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Tucker Carlson之流的论调会仍有市场,且可能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延宕、美国国内经济走势的低迷而变得更有影响力。因此,其实本质上还是那句话,若俄乌冲突不断延宕(现在看来是大概率事件),但美国国内经济的盘子可以稳得住,拜登政权面临的问题就相对小一些,但若美国国内经济也出现显着的衰退趋势,拜登政府就必然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大麻烦。
我们需要看到,即使在美国民主党内部,对于俄乌战事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的铁板一块。2022年10月,前夏威夷州联邦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宣布退出民主党,她公开谴责民主党是“战争贩子的精英主义阴谋集团”(elitist cabal of warmongers),还呼吁其他“有常识、有独立思想的民主党人”和她一起退党⑦。加巴德本人立场接近保守派,但有趣的是,一些号称“进步主义范式的社会主义者”(progressive Socialists )的坚定左翼人士也赞同加巴德的做法,因为他们的一大恒定核心诉求是反战,在他们看来,拜登政权现在是走到了“反战”的对立面。
对于美国当前的情况,英国学者Michael Cox 做了很精准的分析。从总体层面看,多数美国民众虽在道义立场上支持乌克兰,但主观并不希望美国卷入乌克兰战争太深,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某种政治解决。如果乌克兰战争被不断拉长,但美国国内经济和物价水平都还维持正常运转,那么拜登政府面临的问题就会小很多。如果乌克兰战事持续进行,而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转趋恶化,那样就会有很多人开始责备拜登内外政策失败⑧。
三、特朗普并未政治死亡
此番中期选举之后,一个普遍的解读是特朗普会在共和党中逐渐趋于失势,因为共和党若想赢,就需要摆脱特朗普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警告民主党未来可能要面临的潜在风险时是这样说的:佐治亚州和俄亥俄州的州长选举显示,只要是特朗普以外的共和党右翼政客,随便谁来,都有可能获得中间温和派选民的支持(a right-wing Republican could win moderate voters in 2024 merely by not being Trump)⑨。这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表述(即便它的主旨是警示民主党而非共和党),因为它暗示着,如果是特朗普本人出来选,共和党多半会完蛋。
从选后民调的结果上看,也非常值得玩味。有民调显示,2022年8月,约60%的民主党支持者在接受民调访问时,表示他们相信拜登能够选赢2024,中期选举后这个数字上升到71%。选前,约82%的共和党支持者在接受民调访问时表示他们相信特朗普能够赢得2024大选,中期选举后这个数字下降了7个百分点,掉到了75%⑩。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数值仍是略高于拜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中期选举的结果毫无疑问对拜登是加分,对特朗普是减分,但加减的力度都并不足以改变两人争持互搏的基本态势,不足以使特朗普出场,也不足以使拜登稳胜。目前看起来,的确是特朗普那边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共和党内不少人,包括一些曾经参与过特朗普执政团队的人,都表态认为是特朗普横插一脚进而拖累了共和党整体选情。同时,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最近成绩亮眼,风头正健,被不少评论人士认为可能将威胁到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地位。然而,我们需要考虑到,一旦在未来两年中共和党内部实现重新团结整合,或者拜登执政出现重大失误,或者美国经济出现重大结构性问题(包括可能的通胀或美债危机等),那么压力的天平又可能会重新转到拜登那边。
2016年,特朗普胜选,2018年中期选举时,共和党得以保持参议院多数,同时失去了众议院多数地位,2020年大选特朗普落败。如果按照这个逻辑,2020年,拜登胜选,2022年中期选举时,民主党得以保持参议院多数,同时失去了众议院多数地位,那么2024年拜登就有可能会落败。因为拜登时代和特朗普时代的政治极化大背景基本是一致的,极化现象在拜登时代并未降温。其实,美国主流媒体对此心知肚明。11月10日,中期选举结果尚未完全清点结束,CNN就出了一则报导:中期选举若造成僵局,将为2024蒙上大混乱的阴影(A midterm stalemate will unleash turmoil and acrimony in run up to 2024)。这其实是个很清醒的判断,2022年中期选举虽未直接造成“结果僵局”,但也同样没有解决美国两党极化和两党支持者间彼此仇视的“部落性政治”(tribal politics)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态势。2022年中期选举前的一份民调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道路上,当被问及特朗普与拜登同台对战的假设场景时,45%的受访者说会支持特朗普(同时有52%的受访者说自己不喜欢特朗普),说会支持拜登的只有44%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俄乌冲突并没有真正改变美国国内原有的高度极化的情况,而且意味着特朗普已经在一系列挑战(比如司法缠讼、比如被指过度亲俄,比如海湖庄园遭搜查等)之后逐渐站稳脚跟。
特朗普在中期选举里的横插一脚,急于收割行动,应该是对其形象有一定的减分效应。中期选举后进行的一份Quinnipiac University National Poll民调显示出:57%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出战2024是一件坏事,34%的受访者认为那将是一件好事。从宏观看起来,似乎特朗普风潮已退,但若仔细分析数据,则明显并不尽然。因为自我标记为共和党的受访者中,仍有62%的人回答特朗普出战2024是好事,只有27%的人认为那是坏事,显示特朗普在共和党里仍有较强的支持者基础。在问到特朗普对共和党来说是正面效应更多还是负面效应更多时,70%自我标记为共和党人的受访者认为是正面效应居多,只有24%自我标记为共和党人的受访者认为是负面效应居多;79%的自我标记为共和党人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支持特朗普发起的“使美国再度伟大”(MAGA)运动,16%的自我标记为共和党人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反对MAGA。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49%的全体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是有可能再次拿下总统大位的,48%的全体受访者认为特朗普即使再战,也没有机会再度问鼎总统宝座了。因此,民调方下了一个总论:六成左右美国人不愿看到特朗普重回白宫,但近一半美国人承认这种情况将有可能会发生(nearly 60 percent of Americans say they do not want to see Trump back in the Oval Office, but nearly half of Americans think it’s likely)⑫。这一系列民调数据都反映出,美国人并没有把握直接下结论说特朗普的热度业已完全退潮。
四,中国应如何应对?
对待美国内部的政治变动,我们应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中国对美国的逐步赶超将是一个较为长期曲折的艰难博弈过程,但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戒骄戒躁,中国的前途仍是相当光明远大的。兰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在多极化的世界体系中,若以各国的全球性实力指数(global power index)进行测算,中国现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若按照现阶段趋势进行预测,中国赶平美国将发生在2030年左右,到2050年时,中国将稳居全球第一,美国居全球第二,印度居全球第三⑬。普华永道的一份研究则认为,到2050年时,世界最大经济体将是中国,印度是第二,美国是第三⑭。明乎此点,则可知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应仍是搞好中国内部的各项建设和发展事业,稳步增长,步步为营,尽可能不断提高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准,为实现未来30年的光荣与梦想蓝图夯实稳健基础。
此外,拜登近期的政治走势基本属于稳住了阵脚并有小的斩获,顶过了中期选举带来的主要压力,这有可能促使他在未来的对华关系上手脚略为放开,不再需要过多担心共和党方面发出的针对他所谓“对华软弱”的指责,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美关系短期可能会有一些利好因素。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拜登本人较为根深蒂固的对华新冷战思维⑮,以及即将上任的新一届共和党主导的国会众议院对他执政产生的潜在压力,所以,对接下来两年的拜登政府各项对华政策与措施,我们似乎也不应有太过于乐观和玫瑰色的预估。关于此,其实CNN倒也说过很类似的看法,11月习拜会后,CNN曾发文称:“习拜会虽然给中美关系降了温,但中美之间仍有不小的冲突对撞的可能性存在(Xi and Biden cool the heat, but China and the US are still on collision course)。”
在中美关系这一点上,中方态度是非常明确且一致的。正如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拜登举行会晤时⑯ 所谈到的那样:“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注释:
①参阅李海默:《拜登继续出战2024的概率并不低》,《海峡评论》(台北),2022年9月号,第57页
②参阅李海默:《美国强总统政治在拜登政府时期的新发展》,《东方学刊》,2021年第4期,第54-63,125页
③https://www.abc27.com/hill-politics/five-big-questions-that-the-midterm-results-will-answer/
④参阅李海默:《2022美国中期选举前瞻:重现2018年场景?》,刊于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公众号 2022-10-19, 并被转载于复旦发展研究院网站 2022-10-20 ;经若干增补后以2022“美国中期选举前瞻”为题被转载于上海观察者网 2022-11-07
⑤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336294/public-opinion-action-ukraine-us/
⑥https://thehill.com/opinion/campaign/3673208-is-american-support-for-ukraine-on-borrowed-time/
⑦参阅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10_14_662034_2.shtml
⑧https://blogs.lse.ac.uk/usappblog/2022/08/05/long-read-the-stakes-are-high-for-the-disunited-states-of-america/
⑨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2/11/one-worrying-sign-for-democrats-in-the-2020-midterm-results.html
⑩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2/11/20/biden-trump-2024-after-midterms-poll/10736709002/
⑪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donald-trump-edges-out-president-biden-election-poll-biden-slips-below-40-approval
⑫https://poll.qu.edu/poll-release?releaseid=3862
⑬Michael J. Mazarr et al: Understanding a new era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 RAND, 2022, Page 11.
⑭https://www.pwc.com/gx/en/research-insights/economy/the-world-in-2050.html
⑮参阅李海默:《管窥中期选举后的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海外看世界,2022-11-26,被转载于《中国时报》(台北),2022-11-26
⑯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两国元首曾先后三次通电话,两次举行线上视频会晤,但面对面的线下会晤,这是第一次。
来源时间:2023/1/29 发布时间:2023/1/28
旧文章ID: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