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细节预示中美关系重启任重道远
作者:丁咚 来源:亚欧视点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已获委任为外交部新任部长,这表明,在当前美国对华政策转型为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方将处理对美关系置于外交工作的优先地位。
秦刚和美国务卿布林肯各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彼此通话的细节。
秦大使写道,“我要感谢在我的任期内与他进行的数次坦诚、深入、有建设性的会晤。我期待为了更好的中美关系与他继续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
布林肯在推特上说,“今早(2023年1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上任的外交部长秦刚离开华盛顿赴任新职务之时,与他进行了通话。我们讨论了美中关系以及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
从秦刚大使为转任外交部长离美回国过程中的三个细节来看,尽管不久前首次举行了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的面对面会晤并正跟进落实相关共识,但中美关系的整体气氛仍然冷淡,双边复杂关系在一系列冲突和对抗特别是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访台事件的刺激下,重启之路挑战重重。
第一个细节体现在,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特命全权大使,秦刚卸任回国担任要职,美方没有安排一次正式的官方礼节性会见。回顾秦刚履新及卸任驻美大使的记录,美方亦未像过去那样安排国务院代表“接站”和“送站”。
美方的“怠慢”很能说明问题:随着美国对华政策从建设性接触转向战略竞争,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激烈的冲撞和对抗因素,其对华态度趋于生硬,并以现实的姿态对待对华关系。
第二个细节体现在秦刚大使与布林肯的通话中——很显然通话是由美方发起,作为同行,布林肯居然没有礼节性地——至少从公开报道来看——向即将成为其对话的对口伙伴的秦刚外长致以祝贺。
这同样凸显了美方对中方外交官姿态上的疏离。
更过分的可能是第三个细节: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号在其报道秦刚大使和布林肯通话的文章的附录部分,没有列入两人会面的图文信息,但记录了秦刚大使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谢尔曼、财政部长耶伦、农业部长维尔萨克会面的消息以及秦刚大使出席美国棒球比赛的相关信息。
对于注重细节的外交工作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失误”——事实上可能并非“失误”,从可见的报道看,确实没有双方面对面会晤的记录。
它们都是美方刻意在对华关系中展现“公事公办”、保持距离的表现,这在美国拜登当局持续寻求缓和中美关系、推进构建双边新的战略架构、恢复部分建设性合作的情况下,是很不同寻常的。
根据计划,布林肯将于年初到访中国,以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中达成的共识,稳定双边关系。
就在不久前,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克里腾布林克携美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到访中国,跟进元首共识,讨论如何管控双方的战略竞争,探索潜在的合作领域,并为布林肯访华铺路。
在这些背景下,不仅秦刚大使的离任之路颇能反映中美关系的状况,而且美国内在对华政策问题上的气氛也显得越来越凝重。
与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与中方互动日益热络同时,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和美国会“中国事务特委会”进入常态化运营。
“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重新整合美国务院涉华职能并将其提升为一个超越性的架构,体现了美国行政部门管理中美愈来愈复杂关系的战略决心,同期进入实操的美国会“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重点任务是加强对美国在华投资的审查。它们都是美国拜登当局将中国界定为“美国长期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后不断采取实际步骤将其政策落到实处的体现。
另一个重要事态是,新年伊始,美国会众议院新任议长令人吊诡地“难产”,在三轮投票中,掌控众议院多数议席的共和党未能成功推出其热门候选人麦卡锡担任此职,创下了100年来的记录。
整整一百年前,美国会众议长经过9轮投票才选出。
麦卡锡的关键“阻击者”并非民主党人,而是本党极端保守的强硬派别,反映了麦卡锡的政策主张不符合他们的“胃口”,众议院“关键少数”的倒戈的真正意义是让任何一位众议长的潜在人选认识到坚持保守政策的重要性,在外交上无疑将助长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势头。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长职位的“难产”也表明,美国整体对外战略向保守路线快速演进,将对任何“前台人物”——包括美国总统、白宫、国务院及财政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的高官们,产生潜移默化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使其采取更具鹰派色彩的政策。
按照布林肯上任之初的划分,美国对华政策由“竞争”、“对抗”和“合作”三方面内容组成,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接触后,“对抗”内容在其外交辞令中愈来愈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有效管理两国的竞争”、“勿使竞争转向冲突”,但毫无疑问,竞争和对抗已成为双边关系范畴中的常态内容,另一方面,尽管从政府层面刻意淡化,但“冲突”和“对抗”因素始终都如影随形地跟随两国关系,从秦刚离任之际与布林肯的互动以及美国内大气候的演变来看,如何“平衡”它们,充实合作内容,重设两国关系新的战略框架,并有效管理竞争,制止冲突,任重道远。
来源时间:2023/1/4 发布时间:2023/1/4
旧文章ID: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