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美国高声谈论台湾具挑衅性有反效果
作者:余东晖 来源:中评社
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指出,当前美中关系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双方互相猜忌彼此的战略意图。他特别提到美国对华竞争战略高声谈论台湾问题,认为这么做具有挑衅性和反效果。
布鲁金斯学会荣休高级研究员李侃如13日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线举办的“大数据中国2022年会”上做主旨演讲。他研判,当前中美双方都有意为两国关系设定底限,两国关系氛围有所改善,但人们对两国关系改善不要有太高期待,两国关系还没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李侃如指出,很明显中美双方最近为不断加速下行的两国关系设定底限,中方也主动开展外交。中共二十大和美国中期选举后,两国领导人都更灵活地放眼国外,采取新的计划。尽管如此,来年对美中关系的预期应当是温和的,双方在峰会上同意的对话仍属浅层,对话渠道仍窄。虽然双方通过对话和计划来改善氛围,但双方在安全、经济、外交上仍采取旨在限制对方机会的计划。
李侃如强调,双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双方对彼此短期和长期的意图不信任,这种互不信任广泛存在。他分析,中方总体上确信美国决定限制或打乱中国崛起,且这种战略具有自律性和国内外高度协调。中方的结论是,中国应当对美国的实力保持警惕,以捍卫自己的关键利益。美方则认为中方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计划,不受法律、道德和协议的约束,觉得中国领导人能够主宰一切,相信中方的目标就是要加速美国的衰落,重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
李侃如表示,在这种互不信任的背景中,双方希望改善氛围,避免导致冲突的误判,但双方都追求具体的措施来冲撞另一方的核心利益,互不理解对方的决策和行动的来由;双方对于对方复杂微妙的政治系统的运作都缺乏理解,对彼此采取关键措施的理由感到担忧。双方都通过夸张和假设,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
他举例道,美方针对中方采取的行动,更多的是保护主义者采取残酷的产业政策,他们聚焦于竞争,将竞争当做万能的理由,而不是可辨识的战略。一切都是为了与中国展开竞争,却没有特别的目标、时间线、基准线和资源优先。
李侃如特别提到,不幸的是,这种竞争战略也涉及台湾问题。“他们非常高声地谈论,即便其实并没有挥舞你所需要的大棒。在我看来,这样做具有挑衅性,许多方面也具有反效果。”
在高科技和大学领域,李侃如指出,美国现在的政策在将中国人才驱离,而不是吸引他们。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做法与美国一直试图保护核心的竞争力背道而驰。
李侃如预期,新一年双方会有更多的会谈来培育更积极的氛围,会有更多的倡议可能减少误判和悲剧,但双边关系仍可能被一些事件打乱,比如麦卡锡可能在春天晚些时候访问台湾,那将引发北京做出与佩洛西访台后同样激烈的反应,美中关系又会受挫。他说,未来美中关系之路仍然坎坷,虽然总体氛围可能稍有好转,但并没有看到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迈向正确的方向。
对于美国有人指责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府开展对华接触政策,对华不够强硬,等于给了中国“免费入场券”,曾任克林顿政府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的李侃如认为,这种指控是历史修正主义的典型例子,是对复杂历史的过于简单化的评估;那种认为美国没能使中国成为美式民主政体,美方被牵着鼻子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李侃如指出,过去几十年美中打交道的每一步都是幕后斗争,来之不易。从来没有听说,美国政府对华接触是基于中国将成为美式民主政体的假设。现在批评中国没有实现民主化,其前提本身就是错的。他称,美国对华接触的前提是,想为中国人民创造机会,产生维持亚洲和平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这是相当成功的成就。数亿人脱贫,加强了全球经济增长,美国商界和工人也从中受益,这根本不是你赢我输。
关于美国学者在美中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李侃如认为极其重要。他说,美国学者所能起的作用是如何可信地,以详细精妙的方式解释中国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向中方解释华盛顿发生了什么。这需要学者进行经年累月的认真研究,双方学者需要进行长期接触,相互瞭解,增进信任,为各自的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李侃如承认,新冠疫情导致两国学界的交流停滞,多数交流在线上进行,实地访问很少。他表示,线上交流根本代替不了面对面的对话,私下交往而不是公开说场面话,才能增进真正的相互瞭解。学者深入、广泛、亲密的交流,是决策者拿不到台面上,但确实又非常需要的东西。他希望疫情后双方学者交往能够恢复和增加。
来源时间:2022/12/19 发布时间:2022/12/15
旧文章ID:2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