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后疫情时代重启中美人文交流
作者:徐媛 来源:中评社
12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论坛的第二部分,多位全球智库界的领军人物围绕“后疫情时代重启中美人文交流”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在过去三年中,由于疫情以及地缘政治的问题,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受到巨大的掣肘,甚至趋于停滞。与会嘉宾表示,学生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总裁高级顾问佩吉·布鲁布托(Peggy Blumenthal)用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了过去二十年间中美学生交流的变迁。一方面,中国赴美的学生数量增长非常快,但在疫情之后显着减少。但由于基数庞大,中国留学生占赴美国际学生的比例仍有9%,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赴美留学第二大国。另一方面,美国赴华留学的学生在二十年间保持平稳上升,但在疫情之前就开始显示出下降的趋势,随后疫情加剧了恶化,并在2020年急剧下滑。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名誉院长冯达旋指出,最好的人文交流的方式就是学术合作,但目前美国和中国的学术合作情况不甚理想。由于技术脱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家和学者们陷入法律的限制。针对这个问题,冯达旋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她指出,任何大学教员如果希望与国外的院校建立学术联系,那么两家大学必须要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属于哪一方,教员不能拿两份薪水,并且每年必须要向两家机构的科研处和院长提交报告。这种清晰的文件记录能够避免任何法律方面的模糊地带。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校长大卫·弗莱什勒(David Fleshler)针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强调了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校园里的总体体验还是很好的。美国的大学希望能够让中国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参与社团活动,以及在实验室工作。第二,美国的某些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识到,美国的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美国希望保持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引入外国移民。第三,美国的有些人群存在反亚洲、反中国的情绪,对此,我们希望良性和积极的信号能够变强。美国的枪支暴力、人员安全等问题是长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至少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校园里是感觉非常安全的。
美国腹地美中协会主席、前密苏里州州长鲍勃·霍顿(Bob Holden)表示,希望中美两国未来的人员之间的关系能以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我们采取更加包容性的计划,不管是什么样的经济条件或者人种都能够被包容进去,一个都不能少。第二,中美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同时大家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而且在大家都正视的价值观上形成共识。第三,让两国人民从年轻人开始就能互相理解,从他们开始作为起点就能互相尊重、互相欣赏。
亚洲基金会青年领导力与交流项目高级总监David L.Kim表示,亚洲基金会一直都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并为这些年轻而专业的人士铺路,以此促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亚洲青年未来的发展,这是他们在亚洲非常重要的工作,从2017年到2022年这五年亚洲基金会开展了很多培训项目、演讲和课堂教育,惠及32个国家。这些交流的项目实际提供了坦诚交流的平台,分享观点,同时能促进跨国的友谊和关系。“疫情带来很大的挑战,我们希望尽快恢复在中国挑选Luce学者,加强中美之间的联系,加强相互瞭解。”
杜克大学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围绕中美合办大学发表讲话,他表示,中美两国的大学虽然教育体系不同,但两国学子可以参与到同样的项目当中,更好地共同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问题。杜克大学有15-16个国家背景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习,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求学的生源,也带来他们国家本身的背景和文化。此外,丹尼斯认为,在合办学校运营方面,中美双方的大学都需要有领导调度本校资源以支持人员的交流。“美国国会中有人说杜克大学会减少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国外留学生的数量,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们的趋势是更加地多元化,我们会更加欢迎外国留学生。”
中美教育基金总裁饶玫(Madelyn Ross)表示,学生是中美人文交流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在留学的国家待很长时间,甚至移民,因此他们会做很多工作以加强两国相互的理解。最近一些研究显示,美国一些反亚洲的运动确实存在。现在重要的是让中国学生知道他们在美国是受欢迎的,这些反亚洲的活动只是一些小规模的现象,并不是美国的主流。所以,两国一定要耐心地恢复正常的交往,修复两国的学生交流和学生关系。
来源时间:2022/12/17 发布时间:2022/12/17
旧文章ID:2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