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大外交相继登场,为“新十年”开篇

作者:丁咚  来源:亚欧视点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关键时刻访华,引起世界瞩目。

这是二十大后继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第二位重量级高官来华访问。

半个多月前,在G20峰会场边,中美领导人会晤举行。

与米歇尔访华几乎同步,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远涉重洋,抵达华盛顿,对美国进行其担任总统以来的第二次国事访问,拜登尽全力弥补因AUKUS事件在两国间造成的裂痕,双方重申彼此两百多年的古老结盟,并决心在一系列问题上开展合作。

中欧、中美、欧美三场“大外交”,是在俄乌战争导致世界不稳定增强、国际政治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的十年之际举行的,它们自身之间以及三大外交之间高度复杂的关联,注定意味着它们对下一个十年的开篇以及发展至关重要。

二十大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新时代需要新局面,中方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攻势。密集的首脑会晤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而中美、中欧关系攸关外交大局,攸关发展大局,攸关安全大局,是重中之重。

“缓和”是中美领导人会晤的核心词汇。

通过巴厘岛会晤,中美关系打破了过去数年激烈竞争特别是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访台以来的僵局,双边关系趋于缓和,部分建设性得以恢复,强调有效管控分歧和冲突,并在一些可以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

美方关切的核心问题是,在双方激烈竞争时能够设置边界和底线,建立必要机制管控冲突,并在冠病疫情、疫后复苏、国际贸易、气候变化、俄乌冲突等重要问题上寻求中国合作。

为了达成其目标,美国总统拜登在会晤期间对中方作出“五不四无意”的新承诺,是“四不一无意”的升级和扩大。

会晤后双方重启了一系列重要对话和沟通机制,在一些重要领域恢复合作,并在涉及重大冲突的方面加强了协调和管控,中美关系朝着战略竞争基础上的缓和态势发展。

在这场会晤半个多月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中说,尽管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但美方不寻求让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我们需要继续与中国做生意,与中国的贸易将支持美国就业市场”。

负责财经事务的部长耶伦在另一场合说,“中美之间需要保持强而有力的连接,这个连接一旦被削弱,不论对美国、中国或全球经济来说都相当不利。”

这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尤其是其晚期不可想象的。自2018年以来,美国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贸易战,中方予以反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稳定”并适时“升级”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经贸和国际合作,有效管控分歧,同时以此牵制超级大国,是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期待。它体现于中德领导人会晤,也体现于中欧领导人会晤。

中欧领导人在北京讨论了三个小时,涉及人权、太平洋、南海和东海局势、台湾问题、朝鲜半岛,以及双边和全球经济等广泛议题。

欧方有自己的关切领域。在记者会上,米歇尔强调,全球当前面对能源、食品价格、经济放缓、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必须通过(与中国)对话和行动应对,中欧必须讨论彼此能够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以及如何管控分歧。

但这些远不是全部,欧盟强调自身“主权”和“战略自主”,不想在所有问题上跟着超级大国跑,在其看来,与中国的合作,有利于维护欧盟的战略自主,而华盛顿并不真心希望看到一个独立自主的欧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跨大西洋同盟。

中国领导人在与米歇尔的会谈中重申,中国不想称王称霸,从不搞、今后也不会搞制度输出,以打消其中国有意“改写世界秩序及规则”的战略疑虑,并强调,中国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团结繁荣,这符合欧盟的独特战略利益。

米歇尔访华的直接目的看上去是推动中方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并保持双方关系的“互惠性”,特别是寻求中方对发动对乌战争的俄罗斯发挥影响力,敦促其尊重联合国宪章。

他得到肯定回复,中方并未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表明核威胁不可接受,强调应警惕“阵营对抗”风险。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在人权问题上,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恢复中欧人权对话。

俄罗斯问题对于欧洲来说,关乎其核心地缘政治利益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的地缘政治潜在伙伴,因此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是既遏制其对乌克兰的战争,又主张与俄罗斯的对话,实际是不希望其彻底出局,而对于美国来说,它关乎其全球利益、首要大国利益和价值观,令俄失去全球竞争和成为美国战略对手的资格,是俄乌战争给美国带来的“额外”好处,正因如此,美国能够说服挑剔的民众,给予乌克兰最大幅度的援助和支持,拜登正在寻求国会同意向乌追加377亿美元的“额外”援助——这笔钱对华盛顿来说很值。所以西方有人说,对俄罗斯的战争要美欧的钱,对乌克兰人来说却是要命。

美国全力支持乌克兰反抗俄罗斯,并竭力防止其升级和扩大,核战争、生化战争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损害美国重大利益,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它需要伸出手在中国和欧洲寻找伙伴。

美国总统拜登听到了米歇尔和朔尔茨听到的同样的话——核威胁不可接受,而欧方则听到更多——凸显出中欧战略关系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变得更为重要。

俄罗斯问题由此成为三场大外交的战略交集。美国和欧盟都希望获得中方的保证,而中方则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并有所选择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马克龙对华府的访问中,俄乌战争问题是重中之重之一,他和拜登一起,再次谴责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非法侵略战争;谴责了俄罗斯蓄意升级态势;重申了对乌克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支持,这包括在需要时向乌克兰提供政治、安全、人道主义和经济援助。

拜登和马克龙强调,作为北约盟友,法国和美国,以及欧盟、七国集团和世界各地的伙伴一起面对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征服野心和在乌克兰发动的残酷战争,但美法(欧盟)的重大歧见体现在,美国突出欧洲合力共抗俄罗斯的重要性,包括不对战争中的乌克兰施加压力对俄进行任何重要妥协,而法方则认为,在阻止俄罗斯的战争、对乌克兰给予支持同时,要给莫斯科提供和平对话的机会,俄乌双方必须努力回到谈判桌。

针对马克龙的呼声,拜登表示,“我对与普京谈话做好准备,如果他正在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的话。(但)他还没有这个打算。”他还重申,在与北约协商之前,不会自行决定与普京对话。

因应一些盟友和伙伴的态度,拜登对和平谈判采取了开放的立场,但与欧盟及其大国领导人不同的是,他同时强调克里姆林宫必须准备结束战争。

而对于美方的要求,马克龙也称,支持乌克兰关乎“我们的价值观”,关乎世界稳定,法国将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而且“我们永远不会要求乌克兰人接受他们无法接受的妥协”。

马克龙访美的重要背景是美方在刻意隐瞒法方的情况下与英澳缔结“AUKUS”新联盟,导致澳方取消了对法大宗潜艇采购,对法方更难堪的“羞辱”是,美英澳居然在炙手可热的“印太战略”课题上将法国排斥在外,这导致法美关系产生阴影。

法国不仅不希望自身被排除在印度-太平洋之外,而且打算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马克龙在APEC峰会期间出席一场活动时曾发表演讲称,法国呼吁中美结束“对峙”,希望重新推出自己的“印太战略”,借此在印太地区发挥“稳定”作用。他促请各国领导人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分裂世界,并维护“单一的全球秩序”,强调法国不相信霸权,不相信对峙,相信稳定。

马克龙依据一个核心理念“各国应该竞争,但也应该尊重主权”,来支持法国在世界事务及对华关系中发挥独特而关键的作用,并与法国的重要外交主张——欧盟战略自主,紧密联系起来。

在这一逻辑下,欧盟有自己的主权,并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美国应当尊重欧洲的主权,也应该与世界各国建立以尊重主权为重要特点的关系,特别是在与中国竞争中,尊重中国的主权。

基于这些,马克龙的华盛顿之行的另一个关键国际议题是对印度-太平洋事务的参与,与修复法美关系目标相一致,法美此次重点展示团结,它们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将继续加强两国在印太地区的伙伴关系,并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透明的治理、公平的经济实践和尊重国际法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在域内的外交、发展和经济接触,以及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但同时提出在气候变化等重要的全球议题上与中国合作。

马克龙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修复由于AUKUS事件而受损的法美关系,并对华盛顿开展外交攻势,促请拜登当局修订保护主义的《通胀削减法案》,以维护欧盟的贸易利益。但在行前,他把这个问题与中国联系起来,向白宫隔空喊话:不要指望法国在配合华盛顿的对华政策的同时,以《通胀削减法案》来损害欧盟利益。

如同法美联合声明重申的、建立在两个多世纪友谊、经济伙伴关系、国防和安全合作以及对民主原则、价值观和制度的共同承诺基础上的双边关系,决定了两国将在盟友范畴内以民主原则、价值观和制度的共同承诺为导向推进经济伙伴关系、国防和安全合作,并作为处理世界事务的原则,但法国也将同样出于本国及其参与主导的欧盟利益需要,在不涉及民主、价值观和制度的原则问题的时候,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更平衡、折中和稳定的角色,包括在俄罗斯以及中国问题上。

在一个月内进行的当今世界的三场“大外交”关乎全球整体局势,是“新十年”的开篇,展现出大国关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它们既是整个世界进入“最危险、最不可预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十年”、“决定性的十年”的表现,也是新的十年国家间竞争将变得剧烈、世界局势和地缘政治将进行大洗牌以及复杂国际博弈将更加频繁的征兆。

中国所面对的是战略环境的复杂化,一方面与大国的关系出现缓和的态势,在主动的外交攻势下,出现了一些平衡和建设性的因素,一方面潜在的冲突和对抗的风险仍然密集存在,并可能在重要因素的刺激下爆发。

俄罗斯的处境是,一方面在乌克兰战场上“打不赢、输不起、撑不住”是大势所趋,寻求和平谈判是必然选择,而且也已成为莫斯科的实际行动,一方面克里姆林宫面临的艰难局面是,如何在承受战争后果和谋求“最不坏的协议”、体面退场之间把握平衡,并确定其边界。

尽管和平谈判是最终解决俄乌战争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这场战争的唯一方向,但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俄乌双方及相关方不是那么容易达成一致,美欧已同意,不会要求乌克兰作出自己所不愿意的重要妥协,这就决定了战争将不会很快结束。

印度总理莫迪12月1日在《印度时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暗示,俄乌战争仍将是二十国集团明年要面对的危机之一。

俄罗斯正陷入战争泥潭而难以自拔,并面对国内痛苦。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2月1日面向一些年轻的学者时说,当今的形势正在推动俄罗斯走向“内部发展”,“在许多领域独立开展工作”,虽然他尽力将其归因于自身的主动选择,声称战争之前就这么做了,并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但很显然,正是战争导致俄罗斯与世界“脱钩”,被迫向“内部发展”。

对于险恶形势,克里姆林宫正在失去耐心,在与美国的关系上不再像稍早前那么合作,最近单方面推迟了俄美新一轮核裁军会谈——这涉及美方高度关切的“战略稳定”。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回应外界关注时说,局势发展令俄罗斯“别无选择”。他所称的“局势”包括美国不愿考虑俄方的优先事项以及在乌克兰的战争。

在乌克兰局势问题上,俄罗斯对美有两大诉求: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放弃或减少对乌支持、美国促成乌克兰重返谈判桌谈判达成一份对克里姆林宫最不坏的协议。

这等于是说,俄罗斯对美国在这两个方面的作为感到失望,因此不得不作出“政治决定”——推迟俄美核裁军会谈,以此向华盛顿施压。

对乌克兰战争问题正在趋同的意见用两句话来说就是,和平谈判是结束战争的终极形式,但反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反对战争的升级与扩大也已成为一个新的针对俄乌战争的全球统一战线的共识,而这也是三场大外交难得的交集领域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同样“别无选择”。

对于这个世界局势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来说,俄乌战争是前进路上要搬走的一块绊脚石,结束战争,才能开启新征程。

两相夹击之下,克里姆林宫坐困愁城。“如何”结束战争是最大的难题,普京需要一份体面的而不是单方面有利于基辅的方案,在此之前,在他看来,乌克兰就没有诚意走向谈判桌。

来源时间:2022/12/3   发布时间:2022/12/2

旧文章ID:28875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