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的机会窗口

作者:达巍  来源:《环球时报》

2022年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在近几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元首会晤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国际舆论普遍感到“松了一口气”。中美关系当然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善,但停止下滑、减少对抗的希望有所增加。

本次会晤最重要的目的显然不是战术层面的相关具体问题,而是在战略层面把舵定向并向世界发出稳定信号。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都努力澄清本方的战略意图。在国际关系中,这种“战略保证”行动是大国减少误判的重要手段。拜登总统除了重申美方多次表示的“四不一无意”之外,还进一步表示美国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习近平主席则表示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中方既强调了原则底线,也展现了耐心与诚意;在乌克兰问题上,既强调了要和平解决,也强调了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这些表述都在美国国内引起积极反应。中国读者可能认为美方的表态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当然是事实。不过,推动对方作出表态,督促对方言行一致,这在国家间交往中有助于将分歧从战略层次“降级”到战术层次,有利于建立互信。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政治周期,美国国内明年则没有重大政治议程。理论上,明年中美关系存在一个企稳的机会窗口,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两国政府高层是否能够有比较频繁的甚至是机制化的交流。峰会上两国元首确认了双方增加高层交流的必要性。两国官方交流短时间内虽很难回到过去两国间存在近百个官方交流机制的状态,但政府高层频繁、常规和务实的交流无论如何也是必要的。

第二,是否能就两国交往的重大原则形成一套共识,建立战略框架。50年前,中美两国对世界的看法有重大差异,《上海公报》让双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实现求同存异,推动了关系发展。今天中美没有必要也很难再形成一个公报,但是对于国际秩序、两国交往的基本原则形成共识,廓清差异,可以在双边关系中发挥“四梁八柱”的作用。

第三,两国能否就全球和地区问题取得务实成果。两国元首在峰会上明确指示双方团队就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展开对话。中美需要尽快拿出若干合作成果,稳定双边,造福世界。

第四,两国是否能够给双边关系装上“安全阀”。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指出,两国要为中美关系增添正能量、装上安全阀;美方也一再声称要给中美竞争装上所谓“护栏”。两军交流能否恢复,双方能否在危机规避和危机管理方面取得进展,能否商讨新的军事互信机制,都值得观察。

第五,人文交流能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此次会晤,两国元首都确认了人文交流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美关系的恶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了两国人文交流,明年中美间航班是否能够恢复正常,两国间商务、学术界人士能否充满安全感地正常旅行,能否打破两国国内已形成的有关对方形象的“回声室”,人文交流至关重要。

第六,美国国内部分政客是否会冲击中美关系。元首会晤虽然给中美关系的稳定带来希望,但这种希望是高度脆弱的。美国一些政客的不负责任,以及美国政治体制的政出多门、缺乏内部协调性等弊端,经常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负面因素。明年美国国内是否会再次出现类似事件断送中美关系稳定的期望,值得高度警惕。

来源时间:2022/11/19   发布时间:2022/11/18

旧文章ID:28823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