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经济困境?”

作者:仝馨

2022-10-25

【编者注】本期简报主要聚焦美国及其盟国媒体对中国经济的相关报道和评论。

10月5日,记者Suranjana Tewari在BBC News上发表题为“Five reasons why China’s economy is in trouble”(“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五个原因”)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经济放缓、贸易量(?)减少、人民币贬值。文章称,中国预期的5.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难以达成,尽管中国政府对这一目标能否完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此外,购买中国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客源都有所减少,人民币贬值更令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文章将这一经济危机归因于五点:

第一,新冠疫情严重破坏中国经济。新冠疫情令中国制造业遭遇寒冬,在中国政府持续的清零政策下,许多工厂被迫停止生产活动,经济投资也应生产活动停止和商业扩展受限而受挫。

第二,中国政府支出有限。尽管北京在今年八月投入约1万亿人民币推动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发展,但在促进消费以使其满足经济增长目标和创造工作岗位上,中国政府尚有提升空间。

第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危机之中。虚弱的房地产活动和笼罩其上的消极情绪令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尽管北京努力恢复房地产市场活力,但2022年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依旧降幅超过20%。当消费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信心削弱时,其对中国整体经济状况也感到信心不足。

第四,气候变化加剧经济危机。极端天气对中国产业造成了持续性影响,今年八月,中国西南部省市遭遇严重的热浪和干旱,对冷气的需求令区域电网不堪重负,制造商被迫停工停产。

第五,中国科技巨头的投资者正在流失。中国两大科技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收入大幅减少,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丧失工作,而投资者开始寻求在其他国家扩大产业。这种产业转移主要源于北京加强审查力度以巩固权力和美国股票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打压。

10月6日,经济学家Tom Orlik在Bloomberg上发表题为“The China Bubble Is Losing Air But Won’t Burst”(“中国经济‘气泡’虽在漏气但不会破裂”)的文章。文章称,尽管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而新冠疫情封锁政策、房地产市场崩溃、对企业家的打压令越来越多的人看衰中国经济前景,但回顾中国建国后的历史进程,人们毋需以悲观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因为中国是一个“虽屡遭危机却能克服危机的国家”。文章指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了89事件带来的危机;2000年初,中国政府通过整改国企、援助银行、加入世贸组织恢复经济增长活力;2010年后,中国政府供给侧改革和降低杠杆议程优化工业公司,降低银行风险,这些举措表明中国能够面对社会挑战并化解危机。同时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灵活度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并不像华盛顿和华尔街的批评家们“渲染”的那样不堪一击。文章认为,虽然表面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清零政策代价巨大、房地产市场萧条、政策平庸且随意,但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实际都源于其基本国情并在政府的考量之下。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医疗系统能力、房地产市场过多债务和过度建造隐患、社会不平等和“共同富裕”议程来展现部分中国政策的合理性。

10月9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终身讲席教授Zhu Ning在《日经新闻》(Nikkei Asia)发表题为”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is about more than zero COVID”(“中国经济放缓较之清零政策更甚”)的观点文章。文章称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由快速增长到质性增长的过渡面临挑战。文章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仅能达到3%,尚不足其11年前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也许疫情冲击国内消费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俄乌战争是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但文章称,中国经济早在疫情前就已出现放缓迹象,因此这种“动力的丧失”更像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文章将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归为中国国内文化转变的结果——受到与“996”模式的工作付出不匹配的收入、居高不下的房价等生活压力的影响,中国新一代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他们不再执着于“拥有自己的房子”,远离消费主义,对婚姻和生育也表现出冷漠态度。文章称,这一转变令中国向高质量经济增长的过渡陷入危机。

10月9日,编辑Ian Verrender在ABC News上发表题为“As China’s economy teeters under COVID-19 and housing market in meltdown, President Xi Jinping looks set to become permanent ruler”(“疫情致中国经济受阻与房产市场崩溃 最高领导人将迎第三任期”)的文章。文章指出,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和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一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冠疫情和住宅地产危机造成中国资金亏空与债务增加,但最高领导人却专注于政治而非解决经济问题。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受阻一部分原因是最高领导人坚守清零政策,但根本原因则是家庭收入过低和储蓄过高、人口问题、房地产市场低迷。家庭收入过低和储蓄过高意味着本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家庭支出后力不足,中国政府不得不在投资上投入大量资金,而中国的适龄工作人群最早会在2023年缩减。同时,北京针对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出台的“三道红线”监管要求令企业短期内经济压力上升,许多企业停止或减少了住宅建造,而房主则拒绝为停建的住宅继续偿还房贷,致使银行系统陷入危机。

10月10日,记者Laura He在CNN Business上发表题为“China’s holiday spending plunges to seven-year low as zero-Covid batters consumer confidence”(“清零政策持续打击消费者信心 中国‘黄金周’消费降至七年最低”)的文章。文章称,中国持续的清零政策和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打击消费者信心,令2022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骤降至七年来最低,甚至不及新冠疫情前的一半。这一“消费寒潮”包括旅行数量较去年减少18%、电影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66%。文章称,清零政策下的封锁和管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毁灭性打击,而严苛的封锁政策和黯淡经济前景也令中国消费者沮丧,而这一现状恐怕在中共二十大之前难以改变,特别是地方官员为响应最高领导人“清零”的号召和防止疫情爆发危及职业生涯而对清零政策“重重加码”。

小结

与中国媒体报道不同,美国及其盟国媒体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和评论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危机之中且未来可能更加糟糕。但在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困境,媒体和学者们观点各异。有人认为中国领导人固执己见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祸首”,也许多人指出中国经济的困局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初现,而导致这一困局的根本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转变、人口红利消失、债务累积、社会不平等、打压私营企业等。此外,也有文章提到中国经济陷入危机是由其结构性缺陷造成的(点击阅读本站编译文章“佩蒂斯中国经济模式令其发展陷入困境”)——中国经济立足的高投资发展模式注定其经济繁荣仅是“昙花一现”,现在种种问题都是不良发展模式的结果显现。美国及其盟国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势必要经历漫长寒冬,而经济上的困境将向政治领域蔓延——同时,相信在中共二十大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清晰地显现,这些都令中国未来和其将在国际上的影响处于不确定状态。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