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美亟待重建高层权威沟通渠道

作者:余东晖  来源:中评社

在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中,为了防止误会误判,避免军事冲突,中美两国外交学界都希望双方能重建高层权威沟通渠道,进行权威可靠的相互保证。如学界所期待,近期中美两国高层沟通的频率明显增加,包括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即将在印尼会晤。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今年5月间就如何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举行了一系列中美线上“二轨对话”。在这个有芮效俭、董云裳、何瑞恩、沙佛、斯威夫特、艾略特、傅泰林、杜大伟、吴心伯、徐步、姚云竹、达巍、贾庆国、信强等近30位美中学者参加的对话会上,据报大多数与会者对双方是否有改善大国竞争气氛的政治意愿持悲观态度。

NCAFP评估说,双方都不希望引发彻底的军事冲突,这为双边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上限似乎正在下降,防止出现最坏结果的回旋余地正在缩小。

根据NCAFP发布的题为“竞争的迷雾–美中关系错失和混杂的讯息”的对话纪要,与会者认为,当前美中关系的特点是多重的、重叠的安全困境螺旋式上升,双方为捍卫其政策和原则而采取的行动被另一方视为威胁。只要竞争是判断行为的因变量,就很少有机会阻止或逆转这些螺旋。

在竞争性叙事的核心,双方都将对方视为生存威胁:美国正在为“民主对抗专制”的全球规则和规范框架凝聚国际支持;中国越来越相信,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是中国实现百年政策目标的主要障碍。如果双方都同意避免冲突是优先事项,那么这些框架应该得到更多的审查和反思。

与会学者指出,新冠疫情期间,权力结构变化和人文交流冻结,引发政策误判引发意外冲突的担忧。当务之急是找到负责任地处理中美关系的基础;如果这些努力能够成功地稳定这些负面的安全螺旋,双方就可以在多边形式中就共同利益开展有限的合作。

与会学者强调,这种机制的关键是提供权威的解释,说明双方如何证明他们的行为是防御性的,并接受另一方的看法的权威解释。理想情况下,这些解释会让双方确信,他们会持久支持维持两国强劲的经济关系;应对全球性生存威胁,如流行病和气候变化;同时也承认彼此在敏感问题上的立场,比如台湾问题和美国防务关系。换句话说,这一机制将把双方的政策声明转化为外交交流。双方认为,尽管存在分歧,但在有限的问题范围内进行合作是有利益的。

双方学界相信,如果两国领导人通过非正式、密集和频繁的对话直接做出保证,将是最有效的。然而,每位领导人需要的时间以及疫情对旅行的限制,使这一机制无法成为提供保证的主要手段。双方需要其他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高层特使和恢复技术官僚交流。

与会专家建议,在没有就认知和误解进行正式对话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单方面努力,为双边关系创造一个更稳定的环境:

美国应加强信息纪律,确保高层政策表达在所有级别的沟通中保持不变。双方应该向各自的公众清楚地说明双方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及其对双方长远利益的好处。中国应该解释其经济和社会政策如何在不牺牲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其主张。

需要立即讨论的合理领域包括:如何重新平衡双边经济关系,以减少制裁和贸易控制的反射性,增加针对性;以及如何在敏感地区实现措施和对策的可预测性。

在两国外交学界发出这些呼吁的同时,中美近期加大了高层对话的频率。继中国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通话之后,本周将在印尼巴厘岛进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面对面会晤。这将是去年10月以来,两人的第一次面对面会谈。

在美国国务院5日就布林肯出访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媒体的焦点全部对准中美外长会晤的优先议题与此时举行会谈的意义。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表示,此次会晤的首要任务是强调致力于加强外交,与中方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美方的目标是负责任地管理美中之间的激烈竞争。他希望双方将能够讨论如何为两国关系建立护栏,以确保竞争不会发展成误判或对抗。与此同时,美方仍致力于在自身利益需要的领域探索潜在的合作,希望双方能就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反毒品,以及其它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进行交流。

谈到这种会谈的重要性,康达再强调,美中同行特别是在高层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要尽一切可能确保防止任何可能导致无意中导致冲突和对抗的误判。他认为,没有什么能代替面对面的外交。

康达表示,布林肯与王毅保持着定期接触,双方在其它高级渠道进行接触,包括在元首层级和国家安全顾问层级。他重申,为两国关系设立护栏意味着有足够的沟通渠道,进行强有力的交流,以防止误判。

来源时间:2022/7/7   发布时间:2022/7/7

旧文章ID:27862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