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连发11组推文,点对点驳斥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

作者:乌元春  来源:环球网

拜登政府首次系统性对华政策阐述昨晚“登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题为“投资、结盟、竞争”的演讲中将中国称为“国际秩序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挑战”。针对美方这一对华重要举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27日傍晚连发11组推文,对布林肯讲话内容进行点对点回击!

北京时间5月27日下午5时42分,华春莹在推特上发布了第一组回击布林肯的推文。她写道:“读读布林肯国务卿最新涉华演讲。他说美国‘不是在寻求冲突或新冷战’。然而,这番讲话听起来更像是针对中国发起的全面战略竞争或战争的宣言。”

在第二组推文中,华春莹写道:“布林肯国务卿说,美国将捍卫国际法……维护和平和安全。但是,等等!二战后80%以上的武装冲突不就是由美方发起的吗?再加上这些战争——许多是非法发起的(战争)——已经在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和严重饥荒……实际上,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只有16年。”

“布林肯国务卿表示,美国将保护个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但仅在过去十年,美国就入侵并操纵了超过20个国家的政权更迭。枪支暴力每年造成大约4.5万美国人死亡,最近在罗布小学有21人丧生。”华春莹在第三组推文中质问美方,“如果这个政府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那么它又如何保护其他国家的人民?”

“布林肯国务卿表示,美国并不寻求阻止中国发挥大国作用,”华春莹在第四组推文中指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方为何要加强‘五眼’联盟,兜售‘四方安全对话’,组建‘奥库斯’,并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双边军事同盟?美方为何从未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未停止支持新疆、西藏、台湾分裂势力?”

“布林肯说,美国并不寻求阻止中国……发展其经济或增进其人民利益。如果真是这样,为何美国还未取消(对华)关税?为何还在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华春莹在第五组推文中反问道,“又为何如此忙于试图在全球供应链中取代中国?为何要散布诸如‘安全威胁’、‘强迫劳动’等谎言,剥夺中国人民或中国企业发展的权利?”

在第六组推文中,华春莹写道:“布林肯说,所有国家都可以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自由规划自身发展道路。但是想想门罗主义,以及它如何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仍然完好存在,例如针对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岛国。强迫各国‘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而选边站?并冻结甚至接管他国的资产和私有财产?美国难道不才是胁迫外交的最大发明者和捍卫者吗?”

“布林肯国务卿说,中国让美国工人损失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对(美国)工人和企业造成伤害。”华春莹话锋一转,在第七组推文中写道:“这又是(拿中国当)替罪羊。事实是,正是美国对华关税战使得美国公司损失1.7万亿美元,使得美国损失24万个工作岗位,使得每个美国家庭每年损失1300美元!顺便说一句,他是否还会将美国政府未能控枪而造成大量死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

在第八组推文中,华春莹指出,“关于人权。布林肯国务卿并没有提到罗布小学枪击事件”。她反问说,“难道不该是美国政客的自私、冷漠、傲慢和无能,才要为那些可怕的悲剧负责吗?如果这个政府不能保护他们自己人民的生命,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对其他国家的人权进行说教,并予以保护?”

在第九组推文中,华春莹谈及美涉台政策:“布林肯表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与中国的不同。请明确:‘一个中国’只有一个正确的版本,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华春莹强调,“这是美国政府在1979年签署的《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以及此后所有美国政府所承认的,也是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前提”。

“布林肯国务卿显然不喜欢中国政府,并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区分开来。但事实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14亿人民中拥有95%以上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安全和幸福,中国孩子们不用担心在学校被枪杀,少数民族不用像乔治·弗洛伊德那样担心‘无法呼吸’。”华春莹在第十组推文中写道。

在最后一组推文中,华春莹写道:“布林肯国务卿表示,美国将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这两个伟大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嗯,我们以前听过这些话,并随时准备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她表示,“‘听其言观其行’,美方能否兑现承诺,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华春莹系列推文下,不少网民留言互动。截至环球网发稿,系列推文评论、点赞和转发量已经破千。

有网友给这位中国外交官留言评论,并竖起了大拇哥:“正确。”

也有人留言说:“他们(美国)总是表里不一。”

来源时间:2022/5/28   发布时间:2022/5/28

旧文章ID:27701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