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执政一周年成绩单如何?专家学者这样打分!

作者:  来源: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小i导读

自拜登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执政首年,拜登究竟交出了怎样一份“成绩单”?如何评价拜登政府在防控疫情、复苏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措施?他在选举时的承诺都兑现了吗?他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有怎样的变化?新的一周年,拜登政府又将有哪些新的政策与动向?

2022年1月20日上午,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海国图智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近二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拜登执政一周年的内政、外交及中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和小i一起来看看精彩内容吧~


北京时间1月20日上午,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海国图智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以“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拜登执政一周年的内政、外交及中美关系进行评估与展望,以帮助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决策与判断。

""

会议现场

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时殷弘发表主旨演讲。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致辞发言中提到拜登上台执政一年政策有一定调整,风格和策略上都有一些变化。对内方面,很多议题引起了共和党的反对;对外方面,加强价值观外交,巩固盟友小圈子;对华方面,拜登政府的策略符合最初的判断。2022年美国国内的中期选举以及中国的二十大,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重大影响,很多议题非常值得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时殷弘指出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双方关心的重要问题,将会在未来可预见的范围当中,直接影响中美战略性的布局。时殷弘教授表示,军事冲突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中国将统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不排除使用武力实现两岸统一。在台湾问题、南海和东海问题上,中美之间的战略互动,将会使得台海局势出现紧张-缓和-再紧张的重复,这会成为新常态,要尽可能防止中美之间的直接冲突。时殷弘教授表示,在台湾问题上引发经济冲突甚至战争并非不可能,备战已经比先前25年更加必要。中国应该从底线思维出发,考虑规划重大变局。

拜登执政一周年报告发布

会议伊始,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职副研究员孙冰岩代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课题组发布“拜登执政一周年报告”。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职副研究员孙冰岩代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课题组向与会嘉宾进行了报告,他对拜登这一年的执政表现进行概括,认为拜登执政首年的总体表现“不合格”。拜登执政的总统支持率从57%跌落到43%,说明了美国选民对拜登民众执政一年的表现并不满意,包括在疫情防控、经济增长、美国两党关系、对外政策等多个方面都是不满意的。拜登上台1年之后美国日均新增病例还在80万以上,单日新增病例最高达到了恐怖的140万,并没有比特朗普表现得更好。此外,美国的通胀率达到了10%—20%,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而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斗争在继续激化,民主党党内分裂也已经公开激化,美国政治并没有比之前表现得更和谐。在外交方面,拜登制定了进行全球战略调整以针对中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但美俄战略竞争中的外交议题和其他国际热点问题依然在吸引拜登政府的外交注意力。总的来说,美国积攒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非常多,拜登在接下来的执政时间中无法有效解决这些现有的问题。解决这些现有的问题需要美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外交思维方面做一个根本性的改革,但目前没有看到美国进行这种根本性改革的可能和希望。

拜登执政一周年内政评估与展望

研讨会第一环节以“拜登执政一周年内政评估与展望 ”为主题,本环节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主持。以下是本环节嘉宾发言内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朱文莉指出,目前学界对于拜登执政一周年的内政表现评价稍显悲观,她愿意给温和一点的分数。拜登是以美国历史上很罕见的极其脆弱的政治资本、来应对美国历史上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之一。拜登上任时就面对了四大危机:疫情导致公共卫生危机、供应链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民粹冲击导致的政治危机和突发事件导致的种族关系紧张,而这四大短期危机在拜登执政一年内基本得以控制。此外,朱文莉教授表示,拜登更主要的精力其实是投入解决长期结构问题,他过去一年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可能不会在短期见效,但确实是美国社会经济调整所急需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对于拜登的内政表现做出了四点总结。首先,拜登支持率呈现低开低走的态势,且降幅前所未有。美联社20日当晚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仅有28%的美国人希望拜登连任,即便在民主党内这一比例也未能过半(48%)。其次,党内的矛盾激化,重要的立法议程受到严重阻碍。第三,由于疫情的原因,物资供应严重短缺,通货膨胀比较严峻。第四,边境危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谢韬教授指出,由于两党在参众两边都没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因此在2022年的中期选举当中,毫无疑问两党都会加剧对对方的攻击,两党斗争会更加激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经济室主任罗振兴从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三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对拜登政府在内政经济方面的表现做出了不错的评价。首先,从GDP来看,美国在去年第三季度的GDP已经回到了2020年疫情之前的趋势线上,业界预测美国全年GDP在5%-6%之间,考虑疫情的冲击,这个数字表现相对不错,而且是近四十年增长率最快的年份。其次,从失业率来看,11月份的3.9%这个指标是非常好的,表明美国现已接近充分就业,目前美国就业市场仍然处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阶段,拜登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实际上的分数还是挺高的。最后,通货膨胀指标可以说是拜登政府最不好的一个指标,但是考虑到国内美联储大水漫灌的因素及国际上供应链中断或紧张等问题,拜登刺激政策对通货膨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多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刁大明表示,不会给拜登政府打太高的分数。从拜登本人的政治表现来看,首先,拜登是一个任务型候选人,他有效完成了在2020年大选当中阻击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任务,基本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这也意味着他上台之后推动其他议程,即便主观上有意愿,但是客观上没有足够的民意赋权,所以也不可能有太多作为。其次,拜登不代表民主党的现状和方向。第三,拜登处于一个弱势状态,导致国内重大议题推动不够,政治控制力也显然不够。

拜登执政一周年外交评估与展望

研讨会第二环节以“拜登执政一周年外交评估与展望”为主题,本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经济室主任罗振兴主持。以下是本环节嘉宾发言内容。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表示,拜登政府上任伊始曾发誓让美国外交重回“世界领袖”——美国外交的自由国际主传统、与特朗普民粹主义的美国外交进行切割,但诸多表现可以说捉襟见肘。一方面,拜登上台以后迅速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公约》、重回世界卫生组织,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和特朗普完全不同的政策。但另一方面,没有与北约盟友充分协商就急于从阿富汗撤军,事实上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国际声誉。至于在新冠疫苗问题上,拜登强调先保障美国人注射、再考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数次引起WHO官员的公开抱怨。拜登奉行的“疫苗民族主义”政策,以及在南部边界对南美移民重新采取了特朗普政府曾采取的非人道主义政策,都表明疫情冲击下的美国在很多问题上仍然保持“美国优先”的政策选择。朱锋教授指出,拜登外交的重心很明确,就是要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的团团伙伙,集中精力对准中国。无论是强化“四国安全合作机制”、还是缔结美英澳三边协议为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无论是美日、美韩首脑峰会还是拜登政府官员出访集中在东亚,试图建立地缘战略上的“抗中联盟”已经成为拜登政府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已经从安全、军事领域,实质性地扩大到了产业链重组的经济和商业领域。对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林宏宇教授认为,首先,拜登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老的“过渡总统”,他已经完成了“阻击”特朗普的“历史使命”,在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应对其执政抱有过高的期待;第二,受制于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影响,拜登的对外政策很难预判,尤其是当前的中美关系,还受到“特朗普遗产”的巨大负面影响,中美关系正经历着从“恶化”到“癫化”,再逐渐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第三,今年中期选举之后,拜登的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应该会做出相对理性的调整,未来中美关系前景应该是看好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崔洪建认为,拜登政府修复美国盟友体系的主要着力点是在特朗普时期受到损害最大的欧美关系,其效果可从两个视角作出分析。首先是在美欧之间存在拜登政府要按原样“修复”与欧洲在新形势下要“重塑”之间的博弈,既美国想维持与盟友的主从格局与欧洲想塑造对美“平等伙伴关系”之间的差异和较量。其次是拜登在处理对欧关系时受到国内政治的掣肘,不得不在维持内政与外交平衡的顾虑下施策,延续了欧洲对美国内政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疑虑。从这两个视角来看,2021年拜登政府对欧外交有得有失:美欧在打造“价值观同盟”、实施“人权外交”等政治外交领域取得明显效果,但在“印太战略”、对华竞争对抗等方面则出现“同向不同步”的状态,在经贸、科技和产业领域缓解摩擦、协调规则等方面也未能达标。2022年将是拜登政府能否稳定欧洲并继续拉拢其应对最大竞争对手——中国的关键时期。在美俄在欧洲安全博弈加剧背景下,欧洲对美国的政治前景和拜登政府的战略博弈能力的疑虑将持续上升,为此将集中推进“战略自主”建设,对于欧美关系、中欧关系以及中美关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将拜登执政一周年的外交表现评估为在利益认知、外交理念和决策手法三个层面的回归。首先是对美国国家利益传统认知的回归,相较于特朗普对美国国家利益偏狭、极端的界定,拜登展现出对美国国家利益更为理性、系统和综合的认知判断。其次是对美国传统战略理念和外交原则的回归,包括重视盟友与美国的协调与合作,关注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美国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承担国际责任等方面的外交理念。第三是传统决策手法的回归,拜登本人对外交事务十分熟悉,其国安和外交团队也均为久经历练、经验丰富的建制派人士,因此外交决策机制以及操作手法也较之特朗普时期展现出更为明显的专业性。

拜登执政一周年中美关系评估与展望

研讨会第三环节以“拜登执政一周年中美关系评估与展望”为主题,本环节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主持。以下是本环节嘉宾发言内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表示,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一个很大的调整,由过去强调国际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转变为大国竞争。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也随之调整,主要是将中国视为所谓的“战略威胁、制度威胁、价值观威胁”。美国甚至将中国看作比俄罗斯更具全面性挑战的威胁。尽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强调所谓的“3C”——“竞争、合作、对抗”,但其重点还是放在“竞争”上,主要表现为美国试图重构“印太”秩序、推进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在“五眼联盟”圈子下打造军事同盟关系等。但是,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也面对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加;二是,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两党斗争也影响着其对华政策;三是,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结构也对美国对华政策有着制约。展望2022年,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会持续加剧,内政对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国对美政策的制约将会加大,双方妥协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中美关系还是有机会的,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表示,拜登执政一年来,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新阶段,但并不会形成“新冷战”。当前,中美之间还在坚持接触政策,还进行了元首的视频会晤。这说明,中美都希望能够在一些问题上继续保持沟通。因此,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必过于悲观。现在中美关系比较复杂,明暗线交织,既要看到明线,也要看到暗线。总的来讲,中美关系处于激烈竞争中,但是合作面犹存,接触依然在进行,中美关系大体上还是可控的。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好,引发了两国有识之士的失望。其中,国内政治愈发成为中美关系的要害。两国国内政治的极化现象交织叠加发展,使中美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在处理和美国关系的时候,该竞争的要竞争、该合作的要合作,要坚持走包容创新这条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赵明昊表示,拜登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呈现四个突出特征:一是激烈性;二是精准性;三是阵营性;四是长期性。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推进并不顺利,面临不少限制性因素。如何管控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有四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要认识到中美战略竞争“内政化”的趋势。两国国内治理能力的比拼是根本性的,中国需要探索在外部压力下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之道。二是要重视中美之间的“外线博弈”问题,即如何打造“新中间地带”,并妥善应对“小国难题”。三是对“准对抗”进行常态化管控的问题,尤其要重视台海方向的严峻风险。四是要保持自信,敢于斗争的同时,也要通过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战略性合作”,塑造中美之间新的相处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李晨表示,拜登政府对华的战略方针,一是延续竞争,二是管控竞争。拜登政府仍然在升级军备竞赛,美国军事体系在未来十年将走出后冷战时代。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动员盟友参与中美军事安全竞争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比如,拜登政府更加重视和盟友就对华战略展开沟通,最近半年来就在第一岛链周边演习多边化的趋势很明显。但是美国对于这些盟友的动员也有局限,多数盟友只能参与低端军事竞争;高端竞争中,日本与澳大利亚与美军远未形成类似冷战时期美国和欧洲盟友在北约的分工。如何应对美方发起的这种军备竞赛?第一,我们要靠自身的发展;第二,周边外交也很重要。过去一年,中美两军展开了一些对话交流。未来新型战略领域会成为未来中美之间管控的难点。一是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在外空和网络方面的摩擦增加;二是人工智能在军事体系的作用上升,为中美之间的管控造成一些挑战。三是水下竞争管控不容忽视。双方应抓住有限的时间窗口,使军事安全对话涵盖不同层级和领域,助力竞争管控和危机预防。

闭幕式

会议最后,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主持闭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致闭幕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认为如何评价拜登执政一年以来的内政外交,标准不同结论就会不同。拜登上台之后,不少人对中美关系改善抱有一定期待,但中美关系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现在的中美关系,意识形态竞争逐渐形成,军事对抗也在出现,尽管经贸关系依然密切,但科技脱钩和经贸脱钩的趋势也在进行。如果说冷战还没有完全到来,但似乎已经不太遥远。贾庆国教授认为,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有着深刻的原因,包括:(1)修昔底德陷阱效应;(2)体制和价值观差异效应;(3)特朗普效应;(4)国内政治效应;(5)双方负面互动效应。如果说上述因素是前期中美关系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的话,短期内,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很难让人乐观。出于对由于意外爆发战争的担心和在某些特定领域合作的迫切需要,中美两国有可能在危机管控和气候合作等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是,两国关系稳定和改善的空间将会是很有限的,继续恶化的可能性较大,关系出现转折并走向接触与合作为主态势的可能性很小。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鉴于中美两国在众多双边和多边问题上有着众多共同而且重要的利益,鉴于中美对抗的代价巨大,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在某些问题上加强合作还是可以期待的。

采写:海涵,徐媛,齐为群,钟兆雯

来源时间:2022/1/25   发布时间:2022/1/23

旧文章ID:26984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