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执政一周年 中美专家论两国关系走向

作者:郭至君  来源:中评社

拜登政府上台已满一周年,日前,美国卡特中心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共同举办了线上研讨会,一同探讨目前的中美关系走势以及两个大国应如何管控分歧并找到合作点。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首先表示,很多人都在讨论,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新冷战的开始吗? 他认为并没有冷战。“去年,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的视频会晤中,两位领导人都表明了中美不会进行新冷战。对中国来说,和平发展是一项战略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实践,因此我不认为有任何理由怀疑中国的战略意图。此外,中国认为,和平发展有利于中国自身,也有利于世界,有利于促进和平与繁荣。中国没有也不会效仿其他大国用武力征服别国,中国一直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友好关系,特别是与美国尽可能避免冲突、对抗。但中国也明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国责任。”何亚非说,“虽然美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实力相对下降,但这不是美国自身的衰落,可美国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非常焦虑,以至于通过其联盟试图遏制中国。我相信中美关系最低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因为两位领导人已经进行了几次对话,对这一重要关系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双边在贸易、金融、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正在进行中的。”

何亚非强调,尽管两国有许多差异,但两国能够继续寻找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巩固甚至扩大双边和多边合作。但不幸的是,美国决心建立针对中国的基于意识形态的或大或小的联盟。撇开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谈,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这反映了一些国家反对中国的根深蒂固的政治意识形态。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负面情绪正在上升,这令人担心。中美两国都应该为健康和强劲的双边关系做出努力。如果两国在国际秩序方面没有一些基本共识,那么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也就无从实现。如果我们不合作,将一事无成。政治竞争如同“怪物”,我们不应允许它劫持中美关系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个国家都需要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可能性。中美竞争并不是两国关系的全部,我们需要平衡、全面地来看待我们的关系,思考我们的去向。在过去的七十年里,全球化及其相关的一切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冷战的历史不可能重演,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国际场合一再向世界保证,中国不会做挡路人,无论中国如何发展,都不会挑战现有全球秩序。

前美国国务院代理亚太助卿董云裳表示,关于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适应或创造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应对我们都认识到的这种转变?事实上,地缘政治竞争是一个现实,但如果把这种关系公开地描述为一种竞争关系,我们就会很快把它推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中美过去几年所处的境地。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负责地管理这种关系?我们两国政府之间肯定需要有更多直接的官方沟通。沟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不沟通什么都解决不了。

“在新冠疫情的限制之下,很多事情变得困难,这是非常不幸的发展。在没有更好的沟通的情况下,我们至少应该明确和一贯地重复官方立场而避免造成混乱和猜疑。媒体环境使其更加困难,但双方领导人可以保持一致。去年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视频会晤就是非常有用的,强调同样的立场是必要且重要的。中美两国政府在重大、敏感问题上不发生意外是避免冲突的关键,气候变化是中美目前可以加深合作的一个主题。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处理台湾问题,我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危险的引爆点。我想敦促中国大陆找到一种方式,扩大与台湾人民的交流。我认为,由于大陆和台湾之间欠缺沟通渠道,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我不认为这是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平衡方式,我希望两岸关系能够回到稳定的管理上来,这是为稳定中美关系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董云裳表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说,今年,中美两国国内都有一些政治大事,但总的评估是两国政府希望稳定这种双边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政府的利益。但我们也应知道,中美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太受各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的一些观察者不太看好美国民主党今年在中期选举中的结果,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认为,拜登团队将不得不对共和党内的一些鹰派人士做出一些让步或妥协,所以对改变对华政策也没有很高的期望。邵育群认为,改善双边关系的动机是不够的,这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今明两年对于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机会之窗,双方都应该努力抓住这个机会。因为我注意到,现在在中美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方都不会明白。我不这么想。我认为这两年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台湾是我们关系中最重要和最危险的议题。拜登总统说过,美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但不是仅仅这样中国就放心了。我认为现在面临的挑战是美国认为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平行的。在中国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了相当多的军事行动来警告“台独”势力,并反击他们的行动,但所有这些军事活动都被视为大陆将入侵台湾的一种信号。双方都必须开诚布公地讨论底线所在,不要受国内政治和宣传的影响,一起明确在台湾问题上‘哪些事情绝不能做’。”

美国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艾斯顿(Anna Ashton)强调,纵观美国国会,有前所未有多的法案涉及中国,但中国不能成为美国所有问题的替罪羊,或者说提出每一项政策的理由。很明显,美国国内现在存在严重的分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两党议员可能会围绕针对中国的挑战而走到一起,但这扭曲并夸大了人们对美中关系的普遍看法,还阻止了政策制定者制定一些外交政策。通常情况下,当提到中国时,它根本与外交政策无关,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方式,因为中美关系非常关键,也是导致两国都正在经历深刻、长期的不稳定性和巨大的压力。我们应该知道两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的复杂性,特别是美国应该多去了解中国的复杂性,双方都不应该总想着伤害或者超越对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苏格表示,中国希望美国对中国的发展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中国的发展和机遇,和平发展不应被看作是一种威胁,世界在进步,我们不会倒退到一个冷战时代。他表示,在利益冲突问题上,各国都需要追求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这需要通过谈判进行协调。经贸问题不应政治化,那些不容易调和的结构性问题必须有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也是为了解决我们可以合作的具体问题。

苏格说,中美双方可以在执法、能源、网络安全等其他领域加强实践和务实合作。在国际和地区层面,在多边合作方面,要加强交流,巩固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有三个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抗击新冠疫情,第二是气候变化,第三是世界经济复苏。为此,中美两国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两国去年底在格拉斯哥的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联合声明就发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除此之外,我们两国还应加强对朝鲜半岛无核化、阿富汗局势、缅甸局势等国际地区问题的协调合作。

美国杜克大学中国资深顾问西蒙(Denis Simon)指出,科技合作和教育交流曾经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之一,但突然之间,它变成了冲突的核心,但事实上,就连所谓的贸易战也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战争,而不是真正的贸易。现在,美国科学家担心他们会泄露一些所谓的秘密,而中国担心他们的科学家访问美国会惹上麻烦。他认为,阻碍中美两国科学、技术和教育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我们继续依赖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制定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框架,而这些协议和框架或多或少已经过时了。

“以前,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运行良好的科技体系和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令美国等国家艶羡。那么,差距缩小甚至消失后,我们怎么才能让这一切回到正轨呢?我认为我们需要考虑到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进展并制定一套新的协议来支持双边合作。这些年,我在昆山杜克大学(注: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合办的大学)看到中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年轻国际学生一起工作,相互交谈,这是未来的希望,这些年轻人将成为未来商界和学术界的领袖,如果他们能把他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建立的信任和理解带向前,那我们的未来将和平而远大。中美之间一定要重燃双边教育交流与合作, 不干涉学术自由,让它们向前发展,产生积极的效益。”西蒙说。

中国问题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傅士卓(Joseph Fewsmith)称,我们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要认识到中美之间的敌对关系对中美两国都是有害的,从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是很有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也许去年中美元首的视频会议已经有了一点改进,但总的原则是,当你在“破坏关系”时,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破坏”。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外交的意义就是让其他国家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中国也需要改变外交气氛。当碰到一些棘手问题时也不能回避。比如学者们不太爱提到的人权问题,它需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否认问题的存在。中美两国认识到建立沟通的困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曾经有数十个各种层级的对话,但看看现在,我们都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无论如何,我认为如果有意愿改善这种关系,中美关系是可以改善的。”傅士卓表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辉首先谈到了危机管理,她说,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但问题是两国如何合作。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危机管理并不局限于热线,两个大国之间处理紧急事件或危机的沟通渠道应该是一套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来讨论我们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第二,中国和美国可以在核不扩散方面进行努力。最近,朝鲜半岛的局势引起很多关注,因此半岛无核化问题可以是中美合作的一个点。事实证明,战略容忍是行不通的,该是找到另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第三,全球治理,为什么中国和美国不能再对抗新冠疫情上合作?中美两国应共同进行病毒溯源调查来对抗这次大流行病,去年元首峰会时有提到了两国应该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这是中美两大国严肃讨论这一问题并努力合作的起点,让我们携起手来,真正造福世界。

来源时间:2022/1/24   发布时间:2022/1/24

旧文章ID:26974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