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海地区局势的几点观察
作者:丁咚 来源:亚欧视点
台湾地区大陆委员会前副主委、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长赵建民今天在“台北论坛”演说时认为,两岸已处在战争边缘,大陆有武统的可能,目前完全看不到两岸融冰机会,并将大陆对台战略概括为“一变三化”。
所谓“一变”,指的是大陆自1979年以来的和平统一政策变了,现在两岸已处在战争的边缘,因此有武统的可能。
所谓“三化”,是说统一目标近程化、武力威慑常态化和反对“台独”国际化。
他并提出,由于四大因素使两岸出现不对称的对撞结构,即台湾民众认为大陆不会诉诸武力,而且根本不想了解大陆武统的可能性,且相信美国人会援助台湾,特别是澳英美三边关系(AUKUS)进一步给了台湾人一个大幻想,对前述两点更加相信。
而台湾方面正形成一个反中的选举结构,民进党只要把反中牌举起来一定获胜。
应该说,赵先生身在台湾,对局势有着相当透彻的洞察,几个判断都很直中肯綮,比方“一变三化”论就很到位,且战争边缘论也不太离谱,现实情状确乎在某种意义上对此有所佐证,不过在程度上略感不敢苟同,即我们认为,台海的军事对抗虽然日趋频繁、常态和激烈,但各方都基本谨守底线、红线,没有作出逾界之举,恰恰将局势限定在“边缘之内”。
这是第一。
第二,两岸完全看不到融冰机会。这一判断在民进党继续掌权的情况下,是准确的。
从蔡英文的“双十讲话”到其“元旦讲话”,去中国化及对抗心志日趋坚定,后者更是改变以往做法,只字未提“中华民国”称谓,台湾当局正利用世界局势的“大气候”和岛内政情的“小气候”,走向“实独”路线。
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及由此为世界和地区局势带来的重大变化自不必说,而随着国民党在近期的一系列选举和挑战民进党的措施中连遭惨败,也凸显出台湾地区内部民意及政情的“小气候”,更加利好民进党当局,食古不化、抱残守缺、严重滞后于形势而改革措施缺失的国民党有着被选民长期抛弃的危险。
这将使两岸关系的“坚冰”愈结愈厚。
但赵先生似乎跟国民党一样,没有真切地看到缺乏融冰机会或者在选战和挑战民进党中屡战屡败的真正原因,仍然从统独的二元结构中看待台湾地区局势的演变,由此将导致把脉不准,难以对症下药的弊端。
第三,台海局势要实现“突变”,从总体和平转变到战争状态,必须要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即两岸三方的任何一方想要根本改变“现状”,并采取实际措施,从目前看相当长时间里不会有这种可能性。
从台湾当局来说,尽管它在“实独”和“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始终把握其最后红线,不宣布台湾独立或者类似的行动,因为它很清楚,只要它走出这一步,大陆别无选择,武统必然成为选项,台海和平和稳定将荡然无存。
从美国方面来说,拜登当局经过审慎评估,在对台策略方面,一是援引“台湾关系法”和历史相关文件对“一个中国”政策作出符合己方意愿的新解释,试图以美式“一个中国”政策来取代中美公开宣扬、心照不宣的“一个中国”原则,以此阻止大陆按照自身蓝图实现两岸统一,并将台湾地区纳入其在印太和大国竞争中的战略构想,作为其实施地区战略的臂助。
二是重拾“维持现状”的既定方针。拜登当局成立一年来,由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导,将“维持台海现状”继续作为稳定台海局势的架构和基础。此举扭转了前特朗普政府一度对台海现状的渐进改变,从而使两岸关系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持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客观条件。
三是美国当局正与国际社会及台湾方面通力合作,极力构建台海地区新的战略平衡,以此遏制战争的爆发。
其具体举措有:
通过对已成文的法律或文件作出新的解释——比如前述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注解。
联合国际盟友强化在台海的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战略存在,一个国际“后援团”正在形成,其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及欧盟、澳大利亚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美日近期更是提出军事应对台海局势的“联合行动计划”,打算在日本的西南诸岛建立美军前沿基地,以保证能对其作出快速和真实的反应。
由此可见,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介入”恐怕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拜登及美国其他政客口中的“保卫台湾”论有清晰的证据。
一味否认美方公开介入的可能性,并不会使形势更好。
扩大对台军售,加强台湾地区的自卫能力,强化其与台湾方面政治、军事及外事方面的实质联系,意图全面塑造台湾地区应对大陆的新战略平衡局面。
第四个方面是针对台湾地区国际空间日益压缩的态势,美国正加速推动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社会,比如邀请台湾参加全球民主峰会及本年度将要举行的“环太”军演。
美方的这一系列措施的目标,归结到一句,就是以构建新的战略平衡及遏止台湾方面突破现状的“两手”,妄图阻止大陆武统台湾,永远在台海维持现状,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维护其全球领导权。
大陆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仍是目标,同时,不放弃使用武力。这一政策既牵制了台湾当局的台独走向,也为两岸关系确定了和平的总基调。除非出现意外情况,否则不会允许台海生战生乱,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前景。
来源时间:2022/1/20 发布时间:2022/1/20
旧文章ID:26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