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布鲁金斯学会李成:未来,中美两国旗鼓相当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柯锐 来源:新京智库
亮点金句:
- 对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前景保持乐观。
- 中美两国关系并非是一个垂直的坠落,而是螺旋式下坠,是互相强化的不安、抵制、强硬和对抗局面。
- 今天的世界,在走向多边主义、多中心的的治理,未来不会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中心。
- 欧亚大多数国家会避免跟着美国重蹈冷战的覆辙。
- 29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比年纪大的人要高出20-30%。
即将过去的2021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呈现错位复苏态势,全球格局演变深刻复杂。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展望2022年,前行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新的一年,全球局势将如何演变?中美等大国关系走势如何?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专访了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博士。
布鲁金斯学会是全球综合排名第一的智库,对美国政界、业界的对华态度与策略具有重要影响。李成是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百年来首位华裔主任,对中美两国的政治与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1 世界何时能恢复正常运转
新京智库: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对国际关系和全球化格局也带来了改变?
李成: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于世界产生的灾难性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全面和深刻的影响,目前远未分明。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暴发前,各国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和各种各样的所谓“脱钩”。疫情暴发给全球化前景蒙上了新的阴影。新冠疫情不单是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更是暴露出国家治理、国际秩序和运作方式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民粹主义、种族主义、仇外情绪可能会在世界许多地方继续升温。过去两年发生了许多事情,不断在挑战我们的想象力。我想与大家分享作为一个美国智库学者的一些反思,可以用5个“谁会想到”来概括:
- 谁会想到新冠疫情至今造成了2亿7000万人感染,530多万人死亡,和世界各地没完没了的封城;
- 谁会想到由于美国国内对总统选举结果的争议,会出现袭击并占领国会事件;
- 谁会想到曾经经历两次弹劾程序的特朗普仍有众多的支持者,并有可能在2024年卷土重来;
- 谁会想到在过去40多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和频繁交往的中美两国,会面临几乎全面脱钩的危险;
- 谁会想到对特朗普对华政策强烈抨击的拜登团队上台后,却继续其前任的反华鹰派举措,并要各国选边站队。
新京智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和全球局势?世界能否(何时)能恢复正常的运转?
李成: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要有新的和更广阔的视野,要更有想象力,更有同理心或者说更多的换位思考。人们期盼世界能早日恢复正常运转,但我们应该以非常谨慎的方式来探索和解答我们面临的处境。以前我们认为是很理性的思维和分析,现在要重新进行检验。当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对世界能恢复正常运作,目前更多的还是希望和祝愿,而不是科学依据的实证和结论。当然,我们对疫苗的广泛使用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前景保持乐观。但圣诞节前夕和圣诞节这两三天,全球有5000多个航班由于疫情原因被取消,仅仅这条消息,本身就足够给我们警告。
2 中美关系并非“垂直坠落”
新京智库: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和不确定性,对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意着什么?
李成:如果历史学家在今天书写新冠疫情的历史,我认为其叙事不会像以往的疫情大流行那样,更多的叙述将会是描述推卸责任、相互指责。大国政府间的合作缺失,是这次疫情当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遗憾。这主要与美国国内政治的撕裂有关。
中美关系正处于建交40余年来的最低谷。中美两国都有些人,用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想看对方发生不幸和灾难。这些都告诉我们,中美关系有多糟糕。这种局面能否改变?我认为需要根本改变双方的认知,要么就是出现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要么就是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前者很危险,而后者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新京智库:中美关系真的出现了一些人说的所谓“垂直坠落”吗?
李成:近期美国内部和中美关系起伏变化,这种状况我认为至少还会延续好几年甚至更长,而且不排除出现更加难以应付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内部的撕裂和困境将会延续很长时间,其将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不确定性和冲击。总体看来,中美两国关系并非有些学者所说的,是一个垂直的坠落,我认为是螺旋式下坠,是互相强化的不安、抵制、强硬和对抗局面。当然中美两国正面、积极的力量始终是有的,而且也存在着互动,包括两国元首的会晤,民间的合作和交流,这些都是有助于危机管控的。
3 2021年经济有望回到2019年增长水平
新京智库:当前,美国的疫情防控进展如何?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复苏领先全球,今年(2021年)基本上可达到新冠疫情暴发前(2019年)的趋势增长水平。你怎么看?
李成:从美国的经济看,摩根士丹利最近有一个报告,估计第四季度增长将是7%,远高于第三季度的2%增长。所以,今年回到2019年趋势增长水平,这是有可能的。从目前的数据来讲,美国的疫情情况仍然非常严重。本周感染人数平均每天超过18万,平均每天死亡人数1353人。纽约市的百老汇上个星期曾经开过,后来因疫情马上又关掉了。大家现在在过节,新年前后会有很多旅行,那么预计明年年初的一、二月份,感染可能会有新高。未来如果疫情控制到一定程度以后,经济会有一个很强的反弹,包括消费、旅游等会有大的提升。
新京智库:美国的经济态势如何?失业问题严重吗?
李成:目前,美国的股票、房地产市场表现非常好。我近期在佛罗里达旅行,发现这里的房地产市场很热,在过去2-3年里每年涨了20%-30%。但美国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升至6.8 %,这是40年来的最高位。拜登提出的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尽管还没有通过,但迟早会通过,也许会有一些妥协,这对美国的经济会有一个促进、刺激作用。
从就业的情况来讲,很有意思。现在美国找工人非常难,现在很多人不想找工作。原因可能是由于前段时间发放了救济款,也可能有些人的工作需求和生活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或者还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没有统计进来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掺杂在一起。现在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美国经济跟政治的关联很大。目前美国的政治撕裂,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地步,而且还会延续并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负面冲击。这些是影响未来美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
4 未来世界将有多个中心
新京智库:有学者认为亚洲将取代西方,重新回归世界中心。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李成:从相对实力对比而言,这有一定道理。但目前这不是现实。亚洲不是一个共同体,本身有内在的区域性差异,所以说亚洲回归中心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值得争议的,这也许是一个过时的概念。
在过去50年来,亚洲国家在全球经济比重的上升,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西欧的比重下降,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举个例子,1970年,北美和西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7%和26%,东亚和南亚的比重占14%和7%。但过了近50年,2018年,北美和西欧的比重分别下降为19%和15%,而东亚和南亚分别上升为23%和16%。
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排名前5的中产市场当中,有4个将在亚洲,也就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
这些数据,表明亚洲在崛起。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亚洲崛起当中的一个标杆性事件。
按购买力评价计算,2018年中国的GDP已经占全球18.6%,而美国则为15%,所以世界经济版图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GDP的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
美国制造的芯片,从1990年占全球的37%,现在只剩12%,所以美国要重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组建所谓芯片联盟或者半导体产业联盟。
新京智库:美国是否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局面?这意味着什么?
李成:可以说,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第一次面对一个治理能力、技术潜力和综合国力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中美保持这样势均力敌、各有千秋的局面应该是大概率。如果美国政府过度强调和中国的竞争,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冲突、战争,是不会有赢家的,此路不通,必须寻求共同的合作途径。
今天的世界,在走向多边主义、多中心的治理,未来不会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中心。欧洲和北美的相对实力和影响力一直在下降。但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变化,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目前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态势,加上科技迅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欧亚大多数国家也会避免跟着美国重蹈冷战的覆辙。
5 美国内部鹰派势力上升
新京智库:拜登政府即将就职满一年。您怎么评价其对华政策?其对华政策未来会如何变化?
李成:在拜登当选总统前,实际上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认为,拜登会改变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并与中国改善关系。可是,这并没有发生。拜登政府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鹰派做法,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还是美国的政治撕裂,新总统拜登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去做他想做的事。他必须与共和党的国会议员妥协,随波逐流地延续共和党那种“比谁对中国更强硬”的对华政策。
新京智库:中美间下一个有望出现关系改善的领域是什么?为什么?
李成:美国内政矛盾十分尖锐,鹰派势力的上升,使得决策者在外交中变得更为激进、强硬,急于求成和铤而走险。这也解释为什么中美关系未来很多年难以改善。因为不管谁在白宫,大多数都会跟中国强硬。在美国国内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当政者既没有意愿也没有太多政治资源来改善中美关系。当然也会有一些积极的调整。近来,美国已取消中美旅行限制,学生和商务的签证已经颁发。未来最有望改善的还是在气候变化和世界公共产品领域,以及不太敏感的双边经贸领域。
6 西方社会对中国仍然缺乏了解
新京智库:您最近在一些学术讨论会上提到了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是否可以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李成:从特朗普到拜登,对华政策呈现延续性,这也表明中美两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是中美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而非个人和党派因素。这种结构性矛盾,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两国在国际体系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出现变化,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老大老二”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的不同。如果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或者安全形势是蒸蒸日上或是稳定发展,就不会在乎中国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但过去几年,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发生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危机,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既缺乏基本的了解,又带着极度的反感和恐惧。这种矛盾估计在未来许多年不会缓和。
7 美国年轻人对中国好感度更高
新京智库:那么,美国社会和民众现在对华的心态是怎样的?
李成: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人性是不变的,同样是人,没什么变化。只是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出现很多认知上的不同。美国自己的焦虑,以及媒体舆论和政客观点,会影响民众心态。
有几点非常值得注意,美国的民调显示,29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比30-40岁、50-60岁等年龄段的人,要高出20-30%。近10多年很多民调都产生同样的结果,也包括我自己做的民调。但对日本、韩国印象的民调,却未显示出年龄段的明显差异。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还有一个党派因素。前不久芝加哥国际事务委员会做的一个调查发现,54%的共和党人将中国视为对手,而民主党中只有20%。作为华府的智库学者接触面比较广,我的观察是,有些学生或社会人士对中国有偏见,不了解,但是如果给他们讲清楚了,讲全面了,那么这种偏见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8 寻找共同点
新京智库:2022年即将到来,对新的一年,您有何期盼或建议?
李成:2022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也是新中国与美国首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当时这个“破冰之旅”带来的变化,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撼的,直接牵涉到几代人。明年(2022年),在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之际,有必要重温这个历史过程。中国和美国都是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能陷入想妖魔化对方的好战势力的陷阱。中美两国当然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在双边关系中,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两国携手寻找共同点,而不是只强调不同,才能战胜新冠病毒、气候变化和贫富分化等共同敌人,实现人类共同的愿望。现实世界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我们仍不能只看到悲观的方向,而是要积极地去创造乐观的前景。
来源时间:2022/1/1 发布时间:2021/12/31
旧文章ID:2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