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聊斋 | “内卷”与“躺平” 的困境

作者:王昊辰 李贤钰 张瑾  来源:纽约聊斋第62期

编者按“内卷”与“躺平”是当下网络盛行词汇,时常被引用于工作环境和教育环境等。何为“内卷”?为何“内卷”?“躺平”如何产生?如何因应“内卷”和“躺平”的双重挑战?几位身处中美两地的90后专业人士,在2021年11月13日举行的纽约聊斋第62期(线上云沙龙第36期)上以亲身经历,多维度探讨了“内卷”与“躺平”现象的多种定义、出现原因、发展过程,深度剖析“内卷”形成的经济结构、文化成因和社会本质,并分享他们面对当前困境的内心感受,提出他们反对“内卷”与拒绝“躺平”的具体建议。

2020年五月,随着一张清华大学校园内同学们骑自行车照片的传开,“内卷”与“躺平”瞬间成为网络流行词语;而今,它们已成为广大青年人的口头禅,时常在不同环境里被提及。

""

身处美国的王昊辰从一个小的社会实验说明内卷出现的过程,引出历史上不同时期比较典型的几个社会内卷的例子,来阐述他个人对于内卷的深刻理解;一直在国内学习生活的李贤钰博士从产业发展与国内职场上存在的某些现状,来解释该现象的成因。2021年初回国的张瑾,从过去一年所观察到的职场现象来生动描绘内卷的真实体现及积极的应对建议。

作为早年来美国打拼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找工作阶段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美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像是Google,Facebook,Microsoft这类的公司对于应届毕业的工程师招聘往往会采取算法考试的形式检测应聘同学的能力,这类算法考试起初使用起来非常科学,面试官会在这一过程中考察面试者的思维方式,编程习惯以及基础的计算机素养,面试者在这过程中,只要专业基本功扎实,都能很顺利的解决问题,在面试中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然而随着这种测试方式持续不断的使用逐渐就会出现相应的题库以及围绕各种面试技巧应运而生的培训机构;题库也变得越来越难,因为互联网行业高薪的特点,又吸引来大批的学生投身其中,更是加剧了围绕面试技巧与面试题库的竞争。

最后乃至出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一线大学Master,在学校各种‘混迹‘本身昂贵的课程,课后利用大量的时间刷题,额外花钱报名求职培训班。更有意思的现象是,这类为了解题而进行的算法面试,在生产中反而没有很好的产出和应用意义。

大家注意,以上所描述身边的例子发生在自由价值观为主流的美国,以创新为生命的互联网企业,又是拥有巨大资金量和社会资源的头部企业。之前提到内卷,有一种错觉,是大家在争夺生存资源,且往往是发生在必需品稀缺的环境下;然而仔细研究了几个例子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洞悉历史的王同学发现:比如,以开放多元著称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数百年,从开始的天下大道与万物起源,到后来的对于君主衮冕服饰的颜色,编钟礼器的形状各家都在尽其所能的著书立说以争夺仅有的思想与礼制的高地。比如,以富庶丰饶标榜的北宋,同时出现了汝、官、哥、钧、定历史上瓷器最高水平,从开始造型颜色的争奇斗艳,再到后来风格花纹的争奇斗艳,到最后复杂到极致的工艺过程,尽管各家的作品放在当今都是传世之作,然而当时还是用尽其极,为的是汴梁皇宫中的一席之地。比如,自开科举以来,四民之首拥有头部社会资源与社会地位的士大夫,还是会皓首穷经,从开始隋唐时期明经进士之分,到最后明清对八股句读的过度解读,文官士大夫的内卷程度更甚于前文提到当今的工程师之争。

所以什么是“内卷”?其实内卷很早就出现在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并且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内卷’(involution),‘进化’(evolution),’革命‘(revolution)是社会演化的三种方式。

王昊辰对于内卷的个人理解是,在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群体无法完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产生的后果及现象。从概念上来讲,此处借鉴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李贤钰提出,内卷现在较为普遍地用在大家熟知的网络领域,定义就是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家都向内发展、内耗,导致个人努力收益比下降,努力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也可以理解成努力的“通货膨胀”。

张瑾引用了人类学家项飙对于内卷的描述 — 为“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及“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总的来讲,内卷的形成是社会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副作用’,在讨论内卷本质的时候,有两组词可以对照着看,一组是模式与高级模式,另一组是确定形式与停滞不前,这两组词描述了社会能级跨越的成功与否,也就是从低能社会向高能社会跨越是否成功,是能否发生内卷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生期,某一资源刚被发现或者刚经历过彻底的洗牌,早期规则还未形成,群体中的成员在进行探索和确定边界;第二阶段,成长期,规则与成长路径逐渐形成,资源分配趋于明朗化,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形成;第三阶段,内卷期,在前期资源分配过程中未得利群体进入高强度竞争并消耗剩余资源以获得生存空间,既得利益集团或继续压缩前者,或寻求改革与再分配以缓解矛盾;第四阶段,洗牌期,一者社会进化成功,拥有了更高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或者社会爆发革命,在这一社会能级重新循环。

最明显的例子,可以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周期律,自秦汉之后历代大一统的王朝基本很难超过300年。从外部来看,特权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对社会资源的不断兼并是导致社会各阶层内卷的主要原因,比如东汉有豪强门阀,唐末是边军藩镇,宋明则是各路朋党,清末民国也一度出现过买办代理人的角色,既得利益集团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导致的内卷。其实究其内部原因则是,每次历史周期很难改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固化积重难返社会进化以失败告终。

既然内卷化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为什么会在当下形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王昊辰认为这个问题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去讨论,首先必须要肯定一件事,就是过去七十多年中,在社会进步与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发展上获取了无可比拟的成绩。相比历代王朝,不仅仅通过土地革命完成了社会洗牌,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城镇化,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完成了社会的第一次向高级形态的进化。而后又通过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政策推行,创造性地改进了生产关系,实现了第二次向高级形态的进化,在脱胎换骨中不断做大蛋糕,这一过程中是不太会出现内卷以及有关“内卷”的讨论。

然而随着这些年,外向型经济,例如外贸,房地产,基建以及早期互联网等行业逐渐形成饱和,社会竞争有余但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内卷逐渐会在各行各业有所显现。房地产,互联网行业严重的加班行为是较为熟知的现象,然而过度的加班行为并没有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与收入,除了一些头部的企业,其实卖力加班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对于社会整体来讲,其实除了更多的自然与人力资源的消耗外,也很难提升整体福利。

谈及行业角度,李贤钰从三个方面具体分享了内卷化产生的原因:一是行业发展进入存量市场,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二是存量市场的产能过剩,三是增量市场的粗放型发展、野蛮扩张。

(1)恶意竞争导致;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蓝海(增量市场)进入红海(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的企业需要存活会进行低价厮杀。产品同质化程度趋高,只能通过降价来获取更多订单与业绩。但是,蛋糕是固定的,更多的消耗自然就诞生,这便是大家熟知的996甚至是007工作制。比如房地产行业、设计行业,这里存在较多不合理的甲乙方关系;过去的房地产企业,因为政策原因成为暴富行业,属于甲方,在整个产业链里占绝对地位,严重失衡,甲方需求多变,下游的乙方唯有配合,员工需要加班以应对,然而费用却未因甲方多变的需求,乙方增加的工时,而提升。曾经网络上流行一时的图画:“我们是谁,我们是甲方;我们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现在要。”体现的就是这种现象。

(2)行业落寞、产能过剩导致。所谓产能过剩,就是社会总生成超过总需求。产能过剩的行业、边际效益低,如钢铁、光伏,利润率低、工人下岗。大家都知道,有段时间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中铁、中建,当时有教授说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把孙子辈的都修完了,那么就只能业务外拓、开展海外市场,或者技术革新,比如碳捕捉等。

(3)行业规范不成熟导致乱象丛生。如,互联网刚兴起的2014-2017年,美团、饿了么平台抢占市场,不断烧钱,虽然商家订单多,但基本上都是亏本运营,平台抽成相当高。再比如平台的配送骑士,之前没有员工社保等应有福利,劳务合同是和外包公司签订,没有基本保障,这个现象最近1-2年随着政策出台才慢慢有好转。

除此之外,互联网行业里存在“诱导加班”机制,腾讯里,8点之后会提供免费晚餐、9点之后打车报销,10点下班第二天可以晚点来之类。那时候行业里面并没有完善的制度,导致这些平台野蛮扩张。今年国家发垄断的执行,才使这些企业有所收敛。

张瑾从个人层面分享了对内卷的认识。个人角度来说,是自己与自己“卷”,是一种自我消耗现象,精力用在没有创新力、价值输出的事情上,如被同伴压力所胁迫,自我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费心费力却无成长,从而更加没有精力去创新与创造。

内卷的产生,不仅仅有以上提及的外部原因,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则为内因之一。员工成果考核制度,是否能够客观、真实、相对公正地衡量员工真实产出,是员工决定工作方式的重要标准。若不知不觉中,呆在公司时间之长短,向上管理能力之高下,成为高绩效,好印象之捷径,内卷也就应运而生了。

行业、公司如此之“卷”,“躺平”也就出现了。这是应对内卷的一种态度,不参与“卷”,以极简无欲无求之态应对外部‘无限’的竞争。

其实这个词并不陌生,在隔壁的日本叫做“低欲望”社会,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提出的,其实就是日本90年代经济崩盘后,日本的贸易,地产与金融等外向型的产业全线崩溃后,日本经济逐渐内向型发展。随着日本既得利益阶层的巩固与愈发森严的社会等级,社会上升通道逐渐关闭,当代进入了一种不婚,不生,不育,不消费,不投资,丧失欲望与动力的行为,一切生活从简,对买房买车没有丝毫兴趣。然而这种躺平真的也是中国当下年轻人选择吗?

首先第一点想聊的是,当下中国年轻人有条件躺平么?从数据上来看,日本的基尼系数长期低于0.4,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得益于日本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根据最近的调查,一个成年人的社会救济金最多可以超多十万日元之多相当于人民币将近6000元,相当于一个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工资,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让昭和男儿躺成平成废柴有了物质基础,目前看来,中国的低保制度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现在年轻人社会真的到了躺平的时候吗?王昊辰提出,从个人角度来看,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仍然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如果说作为普通人很难“拼爹”拼关系,往往选择唯结果论的工科是屌丝逆袭的最佳途径。从近些年的国家规划与产业政策来看,中国仍然重视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其实看起来这是一句说烂了的话,然而真正花大力气真金白银去做的可能也就是中美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当一个行业整体处在上升阶段的时候,只要个人的努力在平均水平,应该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最后,即使个人选择躺平了,别人也会跟着一起躺平么?其实学过博弈论的人都知道,员工对于老板,如果能一起躺平则是收益最大化,然而在事实上这一现象只是理想状态,一般来讲,有人躺平就会有人努力上进,众所周知,华人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勤劳的群体,有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传统,让这一群体一下子出现大面积的躺平行为,个人认为不太现实。说完民族性再说一下为何躺平没有收益,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是62%左右,略低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而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化率普遍都在80%,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市场,换句话说,你躺平不干,老板完全可以再去寻找其他人。总的来讲,目前还没到躺平的时候,首先没条件躺,第二现在努力还有机会,第三即便自己躺了别人也会抓住机会奋斗。

回到“内卷”这个主题,其背后反应出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 — 阶级固化。实际上中国的贫富悬殊问题在十几年前房价指数型上涨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体现,其实贫富悬殊哪里都有,但是其对社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穷人到底有多穷,第二是穷人的占比有多少,第三是穷人的上升通道。目前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国外的“封锁”问题,已经让穷人难以翻身了,在共产党100周年党庆的时候,总书记已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不太敢问小康社会具体标准是什么,不过紧接着又提出教育改革,推进共同富裕,不久又提出房产税的试点。如果仔细的品一下就会发现各种改革,各路明星大佬被查,打压私营教育,大公司取消996,阿里、腾讯千亿扶贫,背后都贯穿一个逻辑就是为普通人留下一点上升通道,哪怕只有一点点。

纵观历史,说到打破内卷,政府或多或少完成了这些举措以缓解阶级固化带来的社会矛盾,比如打击贪腐,虽然没办法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但是可以使资源更加有效得使用,同时也优化了资源分配的规则。历史上能够成功完成改革的政权基本都在打击贪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长期稳定的国家路线与经济环境,相比于左右派政党频繁轮替,政变不断的拉美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路线与社会上升路径上会稳定很多,这也能从侧面说明类似环境对后来亚洲多个经济体的腾飞有重要的贡献。

将蛋糕做大的产业政策,并不是只有类似于社会主义国家才会有类似于十三五,十四五这样的规划。产业政策并不陌生,美国早年大萧条时期就有大基建的方式刺激经济,后来又有对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普遍优惠政策。日本二战后也扶持过电子以及汽车等行业,而半导体则是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倾全力发展的行业。

其实还有包括教育公平,提高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福利等诸如此类的措施,归结起来避免社会内卷和阶级固化的方式有很多,先例也有迹可循,然而真正能够做到,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及执行下去的决心,从这一点看中国着有可期。

李贤钰从政府与企业方面分享了“如何应对内卷”之观点。作为政府,应当加强行业规范化,利用法律条文保障劳动者权益,遏制行业内恶意竞争,加强处罚力度。同时,对于落寞行业、产能过剩,应该鼓励企业转型,加强技术指导与技术支持。对新兴行业、有潜力的公司减免税费,起到示范与激励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设计行业,可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乙方,需求需要严谨规范,切勿频改多变;若修改过多,需要变更合同,另计成本等。除此之外,政府政策应更加精细化,不可任由企业粗放型发展。

作为企业,应提高产品的技术与边际效益,避免同质化竞争;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可成为深耕目标,向头部方向做精做专,从而保证利润率,并形成良性正向循环。头部知名科技企业,如华为、大疆,此类高精尖的科技企业,高利润率,研发经费占比高,高科技研究人员薪酬福利待遇好,许多年轻人愿意选择这类企业,坐住冷板凳,专心潜入科研事业,正向循环,为长期发展持续投入。而传统的钢铁行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碳中和技术,从碳交易中获利。

聊完宏观层面上的观点,王昊辰还谈到个人的感受和未来的规划。首先未来社会的内卷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大的领域中资源分配基本已经确定,上升通道逐渐变窄。年轻人可以去寻找更加细分的领域,在细分领域中进行深耕和拓展,比如创造具有个人特色的品牌,拥有某一项很强的通用技能,或者可以在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平台上找出新的玩法,等等。在社会从外向型到内向型转变的过程中,其实会催生一大批行业匠人在更加精细的分工中,找到发展点。

其次就是跨界。如果本行业内卷严重,不妨试一下其他的道路,比如教法律的现在做了网红,教经济学的现在上了综艺,很多本行业通过内卷难以获得的上升通道,可以通过跨界的降维打击成功获得。

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个人多维度的竞争力。目前对于领域深耕以及跨界尝试,不单单是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分析,资源整合,公关以及营销的多元化能力,可以围绕个人的专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求职者或行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避免内卷,可从学生时期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培养自己一些与时俱进的技能,以工科为例,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等,朝阳行业或者新兴产业也是空间较大的就业选择。

简而言之,“向内精进,向外而生”。年轻人在这个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还是终身学习的态度与习惯。技术革新变化如此之快,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李贤钰提到,他自己现在所使用的软件,在读研的时候有一半没用过。任正非说过:“给的钱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被逼迫着不断学习和成长,总有发光发热的一天。

而躺平,绝非真正的消极、懈怠,反之,这是一种平常心的态度。一时的躺平,是为了他日更高的一跃而起。

谁无暴风劲雨时, 守得云开见月明。

时代趋势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分层以及阶级的固化是个缓慢且不可逆的过程,纵然内卷的世界会让这一代年轻人生活更加辛苦,在有限的这些年里,仍然有希望奋力一搏,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而去,厚积薄发,穿过云海,见得日光。

研究劳动经济学的陈微博士从如何打破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出发,指出了部分群体的思维固定和静态性以及跟风般的山寨思维。内卷的产生,一部分源于我们的主观认识和不安全感 — 认定这个公司甚至社会的总供给是有限的,为了获取资源,唯一过剩的或者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而这种付出的途径往往偏向于模仿现有的成功案例。这是很典型的边际效益递减的例子。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即使我们可以向外扩展资源,终究还是会陷入内卷的现象。

要如何创造多样性的思维?首先要建立个体的独立精神,社会的安全感, 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和对他人的信任。李开复在他的《Ai未来》一书里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一天AI取代了我们所有的工作,那人类存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也许才是新世纪给我们的新挑战。让我们后退一步,留一些空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建立创造性思维。

洪朝辉教授的点评】非常感謝四位“后浪”的精彩讨论,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三点听后感。

第一,内卷(involve)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术语,德国哲学家康德应该是第一个区分了“内卷化”(Involution)与“演化”“进化“(evolution)的区别。实际上,内卷化的原意应该是内缠、退化,相对于进化。

随后,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发展了这个概念。尤其是我们的华人史学家、UCLA的黄崇智(Philip Huang)教授在1986年发表了名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提出中国1930年代农村的内卷化或过密化问题。

一般而言,农民、农业和农村比较容易内卷,因为土地有限,但人口不断增加,最后人均的土地资源就会日益短缺,边际效益递减,最后就会导致发展迟缓、停滞不前,增长出现内卷化,所以这类内卷或内向型经济,很难促使中国农耕社会进入工业化,实现资本主义外向型的市场经济。所以,当时黄崇智的著作还引起了一场讨论,中国从宋朝开始就有了商业化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为什麽就中断了?是否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土地内卷存在关联?

作为对比,一般而言,牧民就比农民不太容易内卷,因为他们饿了,就会眼睛向外,策马扬鞭,到外部去寻找食物。所以,我们领导管理学上,把当官的分成两类:FAMRER AND HUNTER,农民型与牧民型。这里没有价值判断,只有功能判断,取决于特定时间和地点所需要的人才。 如办公室主任一般需要FAMRER型,主内;公关部长就需要HUNTER型,主外。

2017年末,在中国大陆的公共话语系统中,内卷化一词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演化中,继续变异,变异为内部的恶性竞争、過度競爭、逐底競爭的現象(Race to the bottom)。比如,一家公司,原本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有些人自愿加班,并博得老板的赏识。这样,原先按规矩上下班的人,开始担心自己成為劣勢者,于是也自愿加班,结果,加班成了常态,如果不自愿加班,就會影響自己在職場的生存和竞争。就像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所展示的,在一场所谓公平、自愿的游戏下,进行自相残杀。

第二,摆脱内卷的关键是转向。卷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或无期地内卷,极限或超限地内卷,最后,没有一个是赢家,大家都在两亩三分地上讨饭吃。在这里,也许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能给我们摆脱无限内卷,得到启发。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讲到:有一个洞,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里,全身被捆绑,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内面朝洞壁,类似内卷。后来一个囚徒被松了绑,站起来、转头,走到洞外,告别内卷世界,看到了外部的真实世界,但他完全不再相信外部世界的真实,坚持认为,真的是假的,而假的才是真的。所以,这个被长期内卷的囚徒,开始仇恨对他松绑、让他见光、给他自由的人,因为这促使他看不清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无限痛苦,所以坚持要继续回到被奴役的黑洞,继续内卷、继续玩你死我活的鱿鱼游戏。

其实,柏拉图是想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人必须肢体先转身;肢体转身还不够,需要眼界转向;而眼界转向还不能达到真正的醒悟,还需要思想转念。也就是说,人不仅需要身体的转身和转向,更需要灵魂与思想的转念,而转念的一大前提就是不要执念,不要执念于内卷和内耗。

第三,内卷与躺平是一个逻辑的关系,或者循坏的关系,两者代表一张一弛,卷是张,躺是驰,人生的轨迹一般是先内卷,卷累了、卷输了,就想躺平。但一旦躺烦了、躺穷了,又想重新出山,再度奔向内卷的行列,参加所谓韩国电视剧所热播的鱿鱼游戏。所以,对待内卷与躺平需要有平常心。躺平一下是可以的,但认命一生是不行的。

其实,如果大家读过20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柏拉图的真理学说》(Plato’s Sophist)一书,会得到另类启发:因为海德格尔对“洞穴比喻”提出了新解。他认为,人类需要不断转向,从外部的光明再度回归故乡的黑暗,从进化再度回到退化,知其白,守其黑。

这也揭示了新的一层意思:进化和退化、内卷和外卷、躺平和起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人需要不断转身、转向、转念,但不一定是线性地从光明继续走向更大的光明,而有可能是循环地转向,从进化到退化、再从退化到进化,从内卷到躺平,再从躺平到内卷。

当然最佳的选择是跳出这个怪圈,因为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辩证的扬弃。记得禅宗和尚说过,“觉悟”要经历三个阶段: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辩证思维、否认之否定的思想魅力。

来源时间:2021/12/11   发布时间:2021/12/10

旧文章ID:26687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