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积极宣传基础设施法,寻求重夺对中国优势
作者:JIM TANKERSLEY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华盛顿——周二,拜登总统开始宣传其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希望阐明这笔钱的作用不仅限于重建道路、桥梁和铁路。他说,该法将帮助美国重新获得对中国的竞争优势。
“我们将大举扭转局面,”拜登在白雪皑皑的新罕布什尔州佩米格瓦塞特河上的一座桥上发表讲话时说。“例如,有了这项法律后,明年将是20年来美国第一次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上超过中国。”
在总统看来,这是美国在与中国争夺21世纪经济主导权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尽管他在竞选时的一些承诺并未包括在内,如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以及为国内制造和其他项目提供激励措施。
康奈尔大学研究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家埃斯瓦尔·S·普拉萨德说:“这是重要的一步,但想想中国在建立实体和软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这并不是巨大的一步。”他还说,基础设施法“是一项很好的防御措施。但它会从根本上改变形势吗?只靠这项法律是不会的。”
尽管拜登政府已经根据该法开始花钱来升级桥梁、宽带互联网、水管等,但拜登与中国人在经济上竞争的广泛议程仍然卡在国会。总统被迫从他最初的基础设施提案中放弃一项法案,该法案将大幅增加联邦在先进电池、半导体和其他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支出。它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但没能通过众议院,尽管政府官员预计最终还是会通过。
拜登还有更多计划来刺激更多低排放能源生产,包括数千亿美元的税收激励措施,这些计划取决于1.85万亿美元支出法案的通过,而民主党尚未就该法案达成共识。该法案还包括在早期教育、儿童保育和其他对劳动力的支持方面的支出,经济学家称这些支出将有助于美国提高工人的技能和生产力。
分析人士说,如果总统能够在国会推动这两项法案通过,他就可以为美国的产业政策奠定基础,与中国在制造业和先进技术方面的投资相媲美。即便不能,他仍可以改善国内的交通、能源和信息领域,但他对抗中国的努力将打折扣。
中国评论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流行小报《环球时报》本月的一篇社论称,基础设施法案是“对中国的低效模仿”,并表示期待靠该法案就能够重振美国的竞争力“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向美国人推销该法案的好处的同时,拜登已在着手这一问题。在周一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虚拟会面的几个小时前,拜登在白宫的一场有数百人参加的签字仪式上将两国的经济竞争放在核心位置。
他说:“我真的相信,50年后,历史学家会在回顾这一刻时说,‘那是美国开始赢得21世纪竞争的时刻。’”
拜登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赖恩·迪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法律将通过各种支出计划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
迪斯说:“在鼓励美国人去工作方面,这是一项能够破局的法案。”
他还说,拥有更好的公共交通、道路和桥梁,并提供他称为“21世纪经济的命脉”的高速互联网,能够让人们获得经济机会。
在制定该法律的国会谈判中,显得尤为突出的是中国对本国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以及它在全球新旧产业中对美国主导地位的威胁。在去年的总统竞选中,拜登和特朗普总统都将与中国的竞争作为竞选的核心议题,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的支出。
中国曾经是交通靠自行车和土路的温饱型农业国,仅仅40年时间就转变为一个遍地摩天大楼和高速铁路的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的投资一直是其经济转型的关键。中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钢铁和水泥、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部分是由于政府的巨额补贴。
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远远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是美国的好几倍。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大都会政策计划,未来几年联邦基础设施支出有望增长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
美国官员还指责中国通过更邪恶的手段谋取利益。根据白宫发布的通话内容,拜登周一在与习近平的虚拟会晤中表达了对中国“不公平贸易和经济政策”的担忧。拜登选择维持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以报复他的官员所指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其他不公平贸易行为。
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制造和工程竞争中——包括为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在能源和运输系统方面取得的进展,关税并不是战胜中国的有效方式。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应该推动支持联邦研究,就像拜登在他最初的基础设施计划中提出的那样,以及更好地支持更多元的劳动力群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门研究贸易的高级研究员查德·P·鲍恩说:“与中国竞争的关键不是靠更多的关税之类的事情,而是要提高美国劳动力和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鲍恩说,美国近年来落后于中国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不仅仅是实体基础设施支出,还有社会安全网支出,以及帮助工人和企业适应自动化和其他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措施。
“这些都是你应该做的投资,”鲍恩说,“即使没有中国。”
Jim Tankersley是一名主要报道经济政策的白宫记者,十多年来他在华盛顿撰写关于美国工人丧失机会的文章,著有《The Riches of This Land: The Untold, True Story of America’s Middle Class》,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jimtankersley。
Ana Swanson、David E. Sange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来源时间:2021/11/17 发布时间:2021/11/17
旧文章ID:2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