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名:再谈老子的影响
作者:不名 来源:中美印象
《我读老子及其<道德经>》之六
老子的影响巨大深远,绝不是一两篇短文所能概括,还得说上几次。
这很重要。
如果把轴心时代视为人类文明的奠基阶段,那么,这个时期的诸子百家,则塑造了中国人的灵魂,即思维、思想和文化的基因及其价值观。其中影响最大者,当属法家、儒家和道家。大到连他们的只言片语,都融进了后世的官方书面和百姓口头语言之中,甚至连村妇野老引车卖浆者流,都能引经据典地开口就来上几句子曰诗云之乎者也。
这是必然和必须的。因为,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千百年来,作为识字和启蒙读物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已经把这些人物、故事、词语和名句灌输给了孩童,成为伴其终生的中国学问。
不可否认,自秦至清——清后在此不论,也无关——的历朝历代,都把法家商鞅们的那一套视为护国护君的硬道理,儒家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老子却是很边缘,似乎有他不嫌多、没他不觉着少,无关宏旨,无碍大局。
实则不然。
儒家的影响虽说最大,却是与世沉浮:乱世时被冷落无人问津,一遇改革,革新,革命,除了新莽那次,就被批判,被打倒,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打孔家店,文革的批林批孔;欣逢盛世,则又充当起维稳的角色,说些“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之类的道德箴言。
老子不然,与世无争,不温不火,平静平淡如水。天下太平时,人们享受着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的仁政,坐在松阴之下谈玄论道,研究养生之术,练习吐纳丹田之气的功夫;天下大乱,则引得世人遁到深山老林里避世隐身参道采药垂钓冲着大自然呼啸去了——史上尽管有过灭道之灾,但灭的是道教,老子及其《道德经》安然无恙。世人骂孔子的不少,骂老子的几乎没有。老子的思想,更是一直深受庙堂、官场和士林的青睐玩味直到如今——
有人把老子及其《道德经》看成了中国的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从中学到了“南面之术”;还有人拿它作为成功学的教科书来揣摩;把它视为智慧之书的人更多,自从林语堂写了《老子的智慧》一书之后,许多人也都跟着写了起来,连书名都一样,不信你可以上网查查看。
我是推荐读者看林语堂的。因为,林氏学贯中西,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尽管有人给他戴“国学大师”的高帽,我不认同,只认他为国学的“大家”。而且,他写这书时,少有顾忌,写的“自然”。尤其与众不同的,是他用《庄子》解释《道德经》,从中你还可以得知更多常识,诸如那时的诸子,也具有巴门尼德著名悖论——只要乌龟先跑,人无论怎么追都追不上它——的哲学思考和思维,至于哲学思辨乃至诡辩,也不输古希腊的任何哲人。如此将老庄之道合二为一,使读者既加深了对《老子》的理解,又为拜读《庄子》做了预习,还了解了两位先知思想的异同,可谓一举三得,何乐不为?何必再听其他人的转述!
上述学术现象文坛景观,可见老子的影响深远,与国人各取所需的务实精神一拍即合,应了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从中足见咱中华民族的情趣,聪慧,智商着实不低,由此及彼举触类旁通的悟性极大。
又写了上千字,下次再说之前,请欣赏一下林语堂《老子的智慧》一书中“绪论”的精彩摘要,放松放松。他对孔子与老子的描述,道出了两者的不同,这是非大学问家因看不出而说不出来的。他说:
孔子学说之中流社会的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它适合于服官的阶级,也适合向他们叩头的庶民阶级。
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他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
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道教(针对上述“孔教”而言,实指“道家”)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
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
老子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
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
来源时间:2021/10/12 发布时间:2021/10/12
旧文章ID:2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