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继续松动,刘鹤戴琪视频通话交换意见
作者:金焱 蔡婷贻 来源:财经杂志
拜登政府自2021年1月底上台之后就不断寻求调整美中关系,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波折后终于取得了进展。
新华社报道称,10月9日上午,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双方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并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双边经贸往来与合作。二是双方就中美经贸协议的实施情况交换了意见。三是双方表达了各自的核心关切,同意通过协商解决彼此合理关切。中方就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进行了交涉,就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等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继续沟通,为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自从中美两国领导人9月10日通话之后,中美各级别官员频繁互动。当地时间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全面、坦诚、深入交换意见。杨洁篪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月8日指出,会晤是建设性的,有益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落实9月10日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战略沟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寻求互利共赢,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此外,赵立坚介绍称,两国元首在9月10日通话时,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为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杨洁篪主任同沙利文助理在会晤时就两国元首在年底前举行视频会晤进行了讨论。
6日的苏黎世会谈后,有媒体援引一位美国高级官员的话称,“总的来说,今天的对话是迄今我们在元首级别以下进行的接触中最有意义、最具实质性的一次。”该官员补充称,华盛顿希望此次会晤能成为“未来接触的典范”。
这是拜登上任以来,中美间经历一系列外交交锋后达成的结果。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近年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究其原因在于美方对中国作出重大战略误判,对双边关系存在严重误读。因而,双方加强战略沟通,特别是美方调整对华错误认知,对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至关重要。
艰难破冰
美国东部时间9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采取主动,致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通话中,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拜登与习近平的通话被外界解读为“打破了美中外交僵局”。
接下来,拜登借着在9月21日的联合国大会演说向国际社会宣誓,美国将用“不懈外交”(relentless diplomacy)取代“不懈战争”(relentless war),美国未来没有和中国走向新冷战的计划。
拜登政府部门的其他官员也开始采取进一步行动试图缓和中美关系。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0月1日就中国国庆日发表声明时提到,“美国寻求合作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随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对华贸易政策谈话,指出中美贸易关系不该寻求脱钩(decouple)而是“再挂钩”(recouple)和“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并且强调当前的目标是避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出现进一步恶化。
前任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卡特勒(Wendy Culter)对美国媒体指出,戴琪的谈话反映了美国寻求和中国对话的意图,希望通过对话降低中美关系目前的紧张局势。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与CSIS专家的对谈中,也肯定了戴琪的演讲传递出如“持久共存”“再挂钩”和排除对部分产品关税的正面信息。
不到48小时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于瑞士苏黎世会面,就中美在各方面的分歧进行新一轮协商。陪同杨洁篪参与会谈的包括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建超和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其中谢锋为7月底在天津接待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谢尔曼的中方代表。经过6小时建设性交流,沙利文和杨洁篪同意中美两国元首在年底前举行线上峰会。
10月8日,赵立坚对媒体指出,此次中美高级别会晤是建设性的,有益于增进相互了解。同时,赵立坚再次强调,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敦促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
沙利文则在会谈后对媒体称,这次会谈为双方提供一个真正的机会,向对方展示各自对不同议题的意图和看法,从结果看会谈“收获很大”。沙利文强调,类似的会谈是美国试图制造负责任竞争的努力,毕竟在目前的“激烈竞争”下,双方需要避免走向冲突。“我的底线是激烈的竞争需要激烈的外交,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对谈)而不是更少。”
长期观察中美关系的前美国官员对《财经》记者指出,双方会谈之后,关系未见恶化就算是正面发展,双方都确实明显在软化发言口气,接下来仍需找出可以合作的议题。
经济学人智库全球贸易分析师马志昂则对《财经》记者分析称,双方目前都在试图避免关系恶化,但是考虑到美国目前国家安全和人权政策都和对中贸易政策相关,“即使双方试图稳定和改善关系,现实还是挑战重重”。
在拜登上任时,对其对华政策抱有希望的前美国商会主席、现任美国博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吉莫曼(James Zimmerman)则是感到挫折,他对《财经》记者指出,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时的对华贸易政策充满战术缺乏战略,拜登的贸易政策则似乎“处在战略和战术瘫痪状态,商界都在等待”。
首次公布对华贸易政策
美国当地时间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CSIS发表讲话,公布了拜登政府应对美中贸易关系的战略。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美计划与中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情况、产业政策等问题展开坦率对话。她称,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
10月5日港股早盘,原本一度下跌1.5%的恒指,在此消息刺激下稳步拉升。当日,恒指收涨0.28%。
戴琪在讲话中宣布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四个措施,强调中方必须执行其承诺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还承诺开始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对来自中国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
具体来看,美国对华贸易新政包括:美方重新审议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强调中方必须遵守其签订的承诺;美方将开始针对性的关税排除流程,同时也不排除未来可能增加额外关税排除。
戴琪还将与中方贸易代表官员直接接触,包括讨论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的执行情况,并重申美国将动用所有工具,来对抗中国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强调美国将与盟友及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打造一个公平并健康竞争的国际贸易体系,而美中贸易关系需要“灵活且敏捷”(flexible and agile),拜登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将随中方对美方的反应而随时调整、根据中方的反应量身定制。
在外界看来,戴琪的讲话标志着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最后三个月的开始。自今年3月上任以来,戴琪及其团队一直在对华盛顿的对华贸易政策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行从上至下的评估。戴琪8月时曾表示,她将制定“更有弹性的贸易政策”。
CSIS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对《财经》记者指出,戴琪说要制定一项与中国打交道的战略,但无论是美方的关切还是抱怨、还是其给出的贸易解决方案都了无新意,没有新的政策指向和蓝图。显然拜登政府不会轻易放弃对华商品征收关税,除非所谓中国结构性的问题得以解决。
美国商界对期待许久的戴琪的表态也相对失望。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就批评她的演讲给企业留下更多问号。另一个贸易团体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则指出,戴琪的演讲显示拜登政府意识到“脱钩”不是两大经济体的选项,但是当下更紧急的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关税排除程序,为受到疫情和供应链短缺打击的产业提供救济。
拜登上台后,保留了前总统特朗普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月来一直在评估,哪些关税损害美国经济,或者是将大幅提升拜登经济学、尤其拜登基建计划的成本,对于这些关税,美方正在考虑削减甚至免征。目前被征收高额关税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约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
实际上,自从对华商品征收关税以来,很多美国企业批评政府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增加了它们的成本,导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品价格上涨,伤害了美国的工人和消费者。
不久前,大约30个有影响力的商业团体呼吁拜登政府重启与中国贸易谈判,并削减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它们表示关税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民众为此已支付了900多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取消关税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和推行以劳工为核心的贸易政策议程的常识性解决方案。
不过,拜登政府一位不具名资深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已经施加的对华商品关税,目前不会马上撤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核心是中国同意从美国进口更多的产品,目前看来中国在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方面让美国受益,因此至少在农业方面,美国会保留对华既有的贸易政策。
美国驻华大使馆前商务公使蔡瑞德(William Zarit)对《财经》记者说,拜登政府可能会更多地专注于与贸易相关的工具,如在“232条款”和“301条款”项下加征关税,而非与贸易相关的制裁。
在蔡瑞德看来,戴琪的讲话,是寻求与中国人严肃地讨论贸易方面的政策,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应对中国的重商主义贸易行为。“她的讲话没有重大公告,我认为拜登政府仍在检视政府范围内的措施和做法。”蔡瑞德说。
之前,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在讨论,是否启动针对中国的贸易行为的调查。不过戴琪表示,没有开展调查的计划。
戴琪演讲后,有美国官员表示,戴琪将很快寻求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举行线上会议讨论贸易协议,同时启动“有针对性”的程序恢复从美国惩罚性关税中排除某些中国商品。美国公司寻求豁免关税的程序在拜登上任后结束,引来了制造商和有关方面的抱怨,它们称无法找到合算的替代品来替代某些中国零部件。
戴琪强调,不排除使用新关税,来促使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中所做的承诺。不过在戴琪与中国副总理刘鹤完成会谈之前,美国不会采取任何具体的新行动。
在10月4日的讲话中,戴琪没有指责中国没有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要求,并希望与中方官员重启贸易谈判。此外,称美方不打算与中国展开所谓“第二阶段贸易谈判”。
对此,屠新泉对《财经》记者说,戴琪的讲话没有那么强硬,显示出要与中国共存而不是激化贸易紧张局势的意愿。
根据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一个核心内容是,中国政府承诺增加对美国农业和能源产品以及制成品的采购。该协议要求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
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这种政府与政府间的协议不是贸易方式,结果很不确定。
戴琪说,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采购美国商品以及改善美国农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她表示,该协议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北京未能全面履行协议。“我们的分析表明,虽然某些领域的承诺得到了履行,某些商业利益也看到了好处,但在其他方面却存在不足。”
据跟踪这一努力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had Bown计算,2020年中国购买美国商品的缺口近40%。根据今年前八个月的数据,2021年缺口将为30%。
戴博指出,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目标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考虑到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中国的缺口实际上并不那么糟糕。
既使在没有疫情的前提下,这个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目标就有设定过高的问题——美国本身可能无法提供如此规模的商品和服务;另外中国为实现从美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商品购买,可能就要减少从美国盟友那里购买商品和服务——美国一方面说要考虑其盟友的利益,一方面却间接挖了盟友的墙角,这显示出美国没有政策的一致性。
部分舆论认为,拜登政府用了数月之久才提出对华贸易政策,但其对华贸易新政的确定之义就是与中国直接接触,虽然接触必不可少,但对很多美国企业、尤其看重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的企业来说,正面信息还是太少了,并且没有延展深入,完全无法应对现在全球复杂的贸易图景。
来源时间:2021/10/9 发布时间:2021/10/9
旧文章ID:2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