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名:老子的影响
作者:不名 来源:中美印象
–我读老子及其《道德经》之五
上篇引述王弼的注解说,老子“身没而道犹存”。王是三国时人,屈指算来,老子之道传到他那时候,已有六、七百年了。
我想,这是必然的。
因为,《道德经》一经问世,便是春秋之世学术百花园中的一株仙葩,诸子百家中惊世骇俗的一篇奇文;尤以其谈玄说道,竟然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还运用了辩证的思维,非同凡响,前所未有,堪称中国第一哲人。就凭这些,老子之道的学术地位,已是板上钉钉不可撼动,肯定会受到后人追捧,进而研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换言之,老子“身没而道犹存”的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经》的优秀,有料,品质好,品位高,富哲理,言简意赅,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说到这里,还必须说庄子,他对老子之道的阐述宣扬发展,可谓居功至伟,是老子“身没而道犹存”的第二原因。
作为老子之道的第一推手。其所著《庄子》,载着老子的哲思哲理,经其妙笔生花文采飞扬的大肆张扬,恣肆驰骋有如天马行空,发挥,发扬,最终光大为俩人联袂的“老庄之道”,又得以浪漫逍遥于战国之世,形成能够抗衡儒、法两家的著名学派——文以载道,道以文传,老子之道,庄子之文,两者相得益彰。
再回到《道德经》。
尼采读后感叹说:老子的思想 “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的确如此,从历朝历代的庙堂乃至江湖,人们都各取所需地去那儿汲水了。
其中,最成功的是“萧规曹随”。
史载:(曹)參代(萧)何為相,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約束。擇吏木訥重厚長者,召為丞相史;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賓客見參不事事,皆欲有言,参輒飲以醇酒,莫得开說。见人有細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曹)窋为中大夫(皇帝近臣),(惠)帝怪参不治事,使窋私问之,参怒,笞窋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帝讓參日:“乃者我使諫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臣孰舆蕭何賢?”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务失,不亦乐乎!”帝曰:“善”。参为相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这就是老子的“无为之治”之道,而“萧规曹随”也是对它的最好诠释,胜过一切文人学士的解读。
众所周知,汉初,国家穷的连皇帝的座驾,都找不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来,许多大臣是坐牛车入朝上班上的。
面对国家财政困境,汉高刘邦,汉惠,吕后,汉文,汉景,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施行的都是与民休息的国策,不扰民,不多事,不折腾,不别出心裁,还不时地给百姓减少劳役和赋税,才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富到流油——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便是“无为而治”的典型案例。而且,即使到了“雅好儒术”的汉武时,史上还有着“太皇太后好黄、老言,不悅儒術。”的记载,足见老子影响的深远,绝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纸政令所能禁绝的。
再说江湖,居然还有打着老子旗号造反的。东汉末年,信奉黄老擅长法术和咒语的河北巨鹿张角,通过治病救人,及其所创立的“太平道”,网罗了大量信徒,组成“黄巾军”举行起义。后又有东晋末年“五斗米教”的起义,虽告失败,但该教继续流传,几经拓展,终于推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言为教典。总之,农民起义,竟然成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滥觞。
需要明确的是,“道家”是学派,“道教”是宗教,不可混淆。后者乃是集合了黄、老还有庄子思想,道家哲学,以及阴阳五行、养生、神仙说,谶纬,方术、巫术诸如炼丹、画符、念咒、祈福、禳灾、驱魔、求签、占卦、看相、算命等等的大杂烩,教徒成分也是良莠不齐的社会各色人等,该教的演变更是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在此不论。我只是指出道教与道家的渊源。尤其是道教出现后,得到了一些朝代皇家的倡导,乃至以权力干涉起学术和宗教来,如李唐认老子为先祖,置《道德经》为诸经之上,列道家为三教之首。每次倡导,都导致了道观的兴建,道士队伍扩大。如此这般地“寓道于教,道随教传”,也扩大道家思想的影响。
除了庙堂和江湖,还有军事家视《道德经》为兵书从中悟出用兵之道,士人热衷于探讨其哲理与时俱进没完没了至今还在争论不休,而小说家,更是编排出了许多神仙故事——
他们说黄帝生而不凡,是他母亲在野外看见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才生下他,且生下来就会说话;还说晚年他一路巡游,自己选择了死亡之日與群臣辭别,葬在桥山,结果山崩,棺材只有剑和鞋在——身边人看到黄龙从天而降,黄帝骑上飞升去了,留下了衣冠冢在今陕西黄陵县,成为“桥山龙驭”的名胜古迹,收费不菲的旅游景点。
老子也被编排的神乎其神、仙乎其仙,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下他。长相更是奇异——“鼻有双柱”还能让人接受,但“耳有三门”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这些神化,不过是道教奉黄老为始祖、为推行其神仙之说的铺陈演绎而已。
但黄老之“被”神化,归根结底,还是他俩名声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来源时间:2021/10/5 发布时间:2021/10/5
旧文章ID:2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