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陷网络交锋 复旦调查抄袭指控
作者: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知名博主赵盛烨“大盛说” 8月14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张文宏2000年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并入复旦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部分涉嫌抄袭。
8月15日,复旦大学做出回应。该校研究生院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对我校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问题举报的回应”,称学校已启动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综合网络分析,张文宏这篇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的相关争议内容主要集中在引言和综述部分,涉及3000多字,部分直接引用了微生物学家黄海南教授此前发表的文字,而未注明为引述。
这一指控给张文宏周围本已充满火药味的舆论环境火上浇油,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很多人为张文宏抱不平。
用户“money-game”在财富新闻下留言写道:“ 单单就因为不同意张医生与新冠共存的观点,而举报其学术成果也显示了现如今舆论场的割裂,因为观点不同而对既往历史反攻倒算,向上查三代,这样的文革式行为,总是让人有些齿寒。”
微博用户“不知道名字的我”问道:“为什么有人要搞张医生?就因为张医生说了实话。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容不得有别的声音了。”
“与病毒共存说”遭挞伐
张文宏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7月29日,张文宏就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扩散在微博上表示,“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他指出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 。因此,“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这也是张文宏一直以来的观点。
但这一看法似乎并不完全代表中国官方的抗疫方针。8月5日,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对“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文章,对“与病毒共存可行吗?” 的问题做出否定回答,认为人类与病毒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高强写道,“中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
8月9日,《环球时报》刊发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的文章,指一些西方媒体和专家向中国提出“与病毒共存”的建议,劝诱中国放松疫情防控,“与病毒共存”,另一方面则呼吁病毒溯源“构陷”中国。同日,中央军委直属新媒体账号“钧正平”发表评论:《与病毒的相处之道,不是妥协,而是斗争》,直接否定“与病毒共存”论。
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张文宏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也发生了激烈的交锋,甚至互相攻击。微博用户“钱大暖”写道,“看不懂张文宏为什么会被骂,搜了很多骂他的言论,尝试理解共情,也没明白,病毒已经存在了,并且会进化,和病毒共存不是事实吗?就算所有人都打了疫苗,那病毒也是存在的呀。并且人类已经和很多病毒共存了。只要大家重视,对病毒保持敬畏心。为什么会被扣上“投降主义”的帽子?”
“大苗EGG”指出:“与病毒共存是很自然的事,我们人类已经与流感病毒各种病毒共存了,不能远关闭国门啊。”
“挣脱枷锁的囚徒”则认为:“张文宏在南京禄口机场防线被突破,发生疫情后,就开始鼓噪我国的防疫应该放弃严格的遏制策略,向英美看齐,与英美同态,“与病毒共存”。张文宏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无知。……新冠病毒不能从地球上根除,不等于地球上所有人群都必须与病毒共存。”
“全上海都在站张文宏”
更多的网友则对张文宏受到的上纲上线式的讨伐表达了反感。自“与病毒共存”的发帖后,张文宏就没有在微博上发声。用户“半老徐娘吃馄饨”感叹:“如张文宏都不再说话,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将与病毒共存,但我知道我们的社会一定有毒。”
“金牌律师”指出:学术问题自古有争端,但在疫情时期对着自己的医生大兴灭巫,是不是有问题。”
张文宏的遭遇也与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有一定关系。他主导的上海防疫策略以务实前瞻和精准、人性化为特征,在严格防控的同时尽量少影响民众生活和经济运作。他的发言因为“说实话、说人话”、“接地气”而被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成为了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因此有人担心他成为攻击的目标。
微博用户“在路上一切皆有可能”写道:“当前,中国需要张文宏医生,需要理智的学术探讨,而不是无理的扣帽子打棍子,希望不要让真正干事的人寒心。”
"tenzen33"写道:“真正干事的人得不到正反馈,寒的是所有干实事的人的心,保护不了他,将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
8月13日,微博公众号“上海徐汇”发布纪录短片《我是党员张文宏》,称张文宏“受命担任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专业素养,打赢了上海的保卫战,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上海经验”。
视频被许多网友转发,有人称“全上海都在站张文宏”。微博用户“奔跑中的邱先生”写道:武汉人没有保护好李医生,上海人一定保护好张医生。”
来源时间:2021/8/18 发布时间:2021/8/16
旧文章ID:2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