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美制裁独角戏已没有观众

作者:  来源:中评社

""

图1 近3年来香港社交媒体涉美国制裁议题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变化

香港国安法生效满一周年之际,美国政府于7月16日出台针对7名中联办副主任的涉港制裁,并向在港美企发布“商业警告”,提醒企业“注意国安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港人对美方此次制裁的反应相当平淡,认为美涉港制裁措施影响有限,对香港的营商环境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难以造成冲击,更遑论达到某些乱港势力幻想的“揽炒”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在本次有关美涉港制裁的讨论中,期待中央及港府采取反制措施的呼声也升至历来最高。

如图1所示,近日美国针对7名中联办官员的制裁措施,并没有在香港社交媒体舆论场激起多大的水花。相关声量与关注度皆远低于此前的几次制裁行动,舆情热度仅为去年8月美方宣布制裁林郑月娥在内的11名两地官员时的6%。自港区国安法实施以来,美西方多次以制裁港府及中央涉港官员的方式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并取消对港经贸特殊待遇,企图动摇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地位。不过,经过这一年来港人的亲身感受,这些“雷声大、雨点小”的制裁造成的实际负面影响非常有限,美方制裁已经沦落至“没有观众的独角戏”,故此次与以往大同小异的制裁措施,再难在香港社会掀起广泛关注与热议。

""

图2 香港网民对美国制裁中联办官员议题的情绪分布图

图2显示,香港网民对本次美国制裁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几乎都以嘲讽、蔑视的态度为主(整体占比高达85%)。对美国多次出手制裁却让香港毫发未损的事实,不少舆论都嘲弄美国在玩“狼来了”的把戏,根本就不敢置庞大经济利益于不顾,贸然与香港及内地脱钩,只敢“小打小闹”出台制裁措施,更何况被制裁者既没有在美资产、也不愿意赴美国旅游,所以这类制裁根本无关痛痒。也有观点嘲讽,美国经常抹黑香港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但就连美国商会、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等重要机构团体,也仍然留守香港、并无撤离,进而质疑美方说法自相矛盾、双重标准。

""

图3 近3年来香港网民对所谓“国际战线”的质疑程度变化

美国“纸老虎”般的制裁措施,不仅在香港主流民意间引发大量嘲讽情绪,也导致那些当初对“国际战线”有所幻想的人信心大损。早在“修例风波”期间,就有乱港势力对美国涉港制裁只对准“个别官员”、而非“打击整个香港”的策略心存疑虑,去年8月美国因应港区国安法实施对11名两地官员作出制裁时,虽然令乱港势力及其支持者手舞足蹈,但也有很多观点质疑这种无伤大雅的制裁行为,根本达不到“揽炒”整个香港、逼迫中央让步的效果,如图3所示,这种舆论导致网民对“国际战线”的质疑升至最高点。而此次美国的制裁仍旧是“新瓶装旧酒”,故再度刺激对“国际战线”的质疑升至近三年来的第二高位。

""

图4 近3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历次关于美国涉港制裁舆情中提及“要求反制”的声量与关注度占比

对比近三年来港人几次有关“美国制裁”的讨论,发现在本次涉7名中联办官员的制裁中,有较多声音提出要对美国的无理行径实施反制,这类诉求在美涉港制裁舆情的声量、关注度占比分别为9%与10%,双双升至历次最高(见图4)。有港人认为美西方乱港图谋不会得逞,只会更加激发港人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强意志,期盼中央及港府能根据上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外国制裁法》,尽快依法对美国作出强而有力的回应及反制。

中评智库认为,美国已经转型为金融主导的国家,看似拥有金融霸权,威风八面,但是金融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用“阿喀琉斯之踵”来形容也不为过。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搞垮香港,美国也难承其重。期待拜登政府重归理性,全面衡量对港政策之利弊,少搞政治动作,这不仅对香港好,对美国也更好!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来源时间:2021/7/22   发布时间:2021/7/22

旧文章ID:2554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