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的美式和平终结?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军事的战略应对
作者: 来源:国政学人
【作者】James Johnson,都柏林城市大学法律与政府学院的助理教授,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和战略研究;中美安全关系;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新兴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中国军事学说和东亚安全。
【编译】李梦琦(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校对】胡可怡
【审核】杨稚珉
【来源】Johnson, J. (2021). The end of military-techno Pax Americana? Washington’s strategic responses to Chinese AI-enabled military technology. The Pacific Review, 34:3, 351-378, DOI: 10.1080/09512748.2019.1676299
内容提要
本文引用国际关系中的“极(polarity)”的概念,探讨大国在人工智能(AI)和相关赋能技术领域的动态变化,如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5G网络、自动化、机器人技术(autonomy and robotics)、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和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等领域。通过论述大国竞争在这些领域是如何以及为何表现的,本文进一步分析美国为何认为这些创新领域至关重要,以及针对中国对其技术霸权构成威胁的现状,美国将以何种意图、如何应对。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以下问题:其一,竞争日益激烈的中美关系是否会主导世界政治,创造出一个新的两极世界秩序?其二,为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军民两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对其先发优势的威胁?其三,美国将如何应对它认为所受到的威胁?
文章导读
01 问题引入与结构梳理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赋能技术的竞争是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部分,并不断呈现加剧趋势。长期以来,学者们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在权力转移、权力平衡以及国际政治与安全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但较少关注技术变革的结果。本文将这些问题与美国对AI发展新趋势的应对和国际世界秩序中的权力分配联系起来,弥补了遏制他国AI创新对大国间力量驱动的学术空白。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总结了在美国之于中国的相对衰落以及全球霸主地位可能动摇的背景下,美国决策者和专家对有关美国衰落和向多极秩序过渡的辩论的回应。第二部分分别分析了中美两国对正在崛起的两极秩序的立场,从国防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美国很可能因为中国AI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战场上失去优势”的现实可能性,并简要列举了近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积极发展的并可能对美国国防造成挑战的AI两用技术。最后,作者比较了目前的格局与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认为这场“AI军备竞赛”可能会涉及包括非国家实体在内的更多参与者,即会产生AI技术多极化秩序而非两极秩序。
02 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和美国单极优势的维持
世界各国领导人已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变革性的潜力,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防部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公开表示中俄对美国AI军事系统造成威胁、建立国防创新实验单元(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 DIUx)都体现了其对人工智能方面国防安全的重视。AI赋能技术将使美国面临三类国家安全挑战:数据安全(digital security)、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和政治安全(political security)。尽管现在预测哪种AI技术将产生特定的赋能效应,以及这些新发展将如何影响攻守平衡还为时过早,但这种技术破坏稳定的总体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可以重新定义和改变目前军用技术领域的现状,并带来不可预测且极不稳定的战略影响。虽然AI赋能武器和系统与人类相比无法做出更好的决策,但使用AI技术的军队较之那些仅凭人类判断的军队在战场上无疑具有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尤其体现在需要迅速在多个作战区域进行决策的持久作战环境中。
国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认为,当新兴大国的行为被视为具有破坏现有秩序的意图时,特别是在这种新秩序与传统大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存在冲突的情况下,新兴大国追求革新的行为最有可能使传统大国产生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现实中,中国和俄罗斯都采取措施开发了一系列军用AI技术。为保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利用原有优势遏制多极秩序中崛起的军事大国,美国分析专家和政策制定者针对这些新兴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请专家评估安全方案、资助和领导AI模拟新安全场景、进行国防部AI研发等等。
AI技术可能会像网络一样对军事力量产生赋能作用。正如低成本的网络能力使得进攻方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上风一样,低成本、可扩展、易扩散的自主武器系统可能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恶意无人机袭击更加难以定性和防御。AI技术的快速进步可能会像导弹防御技术一样,使传统武器与核武器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从而引发紧张局势,破坏威慑置信度,引发军备竞赛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稳定局面,在无意中增加了风险升级的可能性,更易引发核战争。
03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与中国的数字革命
随着AI军事应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杀伤力的增长,美国国防界人士越来越担心这种趋势对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影响。面对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对军事AI系统赋予的国家安全内涵,一些美国国防分析专家由此将AI技术的惊人进步定性为“斯普特尼克时刻”,认为其预示着军事革命、全球AI军备竞赛以及战争性质的改变。但同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大国在AI与相关技术领域的日益显著的军事技术竞争只是双方战略竞争的表现形式,并不意味着“军备竞赛”正在进行。
中国在某些关键的AI赋能技术上追赶甚至超过美国,这引发了美国更广泛的担忧,促使美国采取越来越广泛和严厉的措施来应对这种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美国的这种反应可能会加速两国的脱钩,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战略竞争、不信任以及形成“安全困境”的可能性。
美国的一系列反应表明,形成中美两极化而不是多极化的趋势可能性更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在人工智能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在集中定性测量中美国仍然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智力投入预算,最受欢迎的硬件、软件和技术公司,以及最先进的(进攻和防御)网络技术。
而中国则是在AI相关技术方面实力最接近美国的竞争者。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在AI两用技术上的进步是试图通过在战略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取得在国际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证明了巨大潜力。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AI发展存在以下问题:资金管理效率底下、投资过度、腐败问题、论文质量过低、缺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此外,过于激进和集中的推进过程会影响AI应用程序设计的质量,进而造成安全性风险。
04 两方角逐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
作为AI发展中的翘楚,中美之间的竞争紧张局势常常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美苏太空竞赛。但与之相比,新一轮人工智能领域的军备竞争显示出一种更为多极化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先进的中小国家(如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法国和澳大利亚)可能成为AI军民两用尖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作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塑造未来安全、经济和全球创新进程。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后的商业驱动力,以及与AI相关的技术创新所固有的军民两用双重性质降低了此轮竞争与美苏太空竞赛的相似度。当商业力量成为推动军事创新的主要力量时,技术往往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和传播。
人们日益意识到由强大的商业力量推动的AI技术扩散必然伴随着(甚至加速)多极化趋势,以军事R&D资源投入为基础的AI军用程序的研发工作使得较小国家模仿大国发展模式更加困难、成本更高。军事组织、规范以及战略性文化利益和传统也将影响AI系统与军队的整合方式,从而可能改变军事力量的平衡。技术和军事力量的相互作用是人类认知、制度、战略文化、判断和政治的复杂结果。武器系统复杂性的指数级增加提高了军事人员进行模仿和推广的技术壁垒(即所谓的隐性知识)。尤其是自主武器系统的开发,要求系统既要在混乱和多域竞争环境中运行,又要在工效学意义上、生理学上和认知上与人类进行互动。此外,成功开发和部署先进武器系统需要对敌方的军事理论、反击能力、战术选择、意图和可能的作战环境有深入的了解。
尽管中国通过全球化、收购外国高科技公司和技术、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以及活跃的网络活动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但它仍在努力弥合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差距,并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实现了新的常规威慑力量:隐形和潜艇技术(stealth and submarine technology),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fifth-generation jet fighters),精确瞄准(precision targeting),导弹防御(missile defense),GPS,卫星图像(satellite imagery)以及AI机器学习。此外,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工程和制造无法弥补现代武器系统设计所必需的掌握新技术的困难。
军用AI向中小国(和非国家行为者)推广的进程也可能受到三个关键特征的限制:(1)硬件约束(例如物理处理器),将日益复杂的软件、硬件与内部的正确性相结合;(2)AI机器学习方法固有的算法复杂性;(3)有效部署AI代码的资源和专业技术。而由于这些特征,国家仅仅通过发展一般的辅助性军民两用应用程序及其所衍生的技术以开发和部署军用AI应用程序是非常困难的,还需要在心理学、认知科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因此,中国在采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生态系统方面所获得的商业领先优势,不一定能轻易地直接应用于特殊用途的军事人工智能。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专有技术,数据库和技术基础设施,后起之秀们在开发和有效利用模块化AI技术方面很难达到美国或中国的速度、实力和力量。因此,军事导向的创新有可能进一步巩固当前军事超级大国(即中国、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俄罗斯)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地位,并使重现两极竞争态势成为可能。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AI应用如何影响军事力量。
总之,作为人类创新、政治议程、战略演算和判断的一种功能,在多极世界(和核)秩序的背景下, AI能如何改变军事力量平衡,进而影响核稳定,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技术的推广速度。
05 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尽管在防御他国AI技术创新的具体步骤和范围方面存在分歧,但美国国防界已经达成共识:在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的背景下,AI与相关技术至少会对未来的权力分配和军事制衡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二是美国认为自己在具有双重用途的战略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面临如中国等崛起军事大国的威胁(尤其在核武器方面),这将国际社会的安全和战略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国防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美国数字竞争优势的计划与举措。
三是AI技术竞争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一方面,AI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双重用途,而这种商业驱动力可能会缩小军事强国与其他技术先进的中小国的差距,促进多极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军事用途AI技术的硬件限制、算法复杂性等特征会限制军事用途AI技术的扩散,进而巩固AI军事大国的地位,固化两极分化的权力制衡格局。
未来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新兴大国和非国家行为体将如何以威胁核武器大国战略环境的方式利用AI?双重用途AI在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中发展将如何影响大国的战略稳定?随着军事AI能力的分布开始扩散到独立于两极的中小崛起国家,这些国家在新的多极秩序中将如何表现?在什么条件下掌握类似AI的特定技术会影响全球力量平衡?随着国家安全方面对美国依赖的减少,崛起的大国是否会更倾向于合作并建立新的地区联系,亦或是反而彼此忌惮?
译者评述
作者将“多极化”这一概念从描述国家间力量分配拓展到国家地位、战略、观念的多方面综合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作者讨论了美国对于中国AI双重用途技术发展战略的回应。文章使用、汇总了广泛的中美资料,包括官方和半官方的中文报告、商业与国防智库研究报告等等,从中美两国的视角收集了对彼此的观点和应对,资料、观点详实而丰富,论述较为客观。
人工智能是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在中美关系紧张的今天,中美间关于人工智能的竞逐更加引人注目。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以及其相关技术指向了未来的国家安全,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人工智能可以扩大现有威胁,改变这些威胁的性质和特征,并向安全领域引入新的威胁;其次,大国和新兴大国(尤其是美国和中国)随之而来的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追求将为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提供额外的激励措施,这对国际安全将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赋权的功能将扩大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能力差异。相对于技术劣势国而言,技术优势国更具有改变、塑造和维持国际权力秩序的能力。技术优势的增能效果一方面体现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技术红利”,能加快实现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技术应用效益溢出会导致全球科技战略竞争,特别是加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端产业以及军事化应用能力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在“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这一完整链条上,原点的迟钝与错失,直接影响着世界舞台上竞争者的不同命运。
作者的总结与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美国政府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其科技战略的核心,其围绕该技术制定的国家战略因而具有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其为维护本国优势地位,从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打压中国的姿态明显。但从美方的态度也可看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触碰到了美国的痛点,这一技术前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环境不佳,美国多方打压的背景下,如何冲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成为中国应对的难题与机遇。
来源时间:2021/7/4 发布时间:2021/7/3
旧文章ID:2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