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时殷弘|拜登目标是“完胜中国” 中俄同盟走到哪步了?

作者:戴仑  来源:末谈国是

前不久G7峰会、北约峰会、“拜登-欧盟领导人峰会”的召开,被外界普遍视为美国集结盟友遏制中国的大规模行动。G7峰会虽然没有中国参加,但中国却几乎“主导”了整个会议。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北约峰会也在公报中首次点名中国,代表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事上郑重其事地将中国摆上“对手”的位置。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殷弘在接受末谈君专访时表示,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充满激情,而且有决心,只是自信还不够。而最近具有决定性的事态,就是美国的抗疫形式大幅度好转,使得美国经济恢复势头强劲,再加上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国的抗疫形式也还可以,因而拜登政府行事的根本纲领已经浮现——“拜登主义”。


“什么叫‘拜登主义’?就是通过各方面的行动,通过美国国内的政治文化、美国的凝聚力、美国的抗疫成果、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特别是搞好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的民主制,来证明‘民主’在21世纪的各项挑战面前,仍然管用,而专制不可能长久管用。”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拜登政府一上台就有一个明确的口号:从实力地位出发。时殷弘表示,所谓从实力地位出发,第一是要做好美国国内各方面的事情;第二是美国要冲到国际舞台前列,不能把对世界的领导权让给中国;第三是美国要用格外多的精力去经营盟国与伙伴关系网络——这一条也是“从实力地位出发”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而来的动作当然包括攻击中国、孤立中国等,也包括美国的防务投资变得更加精明,即在防务上花的钱可以和过去一样,甚至更少一些,但从战略上应对中国的效率要比过去高的多。

反华联盟分四排

前不久西方国家召开的三个峰会,即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7)、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峰会和“拜登-欧盟领导人峰会”,就是体现“从实力地位出发”的重头戏。在时殷弘看来,经过这三个峰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就所有涉华的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可以称之为美国与海洋性发达国家组成的联合阵线。”

他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属于紧跟美国的“第一排”;在美国身后“2米-3米”的“第二排”,有欧盟的领导人,有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距离美国“4米远”的地方是法国总统马克龙;“7米-8米”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但默克尔就快离任了,默克尔离任后德国的对华态度肯定是比较强硬的。”

时殷弘表示,当前和未来可预料时期内,欧盟与其主要国家在它们关注的绝大多数涉华重大问题上,都由于它们的自主决定和美国的影响以及这两者的互动,采取与美国大致相同或较相似的立场,或者说所同大于所异。

这些重大问题是台湾、南海、美日军事同盟和东海、印太四国联盟及其与北约的联系、中美军备竞争、新疆、香港、贸易争端和产业政策、高技术脱钩和遏止、重组产业链、意识形态影响竞争、据称的网络攻击和信息造假、新冠疫源国际独立调查。

就此,欧盟与其主要国家的立场及相关行为是基本与中国对立或竞斗,只是程度大致缓于美国及其海洋性盟国。何况,欧盟与其主要国家对拜登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尊重和大力拉拢盟国感到欢欣,较多地接受其影响在所难免。

当然,欧盟与其主要国家在对华贸易和投资、应对气候变化、原则上立意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伊朗核问题等少数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多相似立场和相关合作。这些对中国和欧洲来说当然都至关重要。“但是,它们不会,或至少不大会对欧中关系有经久的决定作用,也不会或至少不大会显著阻滞欧洲在对华态度上较为接近美国。”

最为令人不安的最新事态,是德国工业联合会(BDI,英文也作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主席齐格弗里德·鲁斯沃姆6月22日在柏林演讲,称“如果红线被跨过”,德国就必须不惮与中国对抗,因为“普遍人权不是‘内政’。” 他还赞誉G7康沃尔峰会为对付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发动“为世界建造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称这一计划“是对的,而且早就该有”。

公开资料显示,德国工业联合会在德国影响巨大,会员为分布在39个工业协会内的10万多个工业和相关劳务公司,总共包含约800万雇员。

此外,多数发展中大国对于中国的态度也不容乐观,“印度就不用多说了,巴西、南非在新冠肺炎病毒被发现之前就与中国关系一般,学术、文化层面的交流也较为有限,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这几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都显而易见。”

而在东南亚国家中,不仅多个国家与中国存在南海问题争端,更由于全球产业链正在重组,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与美国技术有关的科技产品生产线被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比如美国(因为台海局势紧张)不放心大部分芯片都在台湾的台积电生产,就可能会把相当一部分相关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时殷弘认为,当相关东南亚国家面对这么大一笔“好生意”,再加上南海问题等,恐怕对中国的态度不会太好。

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没有最难 只有更难

上文提到的西方三个峰会,其公报中都出现了涉及中国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遏制中国的姿态。但在会后,德法等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又在讲话中试图将与中国对抗的气氛降温。因此,不少中文媒体在报道中都聚焦在西方国家内部存在分歧的问题上。

但时殷弘对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并不感到乐观。他表示,抛开枝节,从这三项峰会的最后公报和声明的核心意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倾向于类同拜登政府,在全球大致结束新冠肺炎大流疫方面,构建发达国家同盟的压倒性决定作用,保证这个同盟单独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恢复它们的世界性意识形态影响优势,为决定性地减抑它们的易受伤害性、维持和增进它们的高技术优势并规定世界未来高技术方向而重组供应链。

比如G7峰会推出的“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这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所涉及的地区,根本就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战略、军事等方面的优先地,也不是它们的经济优先地,为什么还要推出这样的计划?“就是要合作出钱,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优势,来大大削减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何况因为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中国在这些地方的影响力本身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

特别是从西方反华阵线集结的速度来看,时殷弘认为中国方面并没有太多可以乐观的理由,预计明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还会“更加困难,明显的更加困难”。相比之下,特朗普在总统任内大大削弱了西方民主,大大削弱了西方联盟,无疑是让中国沾了光。拜登虽然年事已高,但只要任内不犯灾难性的错误(例如特朗普对待新冠疫情的错误),2024年大概率还是民主党执政。“对于中国来说,未来不会有比拜登更容易对付的人了。”

在军事层面,前不久结束的北约峰会在公报中第一次提及中国,将中国定性为“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与联盟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了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宣布北约计划与印太联盟成员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和韩国加强“政治对话和实际合作”,以促进共同安全和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美国已推动其他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的北约峰会上修改作为战略总纲的北约“战略概念”,将应对中国的挑战纳入其中。

时殷弘就此表示,北约的这一表态很正常,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多年来一直主张北约跟美国密切勾连,且一向热衷于推进北约武力或多或少扩至印太区域。

最为典型的是,目前包括英国、法国等多个美国之外的北约成员国,都表现出了涉足南海问题的迹象。时殷弘表示,欧洲、日本等从法理上都与南海问题毫无瓜葛,但是它们的能源、商品等贸易很大比例都要途经南海,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可能不对南海有紧要关切。全世界经过南海的贸易总值每年达3.5万亿美元。一旦中国控制了南海,对于欧洲、日本来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南海问题放在那里,欧洲真的相信中国吗?它们对中国真的放心吗?包括韩国,韩国为什么一下子靠美国那么近?韩国总统文在寅已经在着手韩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战略强军计划,未来要拥有一艘搭载F-35战机的航空母舰,两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已经在进行中,理由就是韩国将来也要应对例如波斯湾这样的紧要的、多国共用的黄金水道。南海也一样,南海对于韩国来说就是紧要的、多国共用的黄金水道。文在寅对中国是不错的,但韩国公众从2017年开始讨厌中国的比例一直高达89%,文在寅离任后,韩国没有继续对中国友善的民意基础。”

总的来说,目前西方反华阵线在不少方面确实还比较松散,但以美国为主导作用、以意识形态作为推进动力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华联合阵线正在形成,“其中有一些环节早已形成。”

“至少拜登现在有决心,同时他认为美国以及海洋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再加上欧盟主要国家)有实力去追求在同中国的竞争中取得‘完胜’。也就是说,它们要中国‘完败’。”

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的中美关系毫无疑问处于“新冷战”状态。时殷弘指出,美苏冷战时期强大的意识形态动力,超级大国之间相当广泛的、越来越激烈的地缘战略竞争都在今天的中美之间出现了。甚至美苏冷战具有的“没有发展到热战”的自我控制机制,在今天的中美之间有没有类似的机制,还需要时间证明。而“新冷战”所谓的“新”,则是指今天中美之间呈现出的“复杂的冷战”与当年美苏冷战之间的区别。

台海若有战事 俄罗斯恐怕不会参与

新冷战之下,“关键第三方”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评论普遍认为欧洲与俄罗斯都这样的重要角色,由此在国际上形成多个重要的“战略大三角”。美俄两国领导人日前已经在日内瓦完成了拜登上任以来的第一次见面,而外界最为关心的则是拜登与普京谈论了哪些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普京动身前往日内瓦之前,他接受了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专访,不仅回答了很多与中国、台海有关的问题,更是非常直接的表述了、甚至几乎要点破了中俄之间在军事上“不盟而盟”的现状。这也让中美俄之间的“战略大三角”成为国际舆论中的热点话题。

时殷弘表示,中国和俄罗斯本来是“同床异梦”,现在迫于美国的压力双方都希望能走在一起。中俄之间相互需要,但中俄很难真正地相互信任。

“大部分中国人能忘记中俄历史上那么多不愉快的经历吗?同时俄国人就能那么相信中国人吗?到现在为止,中国在军事工业上最令人欢欣鼓舞的进展,不过就是歼-10单发战斗机上的发动机,中国刚开始实现自主制造,俄罗斯人非常知道中国人想仿造俄罗斯战机上的发动机,所以现在俄国人已经不给中国单卖航空发动机了,而是整机卖给中国,让中国更难仿造。”

时殷弘表示,中俄关系实质上与目前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差不多(中俄之间可能略好一点),各取所需,但是也要为此付出代价。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其核武器对美国的威慑作用,当然对中国有帮助,但这些同时也可能成为中国的负担,甚至可能让中国不得不卷入与中国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对抗,特别是让中国承受了财政上的负担。

“比如俄罗斯深度介入的叙利亚问题,和中国并没有什么关系,好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卷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应俄罗斯国防部长的邀请,6月22日出席了第九届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并讲话,缅甸和俄罗斯有关系吗?俄罗斯有必要请敏昂莱出席这个安全会议吗?完全是因为俄罗斯和西方‘杠’上了。在这一点上中国还是比较清醒的,还没有卷入本不必要卷入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冲入,但也不能保证以后都不会卷入。委内瑞拉问题和中国有关系吗?基本没什么关系,但中国亏进去了500亿美元(末谈君注:指中国对委内瑞拉共计50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值吗?”

前不久召开的北约峰会,其公报中涉及中国的部分,就专门提到了中国参与俄罗斯在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军事演习。时殷弘对此表示,中国在波罗的海参与俄罗斯组织的军演,其实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对西方产生多大的威慑作用,反而在东欧地区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反响。

相反地,“俄罗斯到今天为止,讲过任何有意向在台海与中国搞联合军演的话吗?根本不可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专访时,就被问到“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俄罗斯会怎么做”的问题,普京则以“没有发生的事就不必谈论,政治没有虚拟语气”这样的“金句”作答。

外界在报道普京表述时,普遍的逻辑是普京在台海问题上没有跟着西方的思路走,相当于和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但在时殷弘看来,这恰恰是俄罗斯一直以来从不在台海问题上明确表态支持中国的做法。

“俄国人为什么要在中美竞斗最厉害,最有可能爆发中美冲突的场合,去为了中国‘火中取栗’啊?俄罗斯能给中国提供一些军事装备就已经是不错了,6月15日飞到临近台湾的东沙群岛空域的28架中国军机,基本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战机改装的,里面的主要零部件都来自俄罗斯战机。在这个意义上,普京已经对中国够好的了。中俄关系的‘历史最好水平’也不过就是如此,中国人也没法抱怨俄罗斯。”

可目前台海的紧张程度,已经到了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公开表示“台湾要做好武统准备”的地步。如果中美真的在台海爆发军事冲突甚至升级成战事,俄罗斯会怎么选?

对此时殷弘认为,中美现在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的确越来越大,但离真正爆发还早。假如中美之间真的到了全世界都判断两国很可能要打起来的时候,俄罗斯,也包括德国、法国、印度、意大利等等国家,届时大概率都会同时批评中美,然后表态中立,绝对不卷入中美冲突,形成一个巨大的中间区。

“届时除了日本、英国、澳大利亚,谁都不会上。俄罗斯人怎么会到台海来帮着中国人一起打仗?这就像是中国人绝对不可能派部队到乌克兰同俄罗斯一起打仗是一样的。”

同时时殷弘认为,中美即便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在台海,而是在台海之外。“中国当然想让美国舰队进台湾海峡,但美国绝对不会上这个当,它会把舰队决战地放在花莲以东至少500海里的地方,在东风-21这样的‘航母杀手’的射程之外。美国的攻击手段要多得多,躲得远远的,照样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时政观察者中,看好中俄关系的目前所占比例更大。很多评论者认为,拜登政府联合一众盟友来针对中国,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在明显增加,虽然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需要“盟友式”的伙伴,尤其是需要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合作来化解战略压力。

同样,俄罗斯也越来越需要北京。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下降,军事强国的背后,经济成为莫斯科最大短板。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已经没有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其难以与美国分庭抗礼,即便俄罗斯不是美国针对的最大目标,这也不意味着俄罗斯没有压力。

近期拜登与普京的会面,双方除了军控,并没有在其他话题上达成有价值的对话。而一年多来的疫情则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要提振经济俄罗斯必须进一步向已经经济复苏的中国靠拢。

今年3月,中国外长王毅曾表示中俄合作“上不封顶”,这种说法是两国对合作前景的一种诚意表达,也是对西方社会的一种震慑,更是对未来合作的预告。很多评论者相信,中俄未来达成远超盟友的合作并非不可能。

来源时间:2021/6/30   发布时间:2021/6/29

旧文章ID:2532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