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如何看待中美民众在美国大选问题上的分裂?
作者:余智 来源:中美印象
【编者按:这是作者《美国大选、民主政治与中美关系十二谈–全面反思华人社会的认识误区》12篇系列评论的第12篇,本站首发。作者为中国大陆学者与时事评论家。】
一、余智:2020美国大选中是否存在大规模舞弊?(联合早报,2021年1月11日)
二、余智:美国主流媒体是否背离了客观独立与言论自由原则?(FT中文网,2021年1月12日)
三、余智:美国是否发生了严重体制危机或宪政危机?(中美印象,2021年1月14日)
四、余智:如何看待美国制度与基督教、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联合早报,2021年1月18日)
五、余智:如何认识“利益集团”、“深层政府”与“华盛顿沼泽”?(FT中文网,2021年1月20日)
六、余智:美国的“左右之争”是“正邪之争”吗?(《FT中文网》2021年1月22日)
七、余智:如何看待所谓的中美“勾兑”问题?(联合早报,2021年1月25日)
八、余智:如何全面评判特朗普的对华遏制战略?(FT中文网,2021年2月4日)
九、余智:美国过去的对华接触战略失败了吗?(FT中文网,2021年2月22日)
十、余智:特朗普是否操弄民粹主义并有独裁倾向?(中美印象,2021年2月13日)
十一、余智:中国民众为何对美国大选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中美印象,2021年2月13日)
此次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社会,还是在华人社会(包括中美两国华人)特别是自由派中,都引起了巨大分裂。很多人都担心这种分裂是否会削弱美国的民主制度与世界地位,以及华人社会中推动国家民主进步的力量。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不必过度担心本次美国大选在中美两国民众中造成的分裂,但其中的部分问题的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反思,以促进美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与中国社会的民主进步。
(一)美国社会的分裂问题
“分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的正常状态。因为每个个体的思想观念与利益诉求本来就存在差异,或者说,“分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等同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民主政治本身就是基于社会“分裂”的现实,为了解决不同个人与群体的观念与利益差异,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平等、尊重多数、保护少数、程序正义,等等。
美国从建国到现在,社会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分裂”,都是在赞同民主宪政的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关于公共政策措施的不同意见的分歧,是民主社会常态。美国绝大多数的选举与政策辩论中,社会都是“分裂”甚至高度“分裂”的。在很多选举中,当选人的选得票率都与竞选对手相差不大。但关于选举胡不同政策意见的分歧,都会通过上述民主机制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正是这一体制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此次美国大选中的民众分裂,与以往历届大选相比,的确有一些新的特点与内容。一是传统的左右之争更加激烈。双方在移民与少数族裔、种族平等与反种族歧视、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跨性别少数群体等传统纷争上的撕裂更加尖锐对立。二是双方争端更多地涉及价值观与制度基础。特朗普阵营更多地以保守主义价值观为其政策提供辩护,而民主党阵营则更多地指责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对民主宪政的破坏作用。三是选举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选举“舞弊”争端。这一争端持续两个多月,历经多次重大事件,甚至最后特朗普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大厦,震动全美乃至全球。
尽管如此,美国的民主宪政在解决这次激烈的选举争端中仍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一是司法系统(包括特朗普亲自任命的法官)坚持了独立性,顶住了挺川派的巨大民意压力,坚持了独立审判原则,驳回了特朗普阵营没有实锤依据的所有选举指控。二是共和党的主流政治人物在司法系统判决、选举人团投票后,绝大多数都宣布接受拜登当选,与特朗普切割,从而使国会通过了对拜登的认证。三是军队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选举纷争,并宣布效忠宪法,接受经过法律程序选举出来的领导人。这些都表明,美国民主体制依然坚如磐石,在解决社会严重分歧方面仍然非常有效。对美国民主体制的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这次大选造成的高度分裂,确实已经威胁到美国民主制度的安全,给美国社会敲响了警钟。笔者在《特朗普是否操弄民粹主义并有独裁倾向?》一文中曾提出并详细论证,特朗普的确操弄民粹主义并有独裁倾向,威胁到了美国民主体制的安全。任何民粹主义都有民意基础。特朗普政府的疫情防控效果极差,但仍然获得接近一半的选民的选票,而且吸引了众多的狂热支持者,代表他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虽然特朗普本人已经下台,但美国的民粹主义基础依然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
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消除特朗普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应该明确反对特朗普对“政治正确”的污名化以及在“反政治正确”方面的矫枉过正,重申“政治正确”的基本理念,包括自由博爱、种族平等、宗教宽容、多元进步等等,反对煽动不同族群之间的仇视与对立,反对特朗普对精英阶层与社会底层的污名化攻击以及“挑动中间斗两头”的政治宣传操作,消除其不良影响。
此外,此次选举纷争之所以能最终得到妥善解决,没有酿成大祸,得益于美国主流社会(包括司法体系、立法机构、行政机构与军队)对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特别是法治与程序正义的坚守。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危害民主体制的安全,美国是否需要在相关法律规范上有所改进与完善,也是今后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特朗普支持者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要采取有力政策,照顾他们的诉求,化解他们的不满与民粹情绪。
第一,要重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是中西部“铁锈带”的白人中低收入群体即所谓的“红脖子”白人,他们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严重负面冲击:来自中国等国的廉价商品严重冲击了其传统制造业,很多企业又将其生产线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低得多的中国等地。
特朗普政府的药方是,通过与中国的关税战阻止从中国的廉价商品进口,并辅以其它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关税战所起的效果是有限的: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绝大多数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头上,但没有显著降低进口量;中国的关税报复也减少了美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制造业回流的效果也不明显,部分从中国转出的企业并非回流到美国,而是转向了其它东南亚国家。
为了重振美国中西部经济,拜登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思路。关税战最多只应局限在有证据证明中国进行了“不公平贸易”的领域,而不能“全面开花”。更重要的是,应对全球化负面冲击的有效措施,不应该是进行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贸易保护,或促进企业重新发展比较劣势行业、重新回归高成本地区,而应该是通过各种市场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在受全球化负面冲击的地区,促进新的比较优势产业的产生。
第二,要谨慎处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与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包括传统的左右之争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价值理念方面,也包括利益分配方面。无论是哪方面的矛盾与冲突,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化解或缩小,而不是激化。
例如,在移民问题上,在坚持对外开放、人道主义等“政治正确”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度修订相关法规,强化执行力度,改善合法移民的构成,完善非法移民的处置措施,加强新移民的归化工作。在反种族歧视问题上,要处理好对少数族裔的照顾政策的力度,缓解其它族群的“逆向歧视”感受;同时,既要持续改进警察执法,防范相关种族歧视事件引发群体冲突,也应有效控制群体冲突中的暴力事件,并防止过头“政治正确”行为对右翼民众的思想冲击。
再如,在税收及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既要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本质是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也要做好各自内部的平衡:税率调整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刺激经济增长,也应合理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精准扶持因不可抗力陷入生活困难的民众,而不应该是奖懒罚勤。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调和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
经历了严峻考验的美国社会,如果能够在以上各个方面反思与应对得当,更好地化解与处理已有的社会矛盾与分歧,就可以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行稳致远,社会发展更加健康,继续保持繁荣与强大。
(二)华人社会的分裂问题
美国大选造成华人社会(包括中美华人)的高度分裂,是此次美国大选区别于以往各届美国大选的重要特征。这种分裂在自由派内部尤为显著。相当多的自由派基于对特朗普的高度感情认同,成为坚定甚至狂热的“川粉”,坚信特朗普阵营关于大选“舞弊”的各种说辞,无保留地支持特朗普的内外政策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而少部分自由派则走向了他们的对立面。两派民众在网络上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导致朋友反目,构成了此次美国大选中的独特“风景线”。为简单起见,下文的讨论将集中于中国华人特别是自由派群体。
其实,中国社会的“分裂”并非是这次美国大选才有的。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民众思想观念从“大一统”走向多元化与“分裂”的过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由于通讯工具与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平台与自媒体的兴起,人们之间思想观念的交流更加便捷。差异化的个体观念,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更容易形成不同的群体效应,放大为群体的思想分裂。
在当下的中国,任何一个社会公共事件,都可能引发网络上的不同声音,形成大规模的群体争论。即便是一开始的“舆论一边倒”,也可能随时发生反转。从总体上看,这种“分裂”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这表明中国社会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公权力主导下的“思想统一”状态,很多民众都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与独立思考能力。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当然,中国社会的总体“分裂”中,也包含了中国左、右两派对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观与制度规则认知的分裂。这与西方社会的左右之争即自由与保守之争,建立在对普世价值观与民主宪政制度的共同认可的基础之上,有很大不同。中国左右两派的共性基础需要提高,相信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
然而,此次围绕美国大选产生的激烈纷争,实际上主要不是产生在中国的左右两派之间,而是产生在中国的右派即自由派内部。很多自由派担心,这种激烈纷争是否会导致中国自由派从此成为一盘散沙?是否会削弱中国自由派对于左派的集体力量?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必过虑。
第一,中国自由派区别于左派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倡导尊重个人思想自由,尊重思想的独立性与多样性,不强求一致。这一特点,可能会使得自由派在与强调“思想统一”的左派的对垒中,暂时处于战术劣势。但从长期看,自由派一定会有战略优势。这是因为,思想自由才符合人的本性,思想独立与多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才是生命力的源泉。
第二,中国自由派在美国大选问题上的分裂,不影响他们在追求共同目标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热度逐步消失。尽管自由派内部挺川、反川两派对于拜登团队的对华战略还会产生很多看法分歧,但社会热点问题会更多地回到中国内部问题,包括民生发展与社会进步。在这些问题上,两派之间的共同主张,并不会由于两者在美国大选问题上的争端而改变。他们还会发出相同的声音,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当然,中国自由派内部对于因美国大选产生的认知误区,也需要进行反思。笔者在《华人社会为何对美国大选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一文中,分析了华人社会特别是自由派内部对美国大选的各种认知误区的七个产生原因:第一,感情好恶过于浓烈,影响事实判断与价值取向;第二,知识结构搭配错乱,基础不牢而追求空中楼阁;第三,价值观不正,民主法治与进步理念欠缺;第四,判断力不足,常识与逻辑思辨能力欠缺;第五,方法论错误,不信主流媒体而信小道消息;第六,理性温和不足,狂热极端过剩;第七,自负心态过浓,敬畏反思缺乏。
如果中国自由派能认真反思以上问题,改进对于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就能适度弥合此次美国大选造成的极度分裂,缩小内部分歧,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思想进步与民主法治建设。
(作者为中国大陆学者与时事评论家)
来源时间:2021/2/26 发布时间:2021/2/26
旧文章ID:2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