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钩中的利害关系:中国在跨国创新中的作用
作者: 来源:国政学人
作品简介
【作者】Andrew B. Kenned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中国、印度等;David L. Dwyer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学士,现受雇于澳大利亚政府总理内阁部。
【编译】冯毓婧(国政学人编译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校对】吕紫烟
【审核】李博轩
【排版】毛雅欣
【美编】黄竹音
【来源】Andrew B. Kennedy & David L. Dwyer (2020) The stakes in decoupling discovery: China’s role in transnational innovation, The Pacific Review, doi: 10.1080/09512748.2020.1832559
【归档】《国际关系前沿》2021年第1期,总第28期。
期刊简介
《太平洋评论》(The Pacific Review)是太平洋地区研究的主要平台,作为跨学科期刊,其宗旨和目标为打破研究领域之间以及学术界、新闻界、政府和商界之间的壁垒。据Journal Citation Reports,2019年该刊的影响因子为1.633,在区域研究类SSCI期刊中排名11,在国际关系类SSCI期刊中排名第35。
脱钩中的利害关系:中国在跨国创新中的作用
The stakes in decoupling discovery: China’s role in transnational innovation
Andrew B. Kennedy
内容提要
随着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创新联系的关键驱动力。中国在基础研究和人才流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尽管在跨境企业研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然而总的来说,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创新联系的重要贡献者,且为美国带来了重要的利益。鉴于美国和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存在“脱钩”的风险,跨国创新合作的未来前景尚不明朗。即便如此,中国很可能仍将在未来的跨国创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文章导读
0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从人工智能到5G 再到生物技术的新兴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但这一崛起也受到了美国的遏制。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上的攻击,包括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更高关税,进行更严格投资审查和出口管制,同时对在美中国学者和学生进行更严格的审核等。中美两国也在拉拢其他国家,试图孤立对方。可以说,两国之间某种形式的高科技“脱钩”正在进行中,而且不清楚这将持续多久。
学界分析集中在高科技供应链和产品市场脱钩的可能性上。一些人认为,这种脱钩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互联网的管控,现在将扩展到5G 和人工智能,同时将使半导体和生物技术贸易复杂化(Rudd,2019)。其他学者关注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Digital Silk Road)倡议(Triolo & Greene,2020)开创自己的高科技势力范围的潜力。还有一些学者强调,考虑到跨国生产网络的复杂性和所涉及的国家数量,脱钩将是十分困难的(Farrell & Newman,2020)。然而,脱钩不仅会对制造业和供应链产生影响,还会重塑新技术和知识的产生方式。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新技术的创造越来越需要跨国合作的支持。跨国公司经常在本国以外进行研究和开发,顶尖科学家与外国同事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Adams,2012; Ribeiro,Kruss,Britto, Bernardes & Albuquerque,2014)。此外,支撑创新的人力资本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流动性 (Freeman,2010; Saxenian,2005)。简而言之,跨国联系是创新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脱钩对于这些不断增长的跨国创新联系意味着什么?目前无法给出明确答案,因为目前还不清楚美国和中国还将会采取其他哪些措施,哪些措施将持续下去,以及其他国家将如何应对。本文将探索中国在跨国创新联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脱钩之下的利害关系。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解释了“跨国创新联系”的含义,并且描述了这种联系在最近几十年中的发展。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人才跨国流动中的关键作用。第三部分讨论了中国在跨国研发合作中相对边缘化的角色。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02 跨国创新联系
本文所提及的“创新”指的是创造一种对世界来说是崭新的技术。这类技术常被区分为“激进式”(radical)和“渐近式”(incremental)两种形式。虽然激进式创新往往更引人注目,但渐进式创新往往是使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
国家创新体系是特定国家内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这个体系的运转有赖于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资本通常以研发(R&D)投资的形式存在,而研发活动主要有三种:一是旨在获得有关所研究课题的更全面的知识或理解,而不考虑具体应用的基础研究;二是旨在获得知识或理解,以满足特定的、公认的需求的应用研究;三是系统地使用从研究中获得的知识或理解,以生产有用的材料、设备、系统或方法的发展。
研发所需的劳动力与研发投资同样重要,特别是受过优质教育拥有前沿技能的劳动力。需要特别区分两种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第一种是完成学业的、受雇于公共或私营部门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人士。第二种是学术工作者,其中最主要的是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虽然基础研究由资深科学家领导,但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数量通常超过资深科学家,他们为现代实验室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跨国创新联系定义为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的跨境流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跨境流动变得越来越重要。推动创新的劳动力和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性都有所提高,尽管流动的趋势截然不同,但二者相互交织。当学生和学者跨国流动,并在完成学业后返回原籍国,促进了跨国科技合作的增长 (Cao,Baas,Wagner,& Jonkers,2019)。此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各大新兴经济体设立的研发中心也往往雇佣当地劳动力。(Branstetter, Lee, & Veloso, 2015; Kwok, Lau, & Summers, 2018, p. 11; Steinfeld, 2010, pp. 148–49)。
03 中国与人才跨国流动
中国在跨国创新联系的增长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在人才跨国流动方面,中国近年来出国的人数空前增加,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留学,并且在完成学业后留在当地工作,这加剧了中国的人才离散的现象。中国政府历来鼓励和支持学生赴海外学习,同时也试图说服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但许多留学生和家长似乎并不买账。如果仔细观察中国以及留学生留学的三个主要目的地——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就会发现这种人才流动的重要性。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学生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在美留学的中国研究生在科学与工程(S&E)专业领域有很大占比,并且这些学科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留美工作。中国在美的高留学率和留下工作率意味着中国为美国劳动力提供的S&E专业领域人才几乎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此外,美国也已经表现出吸引更多中国顶尖人才的强大能力。总的来说,美国在吸引和留住中国科技人才方面表现瞩目。不过考虑到近年来美国对华人才的政策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对美国的影响,它能否继续吸引中国人才还有待观察。
此外,澳大利亚也是中国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其中最受欢迎的研究领域是管理和商业,其次是工程和信息技术。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涌入也促进了技术移民至澳大利亚。英国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研究生,但英国在吸引和留住中国资深技术工人方面似乎就不那么成功了。
中国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也使中国受益,尤其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逐渐增加。尽管归国人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逆向移民显然正在产生影响。例如,研究表明,与没有归国的同行相比,归国的中国科学家更可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作品(Cao et al., 2019)。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种“流散模式”(diaspora model),鼓励没有回国投资或没有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的人逆向移民(Zweig Fung & Han,2008)。然而中国秘密吸引这些海外专业人才,以及中国军方试图利用人才流动获得从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高科技技能和知识的做法自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担忧(Viswanatha & o’keeffe,2020)。目前还不清楚中国从这种活动中获益多少,它可能有助于中国在如量子物理学等仍待开发的新兴应用领域取得进展。但随着军事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样的做法对于复制或者模仿现有高科技技术来说,却没有多大用处。
中国尽管为了从人才流动中获利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一直难以吸引和留住本国的顶尖人才(Zweig, Kang, & Wang, 2020; Zweig & Wang, 2013)。无论是海外留学生留在海外工作,还是海归们对再次出国的期待,都表明中国的研究环境存在问题。同时,新冠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吸引人才的长期能力仍需要观察。
总而言之,中国在近几十年来的全球人才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显然从这一发展中受益:它在传统上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生,同时也吸引了中国许多已经完成学业的最顶尖的学生。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其它发达国家也从中获益,尽管它们在吸引学生方面似乎比在毕业后利用人才的方面更成功。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争夺顶尖人才,但它显然更受益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归国,以及他们与海外专家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04 中国与跨国研发活动
21世纪以来,中国在研发支出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仅次于美国。然而问题是: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跨国研发活动?下文将从基础科学和企业研发两方面讨论中国的跨国研发合作情况。
1. 基础科学合作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尽管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对各国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但显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几个科学强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在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都是具有较大贡献的合作者,少数具体研究领域如临床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除外。
如果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与中国进行科学合作,这种合作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前,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对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一些国际专业期刊的合作上,尤其在化学领域,中国的科研人员展现了极强的实力;同时,这些科研人员在国际上也常有广泛且重要的海外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在国际合作中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但中国的科研人员扮演的绝非边缘角色。相反,据对2014年至2018年中国和美国科研人员被引用次数最多的500篇文章的分析,尤其在涉及与美国同行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科研人员常常扮演了关键角色(Lee & Haupt,2019)。此外,相比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中国的资助机构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高比例的实质性支持。总体而言,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并非“搭便车”者,而是重要贡献者。
2. 企业研发合作
尽管中国在跨国基础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在跨国公司研发领域发挥的作用却较为有限。在国际研发联盟方面,中国所组织的研发联盟在全球总数中占比很小,但中国以这种形式参与的国际合作正在增加。在跨国公司跨境研发方面,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仍然相对较小。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两国虽然是中国外资研发投资的主要来源,而事实上中国并非两国研发投资的重点目标。但也有值得注意的点:首先,美、日两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支出有助于本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其次,一些美、日企业在中国进行的研发投资具有一定的全球意义,提升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创新竞争力。
中国在外国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方面的吸引力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一般倾向于扎根于本国,而跨国研发网络使得管理工作面临复杂挑战(Narula & Zanfei, 2005, p. 326);其次,外国公司似乎也常出于某些考虑,而限制他们在中国的创新活动,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性网络安全政策、限制本地人才、政策模糊以及遵守中国标准(AmCham China, 2020, p. 66)。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海外研究活动,以此作为获取外国科技知识的途径。然而即使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研发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研发活动仍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同企业研发数量差异大,如华为拥有81个研发实验室和378个海外研发合作伙伴,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中占有显著的份额,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其他领先的中国企业占比则要小得多;二是中国在其他国家的研发投资作用仍然有限,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在本国的研发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使得中国在获取这些国家现有的高科技资产方面遇到了较大挑战。尽管中国企业一直热衷于在欧洲研发投资,但其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商业研发投资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依旧有限。
总之,中国在跨国研发活动中的作用差异很大。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经成为基础科学合作的重要伙伴,特别是美国最值得注意的合作伙伴。然而,在企业合作方面,无论是从研发联盟、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考虑,还是从中国公司在海外的研发投资层面考虑,中国都不那么重要。
05 结论
随着21世纪以来中美合作的兴起,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创新联系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国在基础研究和人才流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尽管在跨境企业研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总的来说,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创新联系的重要贡献者。
鉴于近年来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跨国创新联系会否以及如何持续下去。美国所采取的措施已使两国在许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合作复杂化了。同时,美国对新冠疫情的反应进一步阻碍了两国之间的人才流动。如果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才流动在未来持续减少,各领域的科学合作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此外,如果美国对“新兴技术”的新控制扩展到跨国公司内部的合作,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Lichtenbaum,Ban,& Johnson,2019)。至于中国的海外研发,由于在美国等国加强了投资审查力度,中国企业的回旋余地已经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尽管如此,中国可能仍会持久地参与跨国创新。中国的参与不仅为中国,也为多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带来了重要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利益攸关者可能会设法阻止对国际合作构成最大威胁的措施。即使中美关系仍然高度紧张,但美国的一些盟友可能会继续在关键领域与中国合作。这种持续的合作可能源于一系列因素,如中国的压力、一些盟友模糊的威胁认知,以及对多边技术施加控制的固有困难。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跨国创新中继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译者述评
本文的亮点是,作者从分析中国在跨国创新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中得出,中国的跨国科技创新工作为各国,尤其为美国带来了重大利益。在中美面临科技“脱钩”的背景之下,美国将失去涉及中国跨国科技创新投入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跨国科技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之下,美国坚持科技“脱钩”可能导致本国市场走向封闭,走向过去50年来美国高科技成功经验的对立面。与此同时,也会令中国科技企业努力追赶,补上长期以来忽视的各种短板,从而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这将对美国本土科技企业构成重大威胁。由此,美国最终不但无法达到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而且美国企业可能从此失去它们着眼长远发展的中国市场。
当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远未结束,居家办公、线上教育等常态化将使得各国对科技发展水平的需求只增不减,美国在应付国内疫情的同时,对于与科技“脱钩”的利害关系应当进行更为审慎而长远的考量。
词汇整理
【1】利害关系 stakes
【2】数字丝绸之路 Digital Silk Road
【3】激进式创新 radical innovation
【4】渐近式创新 incremental innovation
【5】研究与开发(研发)R&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人才跨国流动 transnational flows of brainpower
来源时间:2021/1/7 发布时间:2021/1/6
旧文章ID:2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