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晓:拜登执政后,如何重建可持续和富有韧性的中美关系?
作者:陈东晓 来源:中美印象
亚太地区许多观察家认为,拜登执政将为中美关系提供新的机遇,中美关系有望重新回到更加稳定与可预测的轨道。但问题是,如何重建可持续和富有韧性的中美关系?对此,我想提四点建议。
首先,当务之急是重建中美关系的共同基础。
中美关系的原有框架过去几年已被打破,亟需重建新的中美关系框架。在缺乏合理框架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容易失控,易受日益增长的双边具体争端和分歧的冲击。
当前,包括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在内的美方似乎以“对华战略竞争”为指导原则来推行其对华政策,而中方则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双方对中美关系框架的认知存在明显差距。是否可能在新的共识基础上,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
我们不应将中美关系框架简单概括为“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竞争”之类的说法,这种简单化的说法无助于我们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当前美方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读。一是误读了中国崛起及其对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二是误读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本质特点,三是误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愿景和使命,等等。
中美关系极为复杂,存在诸多分歧。中美关系在一些领域表现为零和关系,但在另一些领域却表现为正和关系。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合作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种战略必需。两国元首必须登高望远、胸怀大局。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绝非易事,首先须重申中美合作的战略价值,即在抵御全球系统性风险和危机方面,中美两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缺一不可。
其次,中美两国都应更加主动地把握机遇。
拜登胜选后,美方存有一种心态或看法,认为“现在球在中方”,中方而非美方应首先主动采取措施来缓解当前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认为拜登政府将优先处理国内议程而非外交议程;认为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遗产,严重制约了拜登主动积极调整对华政策;认为拜登希望保留特朗普的一些对华“强硬政策”,例如对华关税,以此作为对华博弈的筹码。
在敏感的过渡期,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的某种谨慎是必要的,但国内议程不应成为拖延重启中美双边对话的借口。双方都要加紧恢复双边对话。
在重启中美关系方面,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决心和决断至关重要。中美关系的历史已多次表明,如果两国领导人不能在关键时刻排除障碍,果断决策,中美战略协作就会面临拖延甚至偏航。
因此,在拜登执政后,两国领导人应尽早派遣重要特使进行私下接触,就双方立场进行“对表”,探讨中美关系新框架,制定双方“待办事项”清单。
第三,制定具体的中美合作路线图。
中美关系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两点重要启示:一是双方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调整对彼此的合理预期,避免双边关系出现剧烈波动;二是通过具体方案建立互信,争取双方国内对中美关系的大力支持。因此,两国需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制定具体的合作路线图。
双方应首先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具体合作。一是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在疫苗生产、分配等方面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包括制定“全球健康码系统”(QR system)或“免疫护照”方案,帮助恢复全球人员跨境流动。二是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习主席最近宣布了中国的最新减排承诺,包括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当选总统拜登承诺在执政第一天就重新加入《巴黎协定》;两国领导人在气候问题上的承诺,为中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方面开展合作。G20仍是中美恢复全球经济宏观合作和稳定全球金融形势的最佳平台。四是在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治理领域合作制定国际规则,促进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双方应珍惜共同的责任,使科技服务于国际公益。
第四,加强有效的危机管理和风险管控机制。
中美两国是对国际体系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关键力量,同时两国在现代化模式、治理体制、战略重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中美之间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和风险管控机制,是确保两国关系和世界局势稳定的关键。
为此,双方需要加强以下措施。一是中美两军恢复在不同层面、不同轨道的接触,在威慑、核军控、防扩散、网络空间规则、外空资产安全等议题上开展对话。二是恢复高层战略对话,减少对彼此战略意图的误解。三是在海上和网络空间的军事风险管控方面,采取特殊的、可验证的措施。四是双方应避免破坏或威胁对方政府的合法性,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总之,两国应承认分歧,但不应把中美关系整体定义为“零和”关系。两国主要应通过切实合作来建立信任,以坦率和建设性的方式就存在的分歧进行对话,在双边危机管理和风险管控方面投入更多。(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本文为作者在2020年12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中美教育基金共同举办的“从不同视角看中美关系未来”视频研讨会上的发言。)
来源时间:2020/12/23 发布时间:2020/12/23
旧文章ID:2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