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昊:美台关系会走多远?
作者:赵明昊 来源:澎湃新闻
在近期中美关系波折不断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又采取新的挑衅举措。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将在近期率代表团访问台湾,他将是六年来首位访问台湾的美国政府内阁成员,以及1979年以来访问台湾层级最高的美国官员。
与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一样,此举是白宫在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报复”的行动之一,反映出特朗普对疫情打乱其连任计划的一种怨恨情绪。正如白宫疫情应对小组专家黛博拉·博克斯(Deborah Birx)所言,疫情在美国的传播正在进入“新阶段”,中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感染病例数量显著上升。考虑到这些地区涉及特朗普的选民基本盘,疫情给特朗普连任之路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北卡罗来纳等多个关键州的民调中则保持领先。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竞选团队试图进一步炒热“中国议题”,加大在疫情问题上向中国甩锅的力度,同时借助打“台湾牌”,树立特朗普作为“对中国最强硬美国总统”的形象。8月2日,在宾夕法尼亚州选举动员讲话中,特朗普多次使用“中国瘟疫”、“中国病毒”这样的表述。显然,他试图借此强化美国选民对中国的怨恨。在美国的保守派群体中,向来不乏“亲台”势力,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也有在共和党内部进一步拉拢支持力量的考虑。由于白宫在疫情、种族抗议、经济等方面表现不佳,很多共和党人士和特朗普的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而台湾问题可以成为调节两者关系的“润滑剂”。
然而,除了美国大选因素的影响,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还反映出美台关系的若干深层次变化。美国国内要求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改变“战略模糊”的论调不容忽视,美国“亲台”势力以及“台独”分子从近一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对抗螺旋”中发现了“战略机遇”,美台关系到底会走多远,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疫情与美台关系
大幅调整美国对台湾政策,进一步用“台湾牌”向中国大陆施压,一直是美国鹰派想竭力推动的。特朗普甫一上台,就与台湾当局领导人通电话,并在公开表态中质疑“一个中国”原则,这些举动离不开爱达荷州共和党主席、前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叶望辉(Stephen Yates)等“亲台”势力的幕后操作。
近年来,美国国会议员提出多个“亲台”法案,其中2018年经特朗普签署的《台湾旅行法》提出派遣美国高级官员赴台访问,加大美台高层交往。后来,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白宫将美中达成经贸协议作为优先事项,特朗普并没有轻易动“台湾牌”。
然而,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方面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行动显著增加了。2020年3月,特朗普签署《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案》。参与炮制该法案的共和党参议员科里·加德纳(Cory Gardner)等人称,这一跨党派法案旨在强化台湾在世界上的地位,应对中国大陆为限缩台湾“国际空间”及“外交承认”而不断加大的压力。
该法案规定,美国国务院须向国会报告美国政府在强化台湾与印太区域伙伴“外交”关系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美国支持台湾当局巩固“邦交国”,并与其他国家发展非正式伙伴关系,对于那些损害台湾安全与繁荣的国家,美国将改变与其交往的方式;支持台湾成为所有不以主权国家为参与资格的国际组织成员,并在相关国际组织获得观察员地位。该法还敦促美国贸易代表署与美国国会进行协商,寻求机会进一步加强美台双边经贸关系。这是继《台湾旅行法》2018年3月生效之后,另一个以台湾为名的法案正式成为美国的国内法。
过去几个月来,美方与台湾当局相互配合,大打“疫情牌”。一方面,共和党众议员泰德·约霍(Ted Yoho)、“国会台湾连线”创始成员斯蒂芬·夏伯特(Steve Chabot)等人妄称台湾在疫情防控方面遭到大陆的“霸凌”,力挺台湾“充分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帮办费德玮(Jonathan Fritz)在参加国会听证会时称,美国将尽可能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全力帮助台湾“有意义”参与世界卫生组织,顶回中国大陆的阻力。
另一方面,美国借助疫情扩大与台湾的互动。美方与台湾当局借机为太平洋岛国提供所谓“抗疫协助”,这为台湾当局与美国国防部、内政部、国际开发署等相关部委加大接触提供了机会,参与这项行动的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台湾当局也可借此与这些美国的盟友加大相互勾连的力度。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利用疫情因素宣扬台湾所谓“民主体制”,将其作为向中国大陆进行意识形态施压的重要举措。比如,美国、台湾和日本在“全球合作与训练架构”机制下合作举办“应对疫情假信息”研讨会,来自印太地区6个国家的80余名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和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讨论了关于应对疫情假信息的经验和“最佳实践”。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及劳工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特·德斯特罗(Robert Destro)称,台湾以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展现领导力,“我们所有人都可从台湾模式中学习,这是一个在抗击病毒方面民主体制明显要比威权政权更占上风的事实”。
一些民主党背景的美国政治人士也提出在台湾抗疫问题上“做文章”的建议。比如,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麦艾文(Evan Medeiros)称,此次疫情凸显“民主国家”合作应对国际卫生危机的重要性,美国可设立“美国-亚洲多边防疫倡议”,推广台湾、韩国、新加坡等的抗疫经验。
“新冷战”阴影下的台湾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压制显著加大,从国务院蓬佩奥等高官的政策宣示看,美国对华政策越发具有对抗性和极端性,一种“新冷战”的意味日益浓厚。无疑,在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施压的背景之下,“台湾牌”的作用也在变得愈发突出。
今年2月,从特朗普政府卸任助理国防部长一职的薛瑞福(Randy Schriver)访问台湾,并与蔡英文会面。作为长期“亲台”人士,薛瑞福在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发表演讲称,台湾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美国希望与台湾在贸易、安全、情报分享等方面扩展合作,美国在台湾与日本等印太各方之间将发挥桥梁作用,促成更多三方合作。4月,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布朗(CQ Brown Jr.)主持网络会议,与台湾当局高级军官以及印太地区多国空军负责人讨论疫情和相关合作,布朗称此举旨在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安全。
此外,一些负责美台事务的人事变动也值得关注,这会提升双方政策协调的顺畅程度。比如,美国在台协会于4月底任命前国务院台湾协调办公室主任蓝莺(Ingrid Larson)为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总部的执行理事。蓝莺在美国国务院工作超过20年,在担任台湾协调办公室主任之前,她曾任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公共外交办公室的副主任。不难看出,此项任命表明,特朗普政府有意进一步扩展台湾当局在“印太战略”中的能见度和实质影响。
在军事安全层面,一方面,美国不断强化台湾当局的防卫能力。至今,特朗普政府已经对台湾当局进行了7次军售。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今年7月初,美国国务院批准对台出售“爱国者三型导弹”(PAC-3)等,总金额达6.2亿美元。仅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批准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如今的美国对台军售模式已经从过去的“打包”变为“零卖”,对大陆反应的顾忌程度降低,具有更强的挑衅意味。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加大对大陆“秀肌肉”的力度。过去几个月来,美国国内很多人士炒作大陆利用疫情加快“武统”进程的论调,台湾岛内的一些势力也跟着煽风点火,渲染台海局势的紧张感。由此,近一个时期,“贝瑞号”(USS Barry)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等美国海军舰只多次实施通过台湾海峡的行动,美军C-40A运输机也在6月罕见飞越台湾西海岸的陆域上空,美方借此向大陆炫耀武力的用意十分明显。
此次美国卫生部长访台,不仅是落实《台湾旅行法》的具体举措,也很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大幅调整美国对台政策的前奏。下一阶段,美台高层交往或会进一步增多,双方还将加大洽商美台贸易协定的力度,提升台湾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高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美台军事关系也会借助联合演习和训练等方式得到强化。由于特朗普的选情不利,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等很多分析人士担心,白宫可能会在台海、南海等地区主动挑起冲突,不惜铤而走险,拉抬特朗普作为“战时总统”的选情。
在特朗普政府之外,一些美国鹰派人士也试图利用总统大选前的“乱局”,在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拱火”,将两国关系进一步固化在“对抗冲突”的轨道之一,增强下一届美国政府修复中美关系的成本和难度。值得警惕的是,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特朗普的小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等人甚至鼓吹,美国应给予台湾正式的“外交承认”。
虽然这些疯狂想法落地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在台湾政策上的“战略模糊”很可能将被改变。比如,美国政府会进一步明确对台湾方面的防卫承诺,即大陆的任何武力攻台行动都将引发美国的军事回应。实际上,泰德·约霍已经在7月底正式提出所谓“防卫台湾遭入侵法案”,授权总统在相关情况下动用美国军队“保护”台湾。他称,“这个法案对中国设下一条清楚的红线,那就是台湾的未来必须以和平方式来决定”。此前,共和党参议员约什·霍利(Josh Hawley)、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还提出“台湾防卫法案”。
无疑,美方的上述言论和做法将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系的紧张,也在令台湾海峡成为世界上冲突风险最大的区域之一。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台湾岛内,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危险情势。7月21日,在国民党智库“政策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会议上,负责台湾当局情报研判事务的前“国安局长”蔡得胜等人警告,台海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为近25年来最高。
面对台湾问题等导致的中美关系紧张态势,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明确指出,“准备以冷静和理智来面对美方的冲动和焦躁”。这一策略表明,中方认清了美国鹰派势力制造的“冲突陷阱”的图谋,也将努力避免两岸关系成为中美对抗的“牺牲品”,这需要唤醒和团结更多“冷静和理智”的力量。
来源时间:2020/8/7 发布时间:2020/8/6
旧文章ID:2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