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森:中美冲突、平衡与共进
作者:李贤森 来源:中美印象
中美贸易争端历时数载,中美经贸磋商终于在近日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美两国之间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分歧与争端,但中美两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中美两国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美两国政府对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是共通的,是具有共识的。中美之间不仅有冲突,同时也有平衡,更加可以共进。
一、中美贸易争端是中美冲突的集中激烈表现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中提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和平合作、融通开放、变革创新是当今世界的滚滚潮流。研判当今世界大势,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中国坚定走对外开放的道路,坚持多边主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相关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中美贸易争端越演越烈,成为中美冲突的集中激烈表现。中美双方贸易互补性很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何妥善管控分歧解决矛盾成为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矛盾的解决一定准确把握其核心,即矛盾的本质,才能对矛盾深入剖析有效解决。中美双方不仅在具体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现实与潜在的冲突,而且双方对待国际道义的态度存在根本差别,中美贸易争端中的“义利冲突”不可避免。中美两国“义利观”的根本性差别导致双方在经贸争端中,充斥着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所以中国不但需要采取灵活外交措施管控分歧,还需要以多边应对措施解决矛盾,更需要以冷静与耐心去面对这一次冲突的集中爆发与常态延续。
中美关系已经走向了历史的转折点,美国社会普遍弥漫着对华不满情绪,华府政客群认为中国政府与其预期的政治道路愈发背离,资本财团、产业联盟与中产阶级认为中国在经贸领域口惠而实不至,广大蓝领工人则认为中国制造抢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整个美国社会对华的耐性已经日渐削弱,对华强硬共识已经基本成型,中美关系的基本面已经从老布什、克林顿总统时期的接触政策渐渐转向了对抗政策。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不可能避免,经济互补的现实需要与产业链的跨国构建也使得中美之间在经贸领域中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相互依存关系”。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美方通过贸易等手段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战略的企图,只能使美方在开展相关博弈时有所顾忌而已,但其依据美国优先原则出手保护是必然的,因此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争端博弈很可能会长期持续。
二、以多重利益重构现实中美平衡
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增长乏力,呈现整体疲软态势。中美关系已由“竞争+合作”为主转向“全面竞争”,双方在经贸等重要关键领域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有效调和,中美两国全方位 “修昔底德”博弈已然开始。中国需要正视美国对华态度整体转向的现实,在努力实现“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同时作好充分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剧烈冲突,以多重利益重构现实中美平衡。
中美关系上,中国在某些具体的经济利益中可以进行适当让步,“适度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这并不影响中国的全局利益与整体利益。但是,在贸易问题的国际道义问题上,中国必须牢牢把握原则,坚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无论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过程中出现多少反复,仍然应当认为双方能够达成最终协议并以此为努力目标。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现实利益首先是市场利益。中国可以给美国更大的市场空间,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中美双边贸易的扩大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不仅美国的贸易逆差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中国也可以趁此机会购买到需要的产品。这一点中国是可以做到的。并且,贸易利益并非绝对的“你多我少”,在某些方面的贸易利益让渡可以在其他领域进行弥补,并不影响中国的整体利益。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现实利益其次是结构性改革中的利益。中国一直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并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深化改革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并适当借助外界压力。中美双边贸易争端日益突显并呈现长期持续态势,这对于中国的改革而言,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借力方式。但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权是不能旁落的,必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现实利益最后是全球经济治理利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天然的调整适应性,是可以并且应当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目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并不能囊括所有经贸领域,大量新兴领域存在规则空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可以尝试建立既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的新规则新体系。
三、中美共进: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合力
中国的成长需要世界,世界的前进需要中国。中国致力于在解决本国问题(都是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切实推进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创造“大同世界”的追求与信念,也是中国在成长发展中表现出的“负责任的大国”的应有姿态与状态。中美共进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合力。中国应当展示大国气度与姿态,通过推进国际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创新全球治理等方式妥善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中国应当坚持合理的,修正不当的,创造新型的多边国际机制,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促使中美共进,推动全球发展。
1.充分利用现行有益的国际规则。国际贸易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丰富规则。虽然当前国际贸易规则主要代表了西方国家的利益,但这些规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益的,体现了国际规则的良法善治原则,可以帮助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中国在入世以来已经对世贸规则积累了相对充分的经验,应当充分利用好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多边贸易平台,与美国开展有理、有据、有节的对话沟通。
2. 尽力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国际机制。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提出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国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流价值观,与此观念相背离的治理规则都应当得到调整与修改。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资本驱动型国际组织的投票权改革,扩大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注资比例,以增强其在机构的代表性与话语权。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等成员驱动型国际组织的谈判进程,以切实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地位。推动具有更具广泛利益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妥当分担并适时取代以西方国家利益为代表的八国集团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协调与促进功能,并使其发展成长为长效机制。
3. 适时发展新的多边国际机制。现有的多边国际机制并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需要适时根据现实需求创造新的更加公平正义的多边国际机制。在创造新机制时应当采取“柔性建构主义”,要注意避免新旧机制之间的割裂对立,而应当实现新旧机制之间的合作互补。中国对美国过于强硬,可能会导致中国的战略透支,使中国错过战略发展机遇期,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通过柔性建构主义发展新的更加公平正义的多边国际机制,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形成新的国际制衡力量。进一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切实行动与务实姿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与相关国家携手共同打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流,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优势公共产品。
4. 推进国际合作新发展。明确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冲突的风险也有合作共赢的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对话沟通、管控风险、化解矛盾,通过开展全方位深入对话,了解双方核心利益与战略意图,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战略误判风险,对双方社会稳定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5.促进自身发展新进步。中美贸易争端确实为中国的经贸带来了困扰与压力,但是危机之中蕴含了丰富的转机。中国通过充分借助此次争端的外部压力,可以增加国内凝聚、统一国内共识、加快国内改革,从而推进改革深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6.推动全球治理新篇章。新时代呼唤新制度,全球治理必然迎来新篇章。中国在维护利用现有国际规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在未来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构建自身的领导力影响力施展舞台,例如借助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会议等新型平台在国际事务中发展更为显著的影响。中国应与其他利益相关价值相契的国家戮力同心,推动全球多边经贸体制、多边治理体系建设的新进程、新方向、新道路、新高度。
来源时间:2020/1/1 发布时间:2020/1/3
旧文章ID:2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