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赢了第一场总统大选辩论?
作者:谢韬 来源:经济观察网
北京时间9月27上午9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两党候选人之间的第一场辩论在纽约举行。
由于时差和其他原因,往年这样的辩论,我从来没有看过现场直播。这一次,几个学者提前约定,找个地方一起看现场,完了之后大家讨论一下。于是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完了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唇枪舌战。
辩论完了,四个学者轮番发言。我第一个抛砖引玉,认为特朗普这次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而希拉里的表现基本上在预期范围之内,因此我觉得特朗普稍微胜出一些。另外三个学者的观点则相反,认为总体来说希拉里表现更好,尤其是她精神抖擞,让过去几周来困扰她的“健康门”不攻自破。
讨论结束,大家各自回家。回家路上打开手机,国内外媒体的分析评论已经蜂拥如潮,并且讨论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问题:到底谁在第一场辩论中胜出?
除非利用大样本随机民意调查,否则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在辩论之前,大多数观众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西施”。也就是说,我们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两位候选人的辩论的。如果你本来就支持特朗普,那么你总能在特朗普的言行中找到证据,说明你支持特朗普是正确的。同样的,如果你一直就是希拉里的粉丝,你也可以从她的言行中找到你支持她的理由。总之,我们很难从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的角度,去评判这场辩论的输赢。大多数人看完辩论后,会更加坚定地支持他们心目中的西施,而不是把自己原来的西施,换成另外一个西施。
既然如此,那么我也来解释下,为什么我认为特朗普略胜一筹。
之前关于特朗普的媒体报道,我读了很多。这些报道,总的来说是负面的,把特朗普刻画为一个可怕的民粹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并且脾气暴躁、口无遮拦、傲慢自大、丑闻不断、官司缠身、经常爆粗口、无知浅显,等等。然而,特朗普在第一场辩论中的表现,却和媒体刻画的形象相去胜远。
首先,至始至终,特朗普在台上没有“发飙”,也没有任何粗口。虽然希拉里对他的各种指责让他大为恼火,但他在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对着话筒轻声地说“不对”或者“错”。只有少数几次,他觉得必须强硬反驳的时候,才打断希拉里的讲话。在被问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公布自己的纳税记录这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时,尽管他显得有点理屈词穷,但并没有怒气冲天。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从辩论开始一直要到结束的时候,他一直称他的对手为“国务卿克林顿”,只有最后的10分钟左右,他才直呼希拉里。你可以说,他之前都是故意装的彬彬有礼,但是能够装一个多小时,也挺让人佩服。
第二,这场辩论三个环节,特朗普在第一个环节表现最好。第一个环节是关于美国的经济和就业,也是每次大选中选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的确,特朗普没有提出任何系统的、有新意的经济政策,不过反观希拉里,她也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政策建议。特朗普做的,只不过是把自己在初选中的各种言论几乎没有任何修改的复述了一遍。也就说,到了大选阶段的特朗普,还用的是初选时候的策略。他在辩论中指出,美国的就业机会大量流失,罪魁祸首是自由贸易,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他坚称要重新谈判现有的各项贸易协定;要对那些在海外建厂再把产品卖回美国的公司增收高额关税;他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要对富人减税,并且是里根总统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他毫不留情地抨击以希拉里为代表的华盛顿政客。
如果是一个特朗普支持者,他在看完了第一节的辩论后,多半会这么想:“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他在初选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到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如果要吸引中间派选民,他就应该让自己的立场显得更温和一些,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样一个坚持自己立场而不愿意随风倒的候选人,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特朗普这样做,或许会让他失去很多中间派选民,但是也会让他的支持者阵营更加稳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特朗普这样做,也符合大众传播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不停重复同一个话题(stay on the message)。用现在国内的流行语,就是“好话说三遍”,或者更多遍,这样才能让受众对你有深刻印象。一场辩论下来,信息量太大,但是如果观众记住了“政客”、“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债务”等关键词,那么他们也多半会记住你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
第三,辩论第三个环节的主题是安全问题,这明摆着就是前第一夫人、参议员、和国务卿的主场。的确,从核武器到网络安全,从中东到东亚,希拉里在每个话题上都显得游刃有余,并且在最后几分钟,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进行就职演说的热身排练。
但是,特朗普也并非之前所说的“无知者无畏”。至少我看来,他比较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伊朗核协议对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他对朝鲜核问题的阐述,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他反对美国成为世界警察,因此他宣称如果北约成员和其他美国盟国在军费开支方面达不到条约的规定,他就会重新考虑美国对这些盟国的义务,这样的主张,也符合很多美国人的想法。总之,尽管最后一节的辩论是给希拉里送分,但是特朗普的表现并非一塌糊涂。
当然了,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有色眼镜”。通过这幅眼镜,我看到的是一个在第一场辩论中表现超出预期的特朗普。其实,无论是我、我的同事、媒体,抑或是美国的学者、媒体和分析人士,恐怕都属于所谓的“政治精英”。政治精英怎么看这场辩论,和普通人美国人怎么看这场辩论,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眼中的西施,不一定就是大多数美国选民心目中的西施。否则,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被各类精英看好的特朗普,却一路遥遥领先,最终以绝对优势赢得共和党提名呢?精英毕竟是少数,而决定大选结果的还是普通选民的投票。当然了,前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后者的投票,这又是另外一篇文章讨论的话题了。
当我们暗自或者公开为特朗普或者希拉里叫好的时候,我们需要直面我们的有色眼镜。但是,要给美国总统大选准确把脉,我们更需要了解美国普通选民的有色眼镜。否则,我们的分析就是一厢情愿了。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来源时间:2016/9/28 发布时间:2016/9/28
旧文章ID:1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