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新著:《美国世纪结束了吗? 》
作者: 来源:国关前沿通讯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
约瑟夫·奈 (作者), 邵杜罔 (译者)
针对近年来有关美国衰落的讨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否导致美国衰落的问题,约瑟夫.奈在《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中用七章详尽讨论了其对于“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这一话题的看法。
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软实力三者出发分析美国及其竞争对手之间的现状和优劣势,同时从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探讨美国是否会像罗马那样绝对衰落,最后展望未来,认为在复杂的全球格局和难以预料的权力变迁中,未来充满多种可能。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Is the America Century Over?
平装: 164页
编辑推荐
“软实力之父”、亚太事务专家、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继《软实力》之后全新力作!作者亲撰中文版序,强调中美关系是21世纪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希望两国消除误解,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变化莫测,美国目前仍居世界霸主地位,其是否会在下个世纪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21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将会发生何种变化?美国能否保住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和平崛起是否会导致美国世纪的终结?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集约瑟夫.奈二十年研究成果之精华,通俗直白且极具震撼力地解答21世纪备受瞩目的国际问题。
澳大利亚前总理 陆克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国祚;前世界银行行长 罗伯特B.佐利克;英国前外交大臣 大卫.米利班德;德国前驻美大使 沃尔夫冈.伊申格尔;前哈佛大学校长 劳伦斯.萨默斯;福特、老布什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意大利前总理 马里奥.蒙蒂;《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作者 阿米塔夫.阿查亚;《时代周刊》书评人 布赖恩.沃尔什 鼎力推荐;《时代周刊》、《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环球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赫芬顿邮报》》《参考消息》推荐阅读
英文版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一出FT中文网、环球网、财新网、凤凰评论、新浪、网易、搜狐等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历时一年,中文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正式上市。
名人推荐
美国衰落的不可逆转不再是既定的。约瑟夫.奈令人信服的分析表明国际秩序的未来以及美国和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由国内和国外的核心政策来决定,而不是由那些压倒性、决定性、历史性的力量来决定,虽然这些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力量的自然维度、深度和持久度。如同约瑟夫.奈所断言,国家历史是一个更具动态的过程。
——陆克文 澳大利亚前总理
作为软实力之父和美国政治科学家的领头人物,奈清楚地了解地缘政治学。在新书《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里,他强调美国地缘政治的优势仍在,且依然坚挺,远没到落幕之时。
——《时代周刊》
约瑟夫.奈教授是集学术功底、政治经验和个人修养于一身的知名美国学者。他在《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中简明扼要地写道,在一个大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世界上,美国远没有衰落,而中国可以和平崛起。对于关心当代国际政治的读者,尤其是身处其中并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士来说,书中的观点和哲理发人深省,表达方式和分析框架可资借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
当《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的标题映入你的眼帘,作为国民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中国的公民,你肯定会立即联想到“中国世纪开始了吗?”,进而眼前会立即闪现“美国衰落”和“中国崛起”这两个中文报刊日益频繁出现的词汇。那么,“美国世纪”和“中国世纪”的定义、由来、内涵是什么?“中国世纪”能否取代“美国世纪”?何时取代?如何取代?“修昔底德陷阱”能出现吗?何时出现?如何出现?作为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世界知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的大作《美国世纪结束了吗?》的读者,我强烈将眼前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因为它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你如果不想被媒体误导,就试着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读吧!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实际上是约瑟夫.奈对美国是否走向衰落的回答。如何深刻认识美国,对中美两国都是大事,因为中美关系是21世纪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现实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和对立;约瑟夫.奈说:“恐惧和傲慢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信任,将使任何大国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争议和分歧的掌控更加困难。”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美国?恐怕不能简单地沿用冷战思维:非恐怖,就傲慢。兼听则明。要多听听中国学者怎么看,也要听听美国学者怎么看。约瑟夫.奈就是值得听一听的美国一派学者的代表性人物。所以《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值得一读。
——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国祚
学术和政治迷们阅读这本《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可能轻而易举,但是这本书通俗易懂,普通读者同样也会发现它的迷人和深刻之处。约瑟夫.奈关于所谓美国地位下降辩论的贡献,不管是对专家学者还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赫芬顿邮报》
在《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中,约瑟夫·奈强调了通过外交与合作的政治策略使美国的优势得以延续。这个策略将不会过度扩张或过度紧缩。
——罗伯特·B.佐利克前世界银行行长
目录
第一章 美国世纪的创建
美国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霸权的神话
半霸权
第二章 美国在衰落吗?
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三章 挑战者和相对衰落
欧洲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第四章 中国的崛起
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
软实力
中国的战略与美国的反应
美国的反应
第五章 绝对衰落:美国会像罗马一样吗?
社会与文化
经济
政治体制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权力转移和全球化的复杂性
非比寻常的复杂性
2030年的世界
信息革命和权力扩散
第七章 结论
净实力评估和均势
策略选择
结语
延伸阅读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中文版序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如果掌控不当,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冲突,从而扰乱世界政治秩序,就像一个世纪前发生在英国和崛起的德国之间的冲突一样。掌控得当,不仅能避免冲突,而且两个国家都可以从合作中获益,来共同处理像货币稳定、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病、网络犯罪这样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的跨国挑战。
中国和美国应共同努力生产全球性公共产品,不仅他们能从中受益,而且其他国家也能从中受益。这种合作最大的威胁是对两国之间实力关系的某种误解。当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某些中国媒体对更为强硬的政策诉求在美国引起了恐慌。恐惧和傲慢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信任,将使任何大国关系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争议和分歧的掌控更加困难。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没有对对方构成现实威胁。与竞争相比,双方都将从合作中获益更多。
中美双方都能准确地理解美国实力的作用,这对从正和角度(positive sum perspective)来对待上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消除那些可能会使两国关系难以掌控的误解。
幸运的是,这本书受到了欢迎和好评,伦敦《经济学人》周刊将其中的论述称为"雄辩"。我希望我的中国读者们将从下述视角来看这本书–这不是在吹嘘美国的实力,而是提供了一种学术分析,它允许我们进一
步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其重点是在正和(positive sum)方面。
展望未来,一些悲观主义者们预测因为中国的日益强大,并力求从西太平洋将美国赶出去,冲突即将发生。一些分析家们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冲突必然会发生。他们认为,美国应该现在就采取行动,以遏制"中国的威胁"。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合适的美国政策应该是接受中国崛起,并在现实主义和交流融合之间找到平衡。当克林顿政府第一次考虑如何回应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时,一些批评者们呼吁在中国变得太强大之前采取遏制政策。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拒绝了这样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欢迎中国的崛起。正如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做的那样,让数亿人摆脱贫困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这符合我们的人道主义原则和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关系可以是正和的。
其次,因为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现在仍然希望)与美国和中国同时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结成一个反中国联盟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策会不必要地导致美国在未来与中国为敌。正如当我在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国防部部长助理时常说的那样,如果你把中国当作一个敌人,你一定会得到一个敌人。为什么要抛弃一个良性未来的可能呢?
相反,美国选择了一个可以被称为"融合与保障"的政策。中国被接纳进世界贸易组织,同时重启美日安保条约以确保中国不致于欺负日本。如果一个崛起的中国向四周展示它的力量,那就会驱使邻国寻求平衡它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只有中国才能遏制中国。
这是评估中国和美国相对力量的一个关键点。正如阎学通就关于中国如何打败美国的话题曾写道:"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友好的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发展比美国更有质量的军事外交关系。没有哪个主要国家能和世界每个国家都保持友好,因此中美之间竞争的焦点就是看谁有更多高质量的朋友。"就政治结盟而言,《经济学人》估计,在全世界150个最大的国家里,近一百个国家向美国倾斜,21个国家持敌对态度。但软实力或吸引力的竞争是值得欢迎的。
2 0 1 1年,美国宣布了向亚洲–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实施再平衡的战略。一些中国人认为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再平衡"政策就是某种形式的遏制。然而,与冷战时期不同,那时美国与苏联几乎没有任何贸易或社会接触,而现在美国与中国有大量的贸易,还有超过27.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上大学。这当然不是历史学家和分析家们所理解的遏制术语。与遏制相比,塑造对中国的决策环境是对美国战略的一个更为准确的描述。
一些分析家们认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当其实力增强时,会急于推翻既定的国际秩序。但中国并不像20世纪的纳粹德国或苏联那样,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修正主义者。中国关注它自己的声誉。当中国创建并加入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促进符合其要求的区域组织的发展时,中国已经从现有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中获益良多。其他国家和机构也在帮助塑造环境,鼓励负责任的行为。当布什政府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欢迎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时,他暗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接受。
此外,科技和社会的变化为全球议程增加了一些重要的跨国问题,如气候变化、传染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国家之间的实力转换,而是实力正在从政府手中向外扩散。应对这些全球性的威胁,就需要增强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内的政府间合作。
与英国在一个世纪以前相比,美国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它与一个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将比德国有更多的时间从中获益。如果美国继续避免以遏制作为其战略,而中国接受美国在西太平洋存在的合法性,这将为两国创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提供机会。
美国和中国是否能抓住机遇,发展出这样的关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人为的错误和误判总是有可能的,但做出正确的选择,冲突就并非不可避免。
我希望本书可以有助于这样的良性结果。
约瑟夫·奈
后记
在20世纪走向结束、千禧之年尚未开始之时就已经有人预言“下一个世纪将是中国世纪”。
之所以会将“中国”冠于一个世纪之上,是因为在当时“20世纪是美国世纪”还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公认事实。
“美国世纪”是1941年2月17日《时代周刊》《生活》和《财富》的创始人卢斯(Henry Luce)在《生活》杂志上发表的社评的标题。他之所以发表这篇社评,在于激励民众和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支持美国在全球扮演起一个领导者的角色。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国际主义者之一,他呼吁美国应直接参与欧洲冲突,与英国联手抗击德国;美国应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领袖,并通过在全球应用“美国原则”来完成国际秩序的转变。卢斯为“美国世纪”发出的呐喊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思维中国际主义向孤立主义发起了全面挑战。他对美国使用其实力塑造并领导国际体系的愿景,在冷战及之后的时期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中国世纪的兴起将取代原有的美国世纪,这直接意味着美国世纪的终结,意味着世界秩序的改组和重新安排。
“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这不仅是各国政府首脑和学术精英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地所有关心世界政治和国际形势的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美国政治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杰出贡献教授约瑟夫·奈的新著《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的。他在书中阐述了为什么美国世纪还远远没有结束,为了在一个实力日趋分散的政治时代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美国必须做些什么。
约瑟夫·萨穆埃尔·奈生于1937年1月19日。他自196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一直在哈佛任教,并曾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九年。他和罗伯特·基欧汉一起在1977年创设了国际关系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并随后又提出了权力与复合相互依赖的理论概念。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创了现在已为全世界普遍接受并运用的“软实力”概念和理论。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外交学院院士,同时也是英国社会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曾担任过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部长助理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负责安全援助、科学和技术的副国务卿助理,美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顾问。2014年10月,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任命约瑟夫·奈为外交政策委员会顾问。在2011年TRIP(教学、研究及国际政策组织)对全球1700多名国际关系学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约瑟夫·奈被列为过去二十多年中国际关系领域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名列第六。2011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他为全球顶级的思想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的资深记者丹尼尔·德瑞日纳写道:“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所有途径都得经过约瑟夫·奈。”2014年9月的《外交政策》报道称,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都把约瑟夫·奈列为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约瑟夫·奈在本书中介绍了“美国世纪”的由来和它的时期定义。他在讨论对“美国世纪”的不同时期的定义时简要回顾了美国的历史,描述了衡量国家实力的三个方面: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软实力。他指出一个国家经济体量的大小并不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实力地位,关键的一点是将实力资源转化为达到目标的行动力量的能力。他在2012年曾解释说,使用软实力时,“最好的宣传就是不宣传”,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信息时代,“信誉是最稀缺的资源”。他认为提升软实力就是要释放公民社会的创造力,“美国和欧洲的软实力并非来自于政府,而是来自于文化和非政府组织”。
此外,他还指出衰落分为绝对衰落和相对衰落两种。相对衰落是指相对的外部实力的减少,而绝对衰落则是由内部状况的恶化造成的。比如,罗马帝国的衰败并不是受害于一个崛起国家的挑战,而是受害于游牧部落入侵的长期压力,尽管每个部落都比罗马更弱。罗马社会的公民腐败、自相残杀、行政和军事效率低下最终造成了罗马帝国的绝对衰落。人们正热衷于谈论的美国衰落则是相对衰落,它的出现部分是由于美国的国内和国际政策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印度、巴西、印尼等国家的崛起,而这也正是美国政策的目标成果。
在本书中,奈用了一章的篇幅分析美国在2l世纪可能遇上的竞争对手——欧洲、日本、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国外交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正因为如此,他的视角、思路、分析以及他对许多事情的推断才对中国读者具有独具特色的参考价值。如何在21世纪维护并发展中美关系不仅是对美国,而且也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最大考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了解美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美国政策制定的过程,尤其是了解美国政策制定者们的思路,将是一门经久不衰的功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正如约瑟夫·奈自己所说的那样,本书是他二十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然而,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一本以极为简洁的语言阐述当今世界上最为宏大、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的通俗易懂的读物。任何一位普通读者,未经专门训练,也没有专业背景,都可以读懂这本小册子,都可以理解约瑟夫·奈教授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只有对自己的领域充分掌握的人才能写下的大师手笔。期望它能为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和满足。
来源时间:2016/8/20 发布时间:2016/8/20
旧文章ID: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