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邮件门事件和背后的大选

作者:林达  来源:腾讯《大家》

  美国的代议制操作得越来越娴熟,最后的具体操作,必然信托和集中于一批置于高端的精英。在制度初创时,它因生涩有粗糙的问题,而当年也一定没有料到,娴熟也会有娴熟的问题。如果说,运作一切顺当,倒也罢了,但是,近年就民众感受来说,它至少有过度政治化的倾向。一个例子,是党派性的膨胀。

""

  党派性是民众对建制派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党制并非刻意设计。在美国建国初期,也就是古典民主阶段,民众敬建国者们为“先贤”,政治家们也竭力洁身自好,以符合那个年代的道德标准。政治家更有领袖意味。一开始,没想要形成党派,建国者们甚至视结党、党争为一种道德瑕疵。党派形成本身,只是社会的顺其自然。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不同看法,它的形成,常常和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相关。说是一个丰富多彩、各色人等的社会,只有一种看法和一个共同利益,这违反客观现实。劳资双方、富裕和贫困、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官员和民众,当然利益不同。于是形成自己的民间组织,来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美国政党就是这样自然形成的民间结社。

"美国众议院会堂"

  美国众议院会堂

  在理想状态下,民选官员为自己的选民们争取利益最大化;而党派之间,会既有制约平衡的一面,又有合作的一面,因为不是所有利益都是冲突的,例如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就应该是可能整合各党派、寻求合作的共同诉求。但是对于维护安全,也会有方式不同的争执,对发展,也有路径选择问题。争执、公开讨论、吵得面红耳赤是健康的;不论对错,只要是你的看法我就反对,这是不正常的。

  据共和党前议长金里奇回忆,在民主党的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他们曾经有过私下秘密会谈,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以最大可能克服过度的党派性,在行政分支和立法分支分属两党的情况下,在不损害原则前提下,各自去做自己一方的工作,尽量达成妥协,以通过一些能够给民众带来共同利益的重大立法。它需要政治家的胆略和恰当时机。

  今天看到激烈反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共和党评论者,还是会说比尔·克林顿是个政治家,意思是,他能够协调政治上的原则和灵活性,而他的太太不是。但是他的弱点也具有政治摧毁性。据金里奇回忆:很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克林顿深陷与实习生的性丑闻而告吹,而性丑闻本身带来的政治效应,加剧了两党对立。

"金里奇(左二)与克林顿(左三),东方IC供图"

  金里奇(左二)与克林顿(左三),东方IC供图

  最近这些年,至少在民众眼中,感觉是:党派性变得严重,常常是“为反对而反对”,只因议案出自对方而反对,双方妥协的意愿越来越低,预算僵持而导致政府关门或者濒临关门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民众眼中,这种“不妥协”,更多是政党争斗需要,而争斗又和高层精英自身有更多关系,而不是单纯为了民众利益。不管这样的印象是不是十分准确,选民依印象行事,带来了2016年选举的选民颠覆性抛弃传统政治家,寻求“外来者”的行为。也就是所谓对建制派政治精英的不满,导致了两党都分别出现了热捧“政治圈外人”的冲击。

  为本党派取胜而试图干预初选,是难挡的诱惑

  民主制度一向被认为只是一个“最不坏选择”。它始终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挑战下调整自己,尤其是对民主制度做出成熟设计最早的美国,它的制度甚至经历从奴隶制尚存的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种种,跌宕起伏,也一次次最终安然度过。

  且不说南北战争,单是和五十年前反越战叠加嬉皮运动颠覆传统再加民权运动的三重社会冲突危机相比,今年选举可以说只是茶杯里的风波。这一次民众对所谓建制派即上层精英运作的不满和反弹,也是一次对制度运作新的反省和调整要求。现在所谓建制派精英自然在焦头烂额穷于应付中,待今年大选尘埃落定,他们怕是也不敢不检讨自己。

  在民主党大会之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被维基解密爆出两万份电邮,导致民主党主席辞职。

"希拉里“邮件门”持续发酵"

  希拉里“邮件门”持续发酵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宣布,联邦调查局不会向美国司法部建议就“邮件门”事件起诉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宣布,联邦调查局不会向美国司法部建议就“邮件门”事件起诉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

  电邮门事件之后,中国民众的反应远强于美国民众,原因或许是文化背景差异。政党一词在中国是大词。政党在美国,也就是一个大的、极为松散的民间组织。总统选举,本质上是自治的两大民间组织各自推选自己的代表,来竞争一个国家CEO的位置。因为另两个独立分支,即国会和司法分支的存在,这个位置的权力有限。

  民众会重视总统候选人“该断当断”的魄力和“不该断不要乱断”的理解力判断力,加起来也就是决策能力。至于一些技术细节,大家认为,自有一堆专家为其补课。这也是当初选民们认为,只当过参议员、毫无行政经验的奥巴马也可以顺顺当当做八年总统的原因。

  政党本身会有一群热心政治的人,来做党的管理层,也就是所谓的某党全国(或地方)委员会。这些政党上层人物,和国家机器并无瓜葛,也就是民间组织职务而非国家公职,更和军队等等无关。

"由于“电邮门”,黛比·沃瑟曼·舒尔茨宣布将在党代会结束之后辞职。"

  由于“电邮门”,黛比·沃瑟曼·舒尔茨宣布将在党代会结束之后辞职。

  这次因“民主党邮件门”辞职的党主席,许多“党员”是在辞职新闻里读到她的名字,才知道她是谁。这种组织松散,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不但成员不需要是固定党员,投票时随报随投就算是“入党”,出了投票站大门就可以不算数,就连总统候选人,虽说需在各州登记,但门槛极低,至于自己打算代表甲党还是乙党,也是自说自话、自己宣布,然后,就是了。初选的规则更是各州自定,五花八门。

  这种民众“自治”结果,显然是民众意愿为重。这样,假如一个党组织上层,即“委员会”,它根本就不要某人做自己的党员或者总统候选人,但是“委员会”完全无法控制和决定。

  所以在初选就开始激烈竞争的今年,甚至出现投票时一些民众的“反向投票”,就是某人明明是支持甲党的,却跑到乙党去投票,投那个他认为是弱的、难以和甲党竞争的乙党候选人的票,也就是去“破坏”和“挖对方墙脚”。对方党也拿他没办法。

  好在,大家都认为这样做的人实在还是少数。假如真的多到影响选情,初选规则可能就会有所改变,初选规则在历史上顺应形势变化,确实一直在修正。

  可是,“党员”被少数人冒牌和捣乱就算了,今年的两党全国委员会看到,初选中超高人气的候选人,完全不是他们中意的人。

  这些委员会的委员、主席,他们既然热心和投身政治,也就是对政治理念和政治前途特别在意和执着的一批人,所以很自然,他们心中的初选候选人至少有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标准是符合本党理念;一个标准是“能赢”,即在最后大选中,此人必须能战胜对手党的候选人。这是很合情理的标准。

"桑德斯与川普"

  桑德斯与川普

  而桑德斯和川普,显然在各自的政党委员会内,分别不符合这样的标准。所以,从一开始,这就不是新闻:他们虽然被大量民众所支持,但全国老百姓没人认为,这两个人是被本党委员会所支持。

  一个政党的高层,自然在策划如何打败对方党的候选人,也自然想去支持那个“更符合标准”的本党候选人,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自然的”,却不是“应该的”。所谓一个政党委员会的高层,只是这个群众组织大家推出来的事务管理者,而不是定乾坤的“政治领袖”,所以基本原则就是:在初选中,哪怕你不赞同,你也不能违背大家的意志,也就是不能违背民主原则,去支持或者反对本党某个候选人。

  忍不住违规了,利用本组织资源去试图左右选情了,大家会理解,你是想为本党好,所以在美国人眼里,基于人性弱点,这很容易发生。但是你也因为你超越了民间组织管理人的职权,就只能下台。

  邮件门会不会影响选情

  那么,民主党邮件门为什么是个大新闻?会带来怎样结果?这要分几层来说。

  一是有关桑德斯的暗中攻击:几乎所有美国人都知道,民主党管理层有自己的理由,不喜欢桑德斯,几乎所有人包括他的支持者都会猜测,他们有可能会在暗中偏向和支持希拉里·克林顿,这是基于激烈竞选中的人性推论。

  但是,猜测是一回事,支持者们亲眼看到打击桑德斯的具体操作手法,是另一回事。他们会深受刺激。获得初选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顿,原本期待,桑德斯的大批支持者,能如他本人一样,看在维护民主党基本理念的份上,转而支持希拉里,增强战胜川普的力量,这个期待显然会打折扣。在民主党大会上,部分桑德斯支持者成为抗议主力和退场,是很自然的后果。

  二是电邮门中,探讨如何打击对手党的川普,这是针对对手党的所谓负面竞选。简单说,正面竞选,是以宣扬自己的理念和未来政策,作为竞选方式;负面竞选就是相互攻击。不过,负面竞选其实也有性质非常不同的方向。

  一个方向是低下的,如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小说里,把1868年的美国负面竞选中对个人的攻击诋毁造谣的种种可能,讽刺到极致。不过话说那也是一百五十年前,绝大多数国家还在用暴力解决政权交替。之后,美国政治人物逐渐开始检讨负面竞选。

  一百五十年的政治文明进程,民众在演进,会对这种做法深表厌恶,竞选者也就被迫相应改进,过分负面,反而选不上了。正面竞选逐渐成为主流。造谣诋毁等恶意个人攻击的低下负面竞选方式被大部分淘汰。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会突然被有限采用,以期达到打击对方的目的。这种人性诱惑永远会暗暗潜伏。

  对这种倾向的遏制,还是依靠民众的成熟,在今年的选举中,专家动用了民调升幅和选举人言论的同步曲线,反映了正面选举民众的支持度的正面呼应,逼迫候选人开始修正自己的行为。

  但是,负面选举还有另一个方向,这是竞选中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具正面意义。这就是对候选人政治品质和政治行为的批评甚至攻击。它使得公众对候选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因为这些品质和行为,可能与候选人未来的总统决策有关。例如希拉里·克林顿曾经担任政府公职,她当国务卿时的电邮门事件、班加西大使馆事件的表现等等,就必须接受检视批评甚至挑剔。川普虽然从未就任公职,但是他在生意中的行为方式,也必须接受同样挑剔。

  所以,在民主党电邮门中,策划打击川普的切入点,讨论如何寻找和利用他的弱点、错误言论击败他,都大致可算在正常的竞选竞争范围,但是伪造川普具有歧视女性用词的招陪伴者的广告之类,无论如何是低下负面竞选行为的例子。

""

  三是关于竞选资金。和名人一起进餐募捐,是美国公开的传统做法;以强有力的助选交换一个未来总统私人班底的位子,如白宫顾问,或者未来政府的无关紧要闲差,例如一个无关紧要国家的大使之类,也是美国在长期的选举文化中默认的。但是,前总统克林顿私人基金会的募款,如果涉及和希拉里·克林顿担任国务卿的外交部有利益交换,就是非法的。

  这些问题尚在质疑中。同时美国对选举资金也有一套严格法律规定。在民主党电邮门中涉及竞选资金的违法部分,也可能会引发司法调查。这是相关人士会暗暗紧张的地方。

  那么,电邮门会不会影响选情?除了影响一些犹豫是否要改为支持希拉里的桑德斯支持者,其余的影响有限。

  目前希拉里的基本支持者十分稳定。双方支持者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事件刚刚出来,适逢民主党大会,希拉里支持者还是被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他们走低,我们走高”的讲话深深打动,他们不会如共和党民众那样认为:这电邮门刚刚出来,是民主党在走低好不好。

  民主党邮件门本身,希拉里·克林顿已经安然度过。而维基解密宣称,不仅还有后续,新的材料还足以提起司法起诉,对这样的威胁,亦真亦假,只能拭目以待了。

""

  媒体政治立场偏向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新问题

  至于电邮门涉及民主党与媒体的关系,试图和希望操纵媒体,与能够操纵还是两回事。其实,今天的二者关系,与其指责民主党操纵媒体,还不如说,更瞩目的问题是媒体的立场越来越明确。

  媒体的发展,从两百多年前,美国建国后形成党派初期的党派立场鲜明,以相互攻击谩骂为主流,到“进化”为中立中性媒体观,之后,媒体又开始忍不住,党派立场越来越鲜明,最后,以FOX NEWS的成立为标志,双方新闻媒体的党派性偏向变得公开。

  基于人性,总统是靠不住的,总统候选人也是靠不住的,必须以制度来制约,这对美国人不是新闻。而长期以监督者立身的媒体人、新闻媒体,也是由人在操作,也会偏离新闻理念,也需要约束。

  所谓新闻媒体是无冕之王,这是相对和政府的关系来说,就是政府受到制度约束,不能利用国家机器对新闻媒体的批评监督任意打压。但是并非新闻媒体就不犯错误、不可以批评,他们并非不需要行业规范来约束自己。对美国,这是一个老课题,也是全新课题。

  那么,假如共和党的邮件被黑客攻破,会不会有同样问题?完全可能。但是,桑德斯被本党高层拉偏架,输了,支持者会因竞争不公而愤怒;如果共和党高层被揭露也暗中打击了川普,而他还是初选胜出,在本党内引发的效果当然不同。

  这种恒定的党派支持,有其复杂根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成熟的选举文化中,一个政治圈外人要胜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选举本身已经是一个系统工程,政治圈内人已经有一套非常娴熟的操作系统。拉开距离,你会很容易看到 ,哪一些做法,和内容和理念无关,只是“all political,纯政治操作”。

  成熟的政治家不会说错话,他们兼顾本党派各种选民基本面的需求,回应公众和媒体会滴水不漏,政治家纯熟而显得刻意迎合选民,这可以是民众利益的保障,也可以禁锢于本党陈旧思维的束缚,也可能在表面是一个政治议题表达,实际上是政治操作和炒作。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对立的媒体又可以做出公开讨论,给出不同分析、不同判定。这又是媒体分裂的一些正面作用。

"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的共和党总体候选人电视辩论赛

  政治人物的选择

  今天的政治人物演讲,都无须自己伤脑筋,都有策划和写手的团队在背后,要一篇动人、漂亮的演讲,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演讲不能替代治理国家。娴熟迎合自己需要的选民,甚至明显的违心表态,这些部分,也会是部分民众开始怀疑建制派政治家诚信和出现反弹的原因之一。

  例如,近年美国与种族相连的警民冲突加剧,这不仅有犯罪、种族、执法问题,也涉及司法公正问题。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行政分支对司法制度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根本态度,也直接和社会走向相关。

"辛普森案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公众关注的刑事审判案件。"

  辛普森案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公众关注的刑事审判案件。

  同为民主党政府,在比尔·克林顿时代,发生了球星辛普森被起诉杀害前妻和她的来客的案子,轰动全国。辛普森是一个黑人,被害者是两个白人。在起诉时,没有人证,但是有大量物证,最后,辛普森辩护团从指认一个白人警察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种族歧视言论为突破口,把全部物证解释为这名白人警察的故意栽赃,并没有确切栽赃的证据,使得原来的物证不再能理解为“铁证如山”,最后致使全体陪审团一致裁定,辛普森谋杀罪名不成立。

  辩方的主力律师考克伦,也是一个黑人。可以说,辩方是在法庭上打了一张种族牌(案件审理详情可参见拙作《历史深处的忧虑》)。这个宣判震动全国,当时身为白人的比尔·克林顿总统,没有去强调种族因素,强调的是司法制度的坚守,看完裁决的直播,他回到自己办公室写下如下声明:

  “陪审团已经听过证据并做出了它的裁决。我们的司法制度要求尊重他们的决定。在这一刻,我们应该想到这个可怕罪行的受害者并且为他们祈祷。”

  克林顿政府的司法部长发表讲话:

  “我并未发现任何认定他们(陪审团)需要改革的理论基础。我们有陪审团制度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在考虑改变此一制度时,我们应该非常、非常小心。”

  事后没有白人因为黑人辛普森被起诉谋杀两名白人却裁决罪名不成立而出现骚乱。这是法律制度文化的力量。

  但是,在这次民主党大会上,有九名黑人母亲出来为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站台,感谢希拉里·克林顿对她们的支持,也是对黑人死于有种族歧视的执法不当的抗议。

  其中,有马丁(Trayvon Martin)和布朗(Michael Brown)的母亲。这两个黑人少年的死亡是个悲剧,尤其对母亲来说,痛失爱子,令人同情。她们受民主党大会邀请为希拉里·克林顿站台,因为两位少年的死亡,也是引发“黑人生命重要” 运动的主要原因。

  但是,马丁的死亡,是因为他先被一个高度警惕中的拉丁裔保安齐默尔曼跟踪,在齐默尔曼放弃跟踪之后,马丁在恼怒下,转而主动暴力袭击了没有还手的齐默尔曼,把他的后脑部反复在地上撞,置他于生命危险之中。最后,齐默尔曼为保命,抽手掏枪,枪击马丁导致他死亡。之后,公开的法庭审理以明确证据裁定,齐默尔曼为“正当防卫”。

  布朗则是先抢劫了一个亚裔商店。视频中,高大的他,把试图阻拦的亚裔店主如摇一只小鸡一样摇了几下,扔在一边。警察接到报警,在街上拦住了他,他扑入警车试图抢夺警察的枪未成,又在逃跑途中再次返身冲向追赶的警察时,被警察击中死亡。在庭审中各种证据确凿,最后裁定,起诉警察的谋杀罪名不能成立。

  相比扑朔迷离的辛普森案,这两个案子都有人证物证,清楚、简单。在布朗案发之后,暴动黑人民众点燃小镇,烧得面目全非,全美黑人民众随之抗议四起。

  但是在上述两案的审理前和裁决之后,奥巴马总统、他的司法部长,都不能如当年同为民主党政府的克林顿总统那样,要求所有人尊重司法裁决,而是几次讲话以种族切入,含混地把案子归于种族歧视。联邦司法部再次将涉案警察以侵犯民权罪(刑事重罪)进入调查,在证据之下,也只能确认警察执法过程合法,没有侵犯布朗的人权。

  现在,这两位母亲作为执法种族歧视的黑人受害者家属,为希拉里·克林顿站台。对种族冲突对黑人民众进一步理解司法制度,都是一个负面推动。

  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都是律师出身,都清楚两案的司法逻辑。但是这些做法,是她获得80%以上的黑人选票的重要原因。所以部分选民就有“政治操作还是理念表达”的质疑,也是认为她不诚实的理由之一。类似的政治操作,也是部分民众对所谓建制派不满、不信任的重要起因。

"奥巴马助阵希拉里总统竞选活动,东方IC供图"

  奥巴马助阵希拉里总统竞选活动,东方IC供图

  大选风波背后的难题

  2016美国大选的风波,其实反映了背后国际国内各种难解之题。

  希拉里·克林顿准备承继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本人曾是这届政府的国务卿,自然以颂扬现政府业绩和“形势好”为主题;而共和党一方要取而代之,也自然更多指责在任政府的错误政策,以及摊出民众面前忧心的大量问题为切入点。

  在我看来,国际形势严峻、美国社会许多问题和人性本身有关,也积重难返,即便有了摊开和面对,要解决还是有重重困难。但是,竞选本身是一个讨论国家、社会各种问题的大好机会,是一个暴露揭示更多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健康的。没有面对,更谈不上解决。假如有人把问题说过头,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民主政治的方方面面都不应是僵化的,随着世界的惊人变化(包括维基解密的出现),制度本身也在思考中不断反省和修正,民众和政治家是在互动中成长,如此,它才可能是活的、具有生命力。如果它变为一个不受挑战的程式,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End)

""

 

来源时间:2016/8/13   发布时间:2016/8/13

旧文章ID:11052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