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售 |《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
作者:游天龙 来源:知乎选·美 iAmElection
本文作者游天龙,《总统是怎么选出来的》作者之一。另外两位作者分别是华建平(talich)和林垚。
本文为此书的前言。
这本书缘起于一个美妙的意外。
2015年1月的某天,有人在我微信朋友圈转了一个叫做“中美关系知多少”的题集,据说全对的人可以凭手机截屏获取一份来自纽约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的一份小礼物。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我点进去、并且轻松的拿到满分。我把截屏发给该公众号后台之后,意外的和运营该公众号的张潇冉结为好友,并且获邀加入了亚协“中美对话”项目的微信群,并在那里结实了不少在美国从事社科类研究的在读博士生们。在和大家混熟之后,我一个潜藏很久的愿望又慢慢浮现心头:是时候来以专业的角度分析报道美国大选了。
美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度。几乎自中国打开国门的那一刻起,这个国家就以各种中国人想象中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时间轴”上:有的时候它仿佛是儒家圣王之治的再现,其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就像是传说中的禅让制一样受到清末改革派们的盛赞;有的时候它又是帝国主义的邪恶化身,其大选也等同于被大财团所操纵的虚伪民主而遭人唾弃。
这两种说法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场合中各有其正确性,可作为一个舆论口水战的旁观者,我经常忍不住对双方支持者多追问一句:“为什么大选就是民主的基石?”、“为什么美国大选是虚伪的?”遗憾的是,在中文世界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也是为何这两种对于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截然不同的观点能历经百年、转换载体却依旧在中国的舆论场中各自拥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的原因所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9次美国大选,走马灯似的换了五位美国总统,可我们对于这场选举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停留在两党候选人的竞选口号,停留在对美国媒体报道的编译这一阶段。虽然随着中美政经关系日趋紧密,在互联网上涌现了一群观察美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中国学者,他们的作品给了无数国人认识美国的机会,但在大选这一个领域却存在涉猎不广、探究不深的现象。
虽然过去我一直想用自己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在这个领域做一些普及的工作,但受限于势单力孤的孤独感和自身知识储备上的欠缺,所谓的“普及工作”大多还只停留在构思阶段。2012年我曾在自己博客上短暂的更新过几篇文章,最后也是无疾而终。但“失败是成功之母”,2012年的“烂尾工程”给我的教训是: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更多在专业领域上和时间安排上能互补互助的同伴。
而那次“意外”让我成功的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让“工程”启动成为可能。2015年5月我们另外组织了微信群,将栏目命名为“选·美”,并在6月中旬开始给亚协的公众号供稿。有赖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文章很快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频频在腾讯、网易、新浪、澎湃、凤凰、财新等互联网媒体,以及《学习时报》等传统纸媒上发表文章,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和支持。
在这项共同的事业中,本书的另外两位作者林垚和华建平老师出力最多,也最终促成了我们三人合写此书的契机。
我和林垚是2012年就认识的,当时他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读博士。因为大家兴趣相投,且都是刚为人父,所以很快成了彼此信赖的朋友。在“选·美”创办的初期,他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鼓励我不要轻易为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降低栏目文章的标准或缩短播客录制的时间,让我们这么一个几乎处处和“快阅读”潮流对着干的栏目在中文互联网上脱颖而出。
而华建平老师则是我一直以来在知乎仰慕的高人。他虽然是在美国高校从事癌症研究工作,但兴趣爱好之广泛让人瞠目结舌。早在2012年他就凭借在知乎回答美国大选相关问题而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加入我们之后更是独自创办了“选·美播客”这一档热门节目,力压CNN、《经济学人》等国外专业媒体,长期盘踞iTunes播客的时政新闻排行榜。平时他也笔耕不辍,每日更新两三千字的文章以飨读者。
正因为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我们栏目在这个领域的努力以及对彼此的信赖,当华老师去年9月找到我们说要出这么一本书的时候,我们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并很快开始了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出版社曾健主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编排和内容选择上给我们很多指点和建议。虽然因为我们三人平日学术研究工作等原因未能在预计的今年1月份完稿,但却也“因祸得福”,得以见证2016年这场必将铭记史册的总统大选,并有机会将初选阶段发生的种种不合常规的现象和问题整合进最终稿里。
本书分成四章。第一章从总统所拥有的权力入手徐徐拉开选战的帷幕,通过分析总统权力的演变和扩张来解释为何每隔四年都会有一场这么惊心动魄的群雄逐鹿。然后我们试图从看似没有多少玄机的参选资格问题上揭开其中的奥秘;接着我们用了很大的篇幅、结合最新的美国政治学研究成果、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国人一直看不懂的“选举人团”制度的运作机制,以及它所存在的严重问题。
第二章我们则把目光放在州和地方的层面。美国大选中各州在选举制度设计上的权力非常大,但过去国内美国大选的介绍都过于集中在候选人和联邦层面的运作,这一块长期无人问津。为了填补空白,我们在这一章通过分析选票设计和列名、选举权利的争夺和限制、政党和候选人的限制和反制以及竞选资金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漏洞等“制度问题”,让大家对美国联邦制中的选举张力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章我们则重点讨论政党在美国政治和大选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演变。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建国前的立宪会议,从民主党的垄断到共和党的兴起、从进步主义运动到大萧条的冲击、从民权运动的兴盛到保守主义的复兴,一步步带领大家走过美国政党政治两百余年的历史。在最后,我们再回到当下,深度结合本次大选实情来详细介绍历经变革的党内初选制度。
最后一章则一改前面几张的制度分析的视角,回归竞选本身,带领大家一同探索“纸牌屋”。在这里,我们不仅会深入介绍竞选团队的组织架构,更会结合最新研究来分析各种竞选手段的作用和在历史现实中的具体实践。文中我们将会大量穿插本次大选各路候选人的权谋机变,配合之前的制度分析,相信读者读到这里必然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这本书能成功付梓,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我们要感谢家人对我们直接和间接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我们三人的妻子。正因为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孩子照顾的责任,我们才能顺利完成了此书的写作,对此我们感激不尽。
除家人外,我个人则还要感谢我们系师友们的热情帮助。我们系系主任在得知此事之后,对我课程和工作安排上提供了很大便利,罗梅罗教授和马丁教授对我课业完成时间上也给予了更多弹性,其他关注这本书的众多师友也经常对我表示慰问。没有这些帮助,相信这本书不会这么顺利完成。
虽然我们对这本书的质量非常有信心,但这本书肯定也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限于时效性等原因,我们必须让这本书尽早和大家见面,因此对于书中存在的问题还望读者海涵,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为大家献上更好的作品。
注:本书大部分内容与2016年大选无直接联系,关于2016年大选的内容完成于4月前。
来源时间:2016/8/11 发布时间:2016/8/9
旧文章ID: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