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潮流者得天下: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社会政治思潮因素

作者:林宏宇  来源: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之五:

  顺潮流者得天下: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社会政治思潮因素

  林宏宇

  社会政治思潮是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普通美国人的基本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对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有决定性影响,能够顺应社会政治思潮的政党或候选人取胜的机会相对要大得多。通过了解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预见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从1952年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来看,自由主义思潮由盛转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保守政治思潮则逐渐从潜流转为明流,其对美国选民的影响呈上升趋势。

  一、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演变轨迹简要回顾

  美国的政治思想传统虽源于欧洲,但又不同于欧洲,美国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美国政治思想理念。人们经常说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也就200多年的历史,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从1776年独立战争算起,美国历史是不算很长,但实际上对后来美国影响非常深远的许多政治思想都产生于1776年以前,所以要想深刻了解美国的现在,就应该把美国的历史往前推,至少应推到1620年的《五月花公约》。《五月花公约》出现的时间比欧洲许多公认的有关政府政治的经典论述早许多年,例如,比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早70年,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早142年。《五月花公约》是美国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起点,它的内容与形式虽很幼嫩,但它所奠定的“五月花精神”对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非常深远。

  美国特色的古典自由主义就滥觞于《五月花公约》所确立的自由独立精神。它最早主要是指保护个人免受政府机构的侵害,其本质主要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诸如自立自强(self-reliance)、个人主动性(individual initiative)、私有财产(private property)、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自由企业(free enterprise)等都是美国特色自由主义主张的绝对真理与哲学信条。在政治层面上,美国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关系到个人的所有权利应该属于个人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美国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张私有企业自由竞争,它认为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竞争能导致社会进步,而贫穷被视为个人天生固有的低劣本能的结果,政府方面的任何干预,都是对个人主动性、责任心的打击和对懒惰、低效的和落后的保护。18世纪以来,古典自由主义一直是美国社会主流的政治思潮,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但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欧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到美国,美国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信条(如个人奋斗、自由放任、有限政府等)被美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徒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威廉·萨姆纳(William Sumner)和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等人所借用、发展和宣传,并冠之以“保守主义”的名称。于是乎,美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保守主义,而原先的“古典自由主义”则被当时的美国社会批评家用于描述那些抵制社会变革而粉饰现状的人。实际上,恰恰相反,这才是欧洲意义上的保守主义主张。其实,这里所谓的保守主义就是原先的古典自由主义。这可从美国政治思想史学家梅里亚姆(Charles E. Merriam)的论述中得到佐证。他在《美国政治思想:1865-1917》一书中写道,这个时期美国的“保守主义”立场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作为国家和个人兴旺基础的放任主义学说;第二,为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而最严格地限制政府权力的学说;“人们相信进步取决于实行自由竞争,它保证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干预竞争法则就是家长式统治或社会主义,从而使人类进步的冲动受到压制。”可见,这些所谓的保守主义思想几乎就是原先古典自由主义的翻版。而出现所谓保守主义思潮的时期也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社会矛盾有所加剧,新兴的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急需一种政治思想理论来解释日益突出的贫富悬殊等社会不平等现象,以保护其迅速增长的物质财富,于是,日益兴起的保守主义社会政治思潮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诞生于1854年的美国共和党,一开始就宣称自己是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保护者和代言人,因此很自然就秉承了保守主义思潮的上述主张,得到当时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这个时期,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把共和党作为它们重点资助的对象,当时共和党竞选经费的3/4是由美国各大公司赠送的。大部分新资本家的领袖都把共和党看成是他们获利的最好工具,因而愿意为之慷慨解囊,就这一时期并非太充裕的竞选基金来说,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相比)几乎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金。

  保守主义思潮在美国社会一支独秀的地位大约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20世纪初以后,现代意义的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开始在美国某些州出现,并随着美国社会“进步主义”运动的发展,被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政府推广到全美国,并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自由主义社会改良运动。实际上,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是在19世纪70-80年代奠定的,其标志是当时出版了几本影响很大的书,如乔治(Herry George)的《进步与贫困》(1879年)、沃德(Lester Ward)的《动态社会学》(1883年)、百拉米(Edward Bellamy)的《回顾:2000-1887》(1889年)等。梅里亚姆认为这些书籍影响很大,其所宣扬的进化的社会主义思想或称社会改良思想,到1890年以后对美国产业工会和中产阶级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开始深入到普通国民的思想,尤其是在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是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和反动,它主张政府应该保护那些弱者的利益,要求政府加强社会公共福利,促进社会平等,支持义务教育、失业和养老保险、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等,实际上这些主张带有某些社会主义的色彩。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思潮不断成长壮大,其影响越来越大,并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超过了保守主义思潮,成为占主流地位的美国社会政治思潮,而且这种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冲击下,保守主义思潮开始跌入低谷,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它还曾出现过向上涌动的势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保守主义思潮又开始全面复兴,这种复兴的表现形式即我们所谓的新保守主义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初保守主义思潮重新逼近并开始超过新自由主义,逐步向主流地位复归。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仍处于上升的势头。

  通过简要考察自1620年《五月花公约》以来的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美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潮(19世纪中期以前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一直没有断流,始终贯穿着将近400年的美国社会历史,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着主流地位。只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其主流地位暂时被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所取代。但是,保守主义思潮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沦落在野,由明流变成潜流,但其影响力一直存在于美国社会深层,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又开始了其全面复兴的步伐,现在正逐渐向主流地位复归。笔者根据部分文献对各个时期美国社会重要政治思潮的地位与作用的描述,绘制了如下美国社会政治思潮演变发展轨迹示意图。

  根据图1所示,我们可对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做出一些基本判断:(一)美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前期称古典自由主义)生命力旺盛,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未停息,贯穿了近400年美国社会发展史;(二)一直到20世纪初之前,尚无明显的社会政治思潮康与保守主义思潮相抗衡;(三)20世纪30年代初以来,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才超过保守主义,开始占据主流地位,并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到高潮;(四)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保守主义政治思潮曾出现过向上涌动的势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全面复兴,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小高潮,到了90年代中期开始超过自由主义思潮,现在仍处于上升势头。

  二、美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关系

  从上述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发展轨迹简要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主流政治思潮往往发轫于精英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承后逐渐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成为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生活的大气候。从理论上讲,作为美国国内政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总统选举,肯定会受到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那么,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到底对美国总统选举有什么影响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应该说现代意义上的美国两党制始于1860年,从这一年起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才开始真正的、势均力敌的争夺。所以我们以1860年为考察起点,考察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关系。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演变轨迹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政治思潮演变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时间点――1932年,大约在1932年前后,美国两股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大约从1860年到1932年,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一直占主流地位,但从1932年到1952年,保守主义思潮没落,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主流地位。

  其次,我们也大约以1932年为界,再看二组1860-1952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选举结果的统计数字(具体分布情况参见表1):(一)从1860年到1932年这72年间,美国共产生了36届国会,而美国共和党就控制了24届,前后总计达48年。如果把参众两院分开来统计,美国共和党在这一时期的国会中更是占绝对优势,它控制国会参议院达64年(民主党只控制8年),控制国会众议院达50年(民主党只控制22年)。(二)从1932-1952年这20年间,美国共产生了10届国会,而美国民主党整整控制了9届,前后长达18年,此间美国共和党只控制过一届国会(即1947-1949年的第80届国会)。

  然后,将这二组数字与同期的美国社会政治思潮演变轨迹作一比对,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当保守主义思潮在美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时候,美国共和党在国会选举中就比较得势;当自由主义社会思潮占主流地位时,美国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就占绝对优势。因此,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主义思潮是美国共和党的获胜法宝,而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民主党的力量源泉。美国国会选举结果是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风向标。

  表1: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控制国会参众两院时间分布表(1861-2001年)

国会众议院

国会参议院

起止年份

多数党

控制时间

起止年份

多数党

控制时间

18611875

共和党

14

18611893

共和党

32

18751881

民主党

6

18931895

民主党

2

18811883

共和党

2

18951913

共和党

18

18831889

民主党

6

19131919

民主党

6

18891891

共和党

2

19191933

共和党

14

18911895

民主党

4

19331947

民主党

14

18951911

共和党

16

19471949

共和党

2

19111917

民主党

6

19491953

民主党

4

19171933

共和党

16

19531955

共和党

2

19331947

民主党

14

19551981

民主党

26

19471949

共和党

2

19811987

共和党

6

19491953

民主党

4

19871995

民主党

8

19531955

共和党

2

19952001

共和党

6

19551995

民主党

40

2001-2003

民主党

2

19952007

共和党

12

20032007

共和党

4







数据来源:18601988年数字见梅孜:《美国政治统计手册》,时事出版社,1992年,第148152页;19882001年数字见Rhodes cook, How congress gets elected,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2000, P.2420012007年数字见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politics/elections/2004/

  有了这个基本判断,再来看美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美国总统选举的关系就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有关美国社会政治思潮与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关系,做出这么一个合理的逻辑推断:当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占美国社会主流地位时,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取胜的机会就相对比较大;而当自由主义思潮占美国社会主流地位时,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获胜的机率就相对比较高。这个逻辑推断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回顾1860-195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史来验证。

  仍然以1932年为界,我们发现从1860年到1932年这72年间,美国共和党长期占据着美国总统职位,控制白宫前后长达56年(民主党总统只控制了16年)。难怪187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曾骄傲地宣称:“尽管共和党成立的时间很短,但我国有史以来还没有任何其他政党连续这么长时间控制着政府,始终不曾在普选中失败。”这个时期只有1884年和1892年的格罗弗·克利夫兰以及1912年和1916年的伍德罗·威尔逊的两次民主党政府,而且这两个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都是以非常微弱的多数取胜。另外,从1885-1889年克利夫兰民主党政府执行的政策来看,也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痕迹。克利夫兰总统也很强调自由放任与小政府思想,例如,1889年他否决了一项向得克萨斯州受旱灾的农民免费提供种子的国会议案,他认为“联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援助,会使人们期待政府慈父般的关怀,从而削弱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从中可见这个时期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影响之大。个人主义、有限政府与自由放任思想一直是这个时期共和党总统悉心追求的目标,即使到了“大萧条”临近的20世纪20年代,共和党出身的美国总统依然严格遵循上述思想,排斥任何有关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例如,1921年美国农场的收入从1920年的90多亿美元下降到41.38亿美元,约有2万个企业破产,失业人数上升到近500万。在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共和党哈定政府依然坚持国家不干预的政策,反对给破产的农民和失业者任何形式的政府补助或救济。哈定总统认为:“法律能做到的只是为农民提供一种组织和自助的机会而已。”哈定的继任者柯立芝总统也是自由放任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他厌恶政府干预,他认为有时为了维持公共秩序的需要可以作些让步,但是不能背弃保守主义的根本原则;他坚持个人主义与州权、大公司的自由一样重要,他很推崇他的故乡佛蒙特州人独立的、不依赖他人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们家乡人幸福而知足,自由自在,自食其力,不怕任何人。”他的继任胡佛总统也是如此,在“大萧条”即将爆发前夕,胡佛总统依然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与资助,胡佛认为政府直接救济的办法会“破坏这个国家的道德品质,就会损坏个人独立和相互自助的责任感,就会损害美国人民生活中无限宝贵的东西(自立自强),而且还冲击了我们美国自治政府的根基。”从这些共和党总统的言论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1860-1932年美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深刻影响。

  再看看1932-195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根本与白宫无缘,美国民主党总统独占白宫20年。而这个时期正是以罗斯福“新政”思想为代表的美国自由主义思潮全面扩张的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占据了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主流地位。而且,从1932年起,民主党历任总统都以自由主义政治理念为指导原则,充分运用美国联邦政府权力与资源,通过一个又一个庞大的社会改革计划,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New Deal)开始,经过杜鲁门的“公平施政”(Fair Deal),肯尼迪的“新边疆”(New Frontier),最后到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一步一步地把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推向高潮。

  通过考察1860年到195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非常大,它们是决定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顺应主流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方向的政党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占据优势地位,其获胜的机会大于其他政党。也可以具体地说,当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占据美国社会主流地位时,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取胜的机会就大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而当自由主义思潮占据美国社会主流地位时,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获胜的机率就高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三、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195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通过考察自1860年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确立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我们发现,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非常大,是决定总统选举结果的根本性因素之一,顺应美国主流社会政治思潮发展方向的政党大多能在总统选举中取胜。那么,这个规律能否继续用来解释1952年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呢?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呈现保守化趋势,自由主义思潮由盛转衰,渐趋没落,而保守思潮逐渐从潜流转向明流,呈上扬态势。受此影响,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入主白宫的机会开始增大,其概率明显大于自由主义思潮呈上升趋势的20世纪30-40年代。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演变情况

  这个时期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由主义由盛转衰,保守主义逐渐复兴。这可分2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1952―1968年),美国自由主义思潮继续发展,并大约于1964年前后达到其顶峰。经过短暂的战后复兴阶段,从杜鲁门总统的“公平施政”计划(Fair Deal)开始,各种源于罗斯福“新政”但因战争推延的社会改革项目又继续提上民主党政府议事日程,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能像“新政”时期那样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自由主义思潮继续弥漫。肯尼迪总统的“新边疆”计划(New Frontier)继续把自由主义思潮向前推进了一步,直到林登·约翰逊总统提出“伟大社会”计划(Great Society)时,自由主义思潮才发展到其顶峰。但是,即使在自由主义思潮最为强盛的时期,美国社会仍出现了一次保守主义思潮的涌动,它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大约持续了10年时间,为20世纪60年中期开始的保守主义思潮全面复兴做了前期思想准备。而这次保守主义思潮涌动的主要代表流派――新保守主义流派,对10多年后出现的所谓“新保守主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流派最重要的3个代表人物:理查德·韦弗(Richard M. Weaver)、比特·维利克(Peter Viereck)和拉塞尔·柯克(Russell Kirk),他们对后来的新保守主义兴起有很大影响。理查德·韦弗的代表作《思想带来后果》(Ideas Have Consequence)被认为是“当代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根源和起源”;拉塞尔·柯克的代表作《保守主义的头脑:从伯克到桑塔耶那》(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Burke to Santayana)一书中系统总结了西方150年来的知识界右派思想,对后来的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充当了“决定性催化作用”;比特·维利克是第一个率先使用“新保守主义”一词的美国学者。该流派还强调恢复所谓的西方伟大传统,尤其重视对宗教的复归,这对后来的基督教保守派――基督教右翼的兴起也留下了伏笔。此间曾出现了2次共和党国会(1947-1949年的第80届国会和1953-1955年的第83届国会),共和党曾短暂地控制了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很可能与这个保守主义思潮涌动有一定关系。

  第二阶段(1968-2008年),美国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走下坡路,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开始全面复兴,并大约于1994年前后超过自由主义。林登·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正式提出他的“伟大社会”构想,并竭尽全力推行,在种族平等与医疗保险方面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和保障措施,不仅使美国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进一步巩固,基本上形成了社会安全保障网,更重要的是“伟大社会”计划是20世纪美国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着社会平等方向的改良,同时也是政府干预最强烈的一次,这标志着自由主义思潮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从此以后,美国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走下坡路。同年,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戈德华特(Barry M. Goldwater)为代表的共和党极端保守派向林登·约翰逊总统提出挑战。戈德华特的保守主义主张得到大量美国基层志愿者的支持,他们把戈德华特看作是拯救美国未来的希望,而且其中很多是妇女选民,她们相信能够为子女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戈特华特选进白宫,据统计,1964年约有65万人为戈德华特的竞选捐款,其中有56万人捐款达100美元以上。记者沃尔特·伊卡斯后来写道:“从来没有那么多人为一个得到那么少选票的总统候选人捐过这么多钱。” 伊利诺斯州的菲利斯·施拉夫利还写了一本名叫《是选择而不是附和》的小册子,广泛散发,大力宣传戈德华特的主张,据统计,在参加1964年旧金山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92%看过这本书,这使得共和党保守派的影响日益扩大。最后,戈德华特虽以失败告终,但这却是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开始全面复兴的起点。从此许多保守主义思想家纷纷走出象牙塔,开始融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宗教组织、利益团体、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从基层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参与广泛的保守主义复兴运动。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贝尔、欧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诺曼·波多里兹(Noman Podhoretz)、珍妮·科克帕特里克(Jeanne Kirkpatrick)、塞缪尔·亨廷顿(Sammul Hungtington)、罗伯特·塔克尔(Robert Tucker)、查理斯·克劳瑟默(Charles Krauthammer)等。他们出版的代表刊物有《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评论》(Commentary)、《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世界事务》(World Affairs)、《新共和》(New Republic)等。除了向普通公众宣传普及保守主义主张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例如,成立“自由美国青年”组织,为保守主义复兴运动培养骨干;组建美国最有影响的保守派利益团体――“美国保守同盟”,为保守派政治家在选举中获胜奠定选民基础;设立保守派思想库――传统基金会,为保守派政治家出谋划策。经过这些努力,保守派终于迎来1980年里根的“保守革命”胜利。接着又经过8年“里根时代”的精心培育,美国保守主义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阶段性高潮,并于1994年前后开始超越自由主义思潮。这个标志是保守派组织占据了美国共和党的大部分基层组织,并于1994年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保守派议员联名推出一项名为《与美利坚契约》(“A Contract with America”)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一份充满保守主义思想色彩的宣传性文件,对鼓动选民、争取选票起了很大作用,为共和党40年来第一次夺回国会主导权立下一定的功劳。而且,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当选的议员中保守派占了绝大多数,该届国会(1995-1997)被认为是现代美国历史上最保守的一届国会。虽然,保守派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的胜利,标志着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经过多年的复兴开始超越自由主义思潮,逐渐向往日的主流地位复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自由主义思潮一下子消失了,实际上它仍是美国社会非常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仍与保守主义思潮并存发展,有时还会有所反弹。例如,1996年保守派冲击美国总统宝座失利,2000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再次失去刚获不久的国会领导权,以及2000年大选中保守派全力支持的小布什仅能以选举制度的缺陷,侥幸当选为弱势的总统。在一段时间内,美国保守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将继续处于一种拉锯状态,短时期内还很难明显地分出胜负。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将继续回落,而保守主义思潮将继续处于上升势头,2002年中期选举以来至今,美国共和党控制了国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这个时期受保守化思潮崛起的影响,美国公众舆论的保守主义倾向日益浓厚,这种选情从总体上说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有利一些。但是,由于近年来共和、民主两党的执政理念的分野变得不如以前那么清晰,或者说两党的执政理念有所趋同,表现在对一些竞选议题的立场上,两党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许多选民尤其是年轻的选民会在政党认同方面出现一些混淆和交错,由此导致可能出现一些例外情况。所谓的例外,是指根据主流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向,本应是民主党或者是共和党总统执政的,却出现了相反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受保守思潮上扬态势的影响,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这可从以下两组统计数字窥见一斑:

  首先,从1952年至今,美国共举行了16次总统选举。民主党获胜7次,分别是1960年、1964年、1976年、1992年、1996年、2008年、2012年大选,共执政28年;共和党获胜9次,分别是1952年、1956年、1968年、1972年、1980年、1984年、1988年、2000年、2004年大选,共执政36年。共和党比民主党多赢得2次总统选举,多执政8年。这个结局从总体上看,基本符合保守主义思潮处于上升、自由主义思潮处于下降这个时期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总趋势。

  其次,从美国社会政治思潮发展的分期来看,也基本符合上述规律。1952-1968年,美国自由主义思潮处于继续上升期,因此以自由主义思潮为执政哲学的民主党赢得2次总统选举和大部分国会选举,但是也出现了2次共和党总统(属于例外情况,下文详细阐述);1968-2012年,处于自由主义思潮不断下降,保守主义思潮不断上升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共和党赢得大部分总统选举。这个时期共进行12次总统选举,共和党赢得7次,而民主党只赢得5次。

  但是,结合上述总结的社会思潮与总统选举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例外情况。

  第一个例外是1952-1960年出现的艾森豪威尔共和党政府。为什么说这次是例外呢?因为根据上述规律,1952-1960年属于自由主义思潮仍处于上升且占据主流地位时期,按理说代表这个主流政治思潮的美国民主党应该取得总统职位,但是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1952-1960年出现的共和党政府应该看作艾森豪威尔个人魅力的胜利,而不是共和党对民主党的整体胜利。这也可从1952-1960年的国会中期选举结果中看出来。正如前面所论述的,美国国会选举的结果是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风向标,从国会选举结果也可看出美国社会政治思潮的变化情况。从1952年到1960年,共和党只赢过一次国会选举,其余都是民主党主导的国会。这可见在自由主义思潮占主流地位的情况下,共和党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获胜。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赢得总统选举,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艾森豪威尔出色地使用了新兴的电视媒体进行总统竞选,使得其个人形象的魅力达到最大值。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英雄,在许多美国选民心目中其开始竞选的起点就高于华盛顿的职业政客,再加上竞选期间电视媒体的精心包装,众多选民不能不折服于其魅力之下。第二个原因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没能提出比其前任更出色的社会改革计划。经过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计划以后,美国选民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水准,希望政府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Adlai E.Stevenson)始终未能提出类似此前的“新政”、“公平施政”和此后的“新边疆、伟大社会”等这样系统的社会改革计划,未能将自由主义思潮继续发扬光大,所以许多自由派选民抛弃了他。

  这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其主编的《美国共和党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艾森豪威尔政府并不是对进入共和党统治的新时期的一种突破,它倒是有点像V.O.基所描述过的那样,是基本上属于民主党时期的一种共和党的短暂的幕间插曲”。

  我们可以把1952-1960年这个例外情况,看作是美国自由主义思潮向更高层次推进前的一次短暂的回流。此后的肯尼迪“新边疆”计划就是一个明证,它表明美国自由主义思潮还有后劲,还未发展到顶峰。关于这点我们可从1961年肯尼迪在接受耶鲁大学荣誉学位时一次讲话中看出来,据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罗波特·所罗(Robert Solow)回忆,“肯尼迪总统的那次讲话是他的经济顾问班子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撰写的,总统的这个讲话表明他的政府还是凯恩斯大政府理论的忠实信徒,并表示要继续将它发扬光大”。

  除了1952-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是一次明显的例外情况外,1996年克林顿的连任也需做一简单解释。因为到了1996年,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已超过自由主义,正处于主流地位时期,根据上述规律,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的应该是共和党候选人多尔,但选举的最后结果却是克林顿继续入主白宫。这是为什么?难道说是上述规律不适用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上述规律出问题了,而恰恰说明上述规律仍在起作用。克林顿连任成功主要有3点原因:第一,保守主义思潮刚刚开始超过自由主义思潮,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小,自由主义思潮仍有强大的滞后效应。第二,克林顿部分顺应了正处于不断上升的保守主义思潮的要求,对民主党主张的大政府政策做出微调,努力向中间路线靠拢,满足了部分温和保守派的要求,加大了克林顿的选民基础。当然最终克林顿只以48.8%的国民投票率当选,这是现代美国总统选举中最低的投票率,这也说明了支持他的自由派选民在减少,大部分选民还是犹豫的。第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所奉行的温和保守主义立场使不少致力于保守主义事业的精英人士和普通选民离开了共和党阵营,这无形中削弱了多尔的竞选力量。另外,1996年的国会选举结果也证明了上述规律仍在起作用,该年国会选举结果表明美国共和党依然牢牢地控制着美国国会。

  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的上升势头,这给打着“改变”旗号的奥巴马一个巨大的机会,让民主党政府占据白宫8年。现在又到了改变的时候,由于民主、共和两党的长期融合,保守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思潮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两党主流之间的分野越来越小,美国社会出现了既反保守主义、又反自由主义的所谓“民粹主义”,形成所谓的“建制派”与“非建制派”之争。2016年美国大选所出现的种种奇怪情形,很可能是美国社会政治思潮正在发生变化的体现,这还有待我们继续深入观察。

来源时间:2016/6/21   发布时间:2016/6/16

旧文章ID:1067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