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志:“柯文哲风暴”与“特朗普现象”
作者:王鸿志 来源:《世界知识》2016年第8期
2014年年初,如果有人预测柯文哲会在年底的台北市长选举当选,很可能会被嘲笑为很荒唐。但今天,柯文哲坐在台北市长的位置上已经超过一年。类似故事似乎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演,一个此前被当做“政治真人秀”的竞选者特朗普,声势竟然扶摇直上,大有代表共和党角逐总统的气势。为减少当年柯文哲当选而“跌碎一地眼镜”的事件再次发生,似乎有必要对“特朗普现象”与“柯文哲风暴”做一对比。
朗哥与柯弟:都是“非主流”
年龄上,57岁的柯文哲要叫70岁的特朗普一声“大哥”。特朗普1946年出生,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的房地产公司,并逐步崭露头角,将家族企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全美知名的地产大亨。他深谙“朝中有人好办事”,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政商关系网,甚至“身体力行”商而优则仕,曾几度表态参选总统及州长,但一直都被认为只是“有钱就任性”的“玩票”而已。
柯文哲1959年生于台湾的新竹市,祖父曾因2.28事件被国民党拘禁,2003年陈水扁还为其祖父颁发“2.28回复名誉证书”。父亲当过国小老师,后转行经商。柯文哲1983年毕业于台大医学系,以全台第一的成绩通过医师考试,成为台大医院的外科医生。柯文哲长期从事急诊与重症加护工作,逐渐成为台湾重症加护领域的医学权威。
按照传统思维,柯文哲和特朗普都绝无机会问鼎权力的高峰,因为他们都属于典型的“非主流”。特朗普行事高调、常言行出位,被贴上“生活招摇的暴发户”、“善于作秀的富翁”等标签。2012年特朗普竞选总统半途而废,他解释是发现候选人必须与太多陌生人握手,有可能“感冒”。去年参选以来,特朗普不改大嘴本色,常常语出惊人:他指责墨西哥移民带来犯罪、毒品;表示将致力于恢复水刑等严酷审讯手段,用以应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威胁;福克斯新闻女主持人凯利对其提出尖锐问题,特朗普就暗指她“在生理期所以脾气暴躁”。《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描绘特朗普:就性情而言,“他爱说大话、反复无常、虚荣浅薄”;就政治而言,“他随心所欲地臆造出自己的事实”;就外形而言,他最突出的特征包括“眉头紧锁,翻白眼,噘嘴”。“他爱说短句,声音尖锐”,“强迫表现癖构成他男子气概的一部分”。
而在柯文哲身上,似乎也能找到特朗普的影子。柯文哲也自称“说话很白目(不识相,乱说话),不会看人脸色,在医院就是有名的‘大炮’,因为这个记者很喜欢采访我”。当年柯文哲替陈水扁争取保外就医时表示,“陈水扁在监狱中死掉会造成社会混乱,回家死掉算陈致中(陈水扁的儿子)的账”;还在独派团体集会上大骂“国民党把台湾当旅社,直接在床上大便就跑掉”。柯文哲对其自走炮式言论毫不避讳,公开表示“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患有亚斯伯格症(轻微自闭症)”,“小时候我就是个怪咖”。
假戏真做还是弄假成真
按照传统观念,特朗普与柯文哲的表现都有些离经叛道,但他们却又能在政治丛林中闯出一片天,这到底凭的是什么?他们究竟是“误入丛林的小白兔”,还是大智若愚“不走寻常路”?
特朗普与柯文哲的崛起是社会脉动的反映。有评论认为,“特朗普现象”是美国贫富差距悬殊与社会两极化的结果。但仅从经济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说服力不足。因为从2010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从10%降至5%,连续72个月创造超过1400万个新就业岗位,无法享受医保的公民数量减少到历史最低值。特朗普之所以大受欢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中潜藏的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传统。美国很多中下层民众、产业工人对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不适应,感到很焦虑。特朗普鼓吹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以及其白人富豪的形象,为美国国内的民粹焦虑感与种族主义情绪找到了宣泄出口。
台湾社会近年来的民粹主义和族群政治也不断发酵。在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中,青年学生冲击公权力部门、瘫痪民意机构,反而以“公民抗命”、“造反有理”为由而被视为英雄之举。台湾族群分野的形成,也是因为民进党等本土政治势力为打破国民党独大局面,将国民党塑造为“压迫”台湾人民的“外来政权”,以本土化的“台湾民族主义”来质疑国民党的“中国民族主义”,构建了本省人族群意识。柯文哲之所以成功当选,不能否认他是借助了“太阳花学运”后岛内高涨的民粹主义,将对手连胜文贴上“外省权贵”、“靠爸族”的标签,导致基层民意发生逆转。
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反感和不信任。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陷入国际、国内的双重治理困境,普罗大众对传统政治精英领导国家的能力流露出越来越多的不满和质疑。特朗普虽是富豪,他却能“左右开弓”,既提出了对企业家的保护主义,示好工业资本主义,又炮轰华尔街,维护美国工人阶级利益,还攻击拉美裔和穆斯林移民。其对传统政治家和精英阶层的尖叫和“掌掴”,让底层民众感到异常兴奋和解气。
再看柯文哲,他的成功当选也归功于其适时利用了选民对国、民两大党的不信任。国民党在执政后期声势低迷,民进党又始终难以在两岸政策、“统独”立场上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在国、民两大党满意度普遍偏低的大背景下,拥有无党籍光环的柯文哲的出现,使民众眼睛为之一亮,成为许多“投国民党不开心、投民进党不放心”选民的选择。
擅于经营媒体对特朗普和柯文哲崛起功不可没。在现代社会掌握媒体话语权对于候选人至关重要。特朗普财大气粗,又极具表演天赋,成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再加上新媒体的出现,让传播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传播趣味更多由普通人群决定,内容也就更加通俗、浅显,这让言语出位、喜欢标新立异、极端化的“特朗普们”如鱼得水。加上共和党长期大肆抨击奥巴马,这种“打马(奥巴马)”宣传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特朗普今日的声势。
媒体策略成功也是柯文哲赢得台北市长选举的重要原因。在起步阶段,柯文哲将自身定位为“医学专家、政治素人”,这一定位使其在施政理念上的失误与失言更易得到谅解,他甚至对“个人污点”选择性遗忘,“报喜不报忧”。相反,国民党内民调最高的连胜文被定位为“专业的经理人”,此外他又背负权贵子弟的包袱,被媒体“用放大镜检视”。柯文哲还敏锐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台湾年轻人参与政治的方式已发生改变,他们要“将政治变成好玩的游戏”,于是他积极通过岛内影响力最大的网络论坛推出“乡民有约”等活动,与网民互动,引起数十万网民的关注。此外,民进党长期对马英九及国民党阵营的媒体攻势,也助了柯文哲一臂之力。
来源时间:2016/4/15 发布时间:2016/4/15
旧文章ID: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