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财长:如何认识中国崛起美国需补课 勿作茧自缚

作者:  来源:环球网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文章,原题:理解中国崛起的现实

  数世纪以来我们首次看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达到同一水平。未来数年内,中国的经济收入、贸易需求很可能占到世界1/3乃至一半的比重,与此伴随的是中国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加。

  我上周结束中国之行时发现了一个悲哀的现实: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短期和中期对华政策目标和管控合作与争议的制度性结构,世界仍缺乏广泛的认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适时地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但是这需要植根于一个新型的、或者至少是经过与时俱进地更新的国际经济结构。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美国和全球社会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在经济上获得的成功,从而确定其对华政策。到底是应该视其为全球繁荣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和政治发生积极变化的驱动力,还是应该将其视为全球威胁,并对其加以打压遏制。这是北京提出的问题,也是贸易保护者与政客们激烈争吵之外更高一层的问题。

  极少表露排外情绪或激进观点的美国外交事务委员会近期却发布了一份不寻常的报告。该报告批评美国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内阻挡中国的努力不够,要求美国采取包含故意排除中国的“新的优惠贸易安排”内容在内的“制衡策略”。奥巴马政府主导的狂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思想,希望以此提高对付中国的竞争力同时打压中国在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上的影响力。

  世界很难在抑制中国经济表现的政策目标之上期待得到北京的经济合作。从习近平主席最近访问英国时受到的高规格接待可以看出,美国如果拒绝在经济上同中国合作,它可能将自己孤立于传统盟友。如果中国的经济表现出现严重衰退,美国的制衡策略可能引发民族主义色彩的反制措施。这些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于中国经济行为没有担心的必要,也不是说这些目标都不必追求。我要说的是,美国应当继续坚持共同增长和繁荣的目标。

  其次,中国正面临意义重大的经济政策选择,而这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财富持有者希望向海外多元化配置资产的背景下,像美国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要中国同时推进市场自由化和货币升值是不符合逻辑的。中国维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所采取的必要改革措施势必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放缓。这将降低中国的进口需求,同时提高中国的贸易顺差。

  理性的政策对华需要分清短期与长期矛盾、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当世界认识到其最深层利益有赖于中国采取更有力的改革而非相反,这时世界更有可能获益,即使为此中国对外需求未来20年内会有所下滑,甚至可能采取一定的汇率贬值措施。

  最后,我们还面临着机制建构的问题。在过去一年来,我们看到亚洲贸易一体化的一项重大举措(TPP)缺少了中国的参与,同时一项重大亚洲金融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缺少美国的参与,这绝非吉兆。更糟糕的是,美国未能就提高中国在IMF的投票强提供过会批准表现出美国对全球现实的视而不见。要让全球经济重回正轨,一套中美两个大国均扮演恰当角色的国际机制迫在眉睫。

  在《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强调了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他指出:“未来的安危并不在围绕边界和主权的纷争之中,而埋藏于食物、煤炭和运输之中。”他倡导增进共同繁荣与合作的政策呼声遭到了危险的忽视,由此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今天,未来的安危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崛起和国际经贸的影响。希望我们能够找到妥善应对的智慧。(作者:劳伦斯·萨默斯 聂鲁彬译)

来源时间:2015/11/9   发布时间:2015/11/9

旧文章ID:6955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