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根:不输出“价值观”不能是大国
作者:马云根 来源:共识网
10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英国王室用最高级别迎接来自中国的贵宾。103响礼炮、皇家金马车、白金汉宫盛大国宴……但当长长的红地毯铺开,中英两国举杯同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心情复杂。
访英的举杯同庆,仿佛可以赶走访美所遭遇的一丝不快,美国没能接受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论述。更是连发出对中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言论和行动,令中国学者们倍感凉意。
不认同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中美两国领袖都是如此认为。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之说的是美国学者,推波助澜的是中国的学者。不认同修昔底德陷阱之说,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大国可以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二是,不认同对方具有大国的地位。美国没能接受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论述,再结合中国学者所下的碰瓷式的结论:“无论美国是否接受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论述,中美关系应该而且只能是新型的大国关系。”第二种说法应是无疑。
从中美G2到中英两国的大国关系,中国寻求着大国地位的认可与理解,中国学者为百姓提供的是,能够玩弄大国者即为大国。为此,学者们最为得意的是,当美国谈上帝时,我们同他讲“齐天大圣”,美国没办法,我们就是大国了。
中国寻求着大国地位的认可与理解,需要的是面对邻国而非本国国民。价值观是处理与邻国关系的,而历史观是要如何面对自己。中国不输出价值观,却要求他国给与中国大国地位的认可与理解,除了可以花钱买点面子,目前,还看不出可以有其他有效的手段来发挥。国内现在已把历史虚无主义,提升到一个危害社会的高度,就在于历史观是要如何面对自己。
中、英、美三个国家各自的价值观体系,英美同是普世价值观的坚定实施者,一个用西方的价值观攻城掠地,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成为了认同普世价值观的民主国家,一个是把西方的价值观保守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也使之成为英帝国的荣耀。中国则是通过建立内服与外用的三个价值观体系,处理内外关系。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用于经济交往的普世价值观体系;三是,用于对外交往的儒家王道政治价值观体系。
英国的国土不大,而英联邦国家的国土约合1880万平方公里,却是世界第一。能够依然维持英帝国的荣耀,将西方价值观的保守一面发挥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保守的一面是法制,体现的是英国的契约精神,英国从殖民地的光荣撤退,靠的就是英国的法律体系能够被接受。如:香港这个英帝国最后的殖民地,英国为香港留下英国的法律体系,现在香港的民众还是能以这套法律制度为骄傲。
美国是将西方价值观的民主、自由的一面充分发挥,几十年来,使世界上实施民主体制的国家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输出价值观的成果不菲。
能够输出价值观并能被输入国认可,这是作为有影响力大国的标志。价值观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确立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也能够使国与国的关系有法可依,不会随道德情感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输出的价值观是在要求,对内和对外的行为要相一致,并无内外差别,更不能耍两面派。
中国无法输出价值观,改革开放后又要融入全球一体化,采用的是一种价值观对接的方式。即:中国通过建立内服与外用的三个价值观体系,处理内外关系,逻辑错误但结果却有效,海内外的学者将其推崇为治理能力,而称为“贤能体制”。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的是,社会主义原则。二是,用于经济交往的普世价值观体系;对接的是,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原则。三是,用于对外交往的儒家王道政治价值观体系;对接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原则。以上三个价值观体系的作用,效果异常明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普世价值观只是在市场经济中遵守,过渡不到社会中,社会中倡导的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价值观本身是个历史观的体现,只是如今对外输出价值观时的应对之举,能够源自中国又区别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说服的是自己官员与百姓。
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口号的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其理论源自三个文件。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发布的《独立宣言》以及随后的《联邦党人文集》,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这三个法案将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原则。
中国的价值观做不到内外相一致的原则,法律也就无法为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没有法律支撑的核心价值观,根本就无法对外输出,是个没人可以信任的价值观体系。也就不可能为世界上任何组织提供秩序,制定规则也肯定被排除在外,成为能被认可的大国是个虚幻。
来源时间:2015/11/3 发布时间:2015/11/2
旧文章ID: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