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应如何周旋于中美之间?

作者:吉迪恩•拉赫曼  来源:FT中文网

  长期以来,英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建立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未来一周,英国政府将尝试构建另一层特殊关系——这一次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5天国事访问期间,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政府将竭尽全力给予习近平礼遇。这位中国领袖将成为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一场宴会的尊贵客人,他将在维斯敏斯特(Westminster,英国议会大厦)发表演说,他将在契克斯(Chequers,英国首相官方别墅)受到英国首相款待,并将在财政大臣的陪同下访问曼切斯特。

  习近平的访问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精心筹划,以便向中国国内传递积极的画面。但是,这些排场很可能被某些意外的情况打乱。美国海军已经放话,打算在今后几天在南中国海挑战中国的领土主张。近几个月来,北京方面一直在巩固这些主张,实施“填海造岛”活动,建成了一些人工岛屿,其中有些还建造了简易机场。美方预计将航行至这些新岛屿的12英里范围以内——以此表明美国不接受中国在太平洋确立了新领海的立场。

  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就在中国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互不相让的同时,习近平和英国女王在伦敦觥筹交错。即使时机没有那么尴尬,事实仍然会是,中国国家主席访英的大背景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安全危机。

  习近平或许有理由问自己:为何要在中国周围海域危机升温之际参观曼城足球俱乐部?但是,接待他的英国东道主也应该向自己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英国的盘算似乎是,其可能与中国建立一层新型“特殊关系”,而不危及英美之间的传统“特殊关系”。本周的事件应该促使英国官员更加认真地思考这种假设。

  习近平在美中之间紧张加剧的大背景下访问英国,这一事实本来可以被认为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巧合——如果不说它符合一个模式的话。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成为首个加入由北京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西方大国,震惊了那时对亚投行采取回避态度的美国。英国的决定为其他欧盟(EU)国家竞相加入亚投行铺平了道路——同时使美国遭受了尴尬的外交挫折。奥巴马政府一名感到挫败的官员指责英国政府“不断迁就”中国。

  英国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最近的访华之行,强化了英国将竭尽全力迎合中国的看法。奥斯本甚至前往了中国较为动荡的新疆省——在那里,中国政府被指责在与维吾尔分裂分子的斗争中实行了过于高压的安全政策。

  奥斯本很明显是英国政府拉拢中国努力背后的推动力之一。他相信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对英国未来的繁荣至关重要,并正在推动一系列倡议——包括中国投资于英国能源行业和基础设施、以及让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扮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角色。

  英国政府也许觉得,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与中国的商业关系,同时忽视太平洋的安全问题。太平洋距英国很远,英国在那里没有海军力量。然而,随着美国逐渐将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应对中国的崛起上,这项战略很可能会越来越成问题。

  英国面临的危险迄今之所以很容易被推到一边,是因为美国和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外交。例如,如果卡梅伦得罪了中国——比如他见了达赖喇嘛(Dalai Lama),他会被明确告知,此举会有后果——会晤被取消,商业协议落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英国在亚投行的问题上惹恼美国时,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商业和安全纽带并未立即受到损害。

  但是,就此假设英国永远不会为此付出代价将是错误的。英国在安全上仍然深切依赖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美国占北约(Nato)军事支出的比例已经达到75%——而英国的国防政策基于这个联盟。英国安全政策的其它核心方面——从情报共享到核武器——依赖于美国的合作。然而,如果英国削弱美国对华外交政策——或只是刻意地采取中立姿态——美国政府肯定会注意到。下一次英国面临安全危机时——无论是在利比亚还是在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它或许会发现华盛顿提供的帮助和同情心比正常情况少得多。

  卡梅伦政府需要更深入地思考这些两难。在这层意义上,习近平此次访问英国的时机再好不过。

  译者/何黎

来源时间:2015/10/20   发布时间:2015/10/20

旧文章ID:658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