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一带一路”与地缘政治
作者:庞中英 来源:联合早报
“一带一路”也许是最牵动地缘政治变动的因素之一。
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要得到落实都要克服对外政策引起的国际政治问题,包括地缘政治挑战。“一带一路”的产生和进展已经产生、引起了不少重大地缘政治挑战。没有“一带一路”,中国面对的地缘政治挑战是一回事,而有了“一带一路”,中国面对的地缘政治挑战则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由于“一带一路”,中国面对的地缘政治挑战更加复杂了。
从积极的角度看,作为对外投资和共同发展计划,“一带一路”在理论上能够缓解、甚至解决中国的地缘政治困境(如改善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关系),但是,姑且这一假定是否最终成立,人们可能恰恰忘了,“一带一路”在带来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带来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例如,“一带一路”可能对东盟(亚细安)在东南亚范围内的一体化(地区整合)带来至少某种解构作用,即不是带来东盟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而是东盟经济的分化。
当然,东盟尚未是欧盟那样的单一国际行动者,即使没有中国的“一带一路”,“东盟经济共同体”可以在形式上成立,却在实际上还不是。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则一样起到了解构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一些东盟国家中的东南亚地区主义力量对“一带一路”和TPP都是警觉、担心,甚至是抵制的。
所以,从消极的角度看,在实践上,“一带一路”加强地缘政治困境,而不是解除地缘政治困境。
一些中国的地方(省),尤其是一些经济大省——中国在国际上的地方行动者,只推动本地和其在地公司企业“走出去”的经贸战略,却忽视、漠视来自中国这样的大国的地方行为面对的地缘政治风险。
当前,全球外交和外交研究界相当地认为“地缘政治(强权政治)回归”。“地缘政治回归”是最近五年的世界政治形势特点之一。如果这一局势在未来数年继续,在贯彻“一带一路”时,中国就必须更加估计地缘政治风险,要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经常的、深刻的专业评估。当然,不能因为地缘政治风险而止步不前,因地缘政治风险在国际体系中不会不存在。
另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有必要以“去地缘政治化”为外交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给因为“地缘政治回归”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尤其是公司企业、个人以希望。
“一带一路”到底如何降低地缘政治风险?这是一个根本的挑战。中国外交今后为配合“一带一路”的落实,要以降低和消除地缘政治风险为新的外交政策目标。
不幸的是,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中国是这个“地缘政治回归”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的部分,即地缘政治的回归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国的复兴(重新崛起)。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必然具有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但同时,中国在“地缘政治回归”中也非被动,而是占据某种主动性。如果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动化解和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同时在与一系列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关系中,主动不搞地缘政治,国际合作得以进行,并克服地缘政治。
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与以往不同,这里的地缘是上天入地的,即包括海洋、极地、网络和外太空。对中国来说,若继续和持续推动海洋立国,则海洋将是影响地缘政治局势的最重要因素。本来英美日、澳大利亚等已经控制了世界海洋秩序,如新加坡这样的中小国家也在世界海洋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但当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时,担心旧的海洋格局因此被打破,美日等海洋超级大国与中国的海洋冲突就将愈演愈烈,除非中国不再考虑成为海洋强国。
有人从传统地缘政治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没有地缘政治冲突。这是错误的。中国和欧洲一样存在地缘政治差异。不是只有领土或者领海的邻居才有地缘政治问题。美国不是亚洲国家,却在亚洲的“存在”(presence)很大。
有人认为大国关系是地缘政治的中心,但是,仅仅把握了大国关系并不等于把握了地缘政治。中美关系能否进入良性循环,重建和重塑而转型为真正的“新的大国关系”,则取决于中国与一系列中小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各国)等的关系。
中国一度过分重视大国,重视“大国关系”。有必要努力改变之。“一带一路”所涉国家主要以中小国家为主。如果“一带一路”也代表了中国更加重视世界体系中的小国,重视“小国关系”,则有助于改善地缘政治环境。
联合早报网
作者是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时间:2015/10/18 发布时间:2015/10/16
旧文章ID: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