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研究要警防假大空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来源: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自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发表“丝绸之路”的讲话以来,“一带一路”迅速成为近几年来社会中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总体而言,“一带一路”设想既切合了中国崛起的历史大背景,又适应了中国资本、产能、人员输出的时代主旋律。

  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只有短短2年,它在战略定位、具体内容以及实现步骤上都仍然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厘清的地方。这些不够清晰的领域往往导致了思想界与社会舆论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并让中国的“一带一路”研究在许多时候呈现出“假、大、空”泛滥的乱象。

  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水分满满的宏大叙事。一方面,由于事涉国家大政,许多顶尖学者或业内专家,或对面对公众发声顾虑重重,或为应景泛泛而谈,造成了四平八稳的空话在主流媒体上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渴望耸人听闻的“爆点”与“焦点”的市场化媒体又和许多渴望一夜成名的江湖战略家共谋社会关注,造成了泛滥成灾、耸人听闻的标题党现象。

  如果说前者还只是让“一带一路”的研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灌水”,后者则是制造假问题、伪问题的“贩毒”。中国社会目前实在有太多添乱的江湖“国师”,很多人在几乎完全不了解“一带一路”的情况下,用一种前现代的帝国主义甚至是殖民主义思路去煞有介事地解释“一带一路”,活脱脱地把“一带一路”演绎成中美争霸战略,甚至是中国的扩张战略。

  尽管在很多时候,这些言论在国内也就只是博人一笑,最多让人回忆起“中国可以说不”、“持剑经商”之类的图书营销。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像“一带一路应该放弃韬光养晦”、“一带一路是驱美战略”、“一带一路需要考虑军事力量走出去”等,将“一带一路”理解为中国大国扩张,甚至主张武装输出的文章,却的确在外界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对“一带一路”的警惕与反弹。应该说,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有关机构对“一带一路”宣传出现降温,强调“一带一路”是倡议而非战略,都与此不无关系。

  在目前国内高校、智库、研究单位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中,干货太少,脱离社会需求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短板之一。我们的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往往都不具备实践价值,难以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切实的指导。这其中当然有“一带一路”推进的时间较短,我国相关人才严重缺乏缺乏的原因,但也有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智力、财力、人力相互分割、严重脱节的体制性问题。

  会说的不会干,会干的不会说,更糟糕的是,会说的还往往看不上会干的,很多时候基本上是看着地图“开炮”。一些缺乏一线经验的专家用以看衰“一带一路”的所谓重大问题,其实都是在实践中早已解决的问题,甚至从来没有在现实中成为过问题。

  “一带一路”是项需要几代人扎扎实实推进、落实的大工程,它最要不得的就是“急功近利”。组织几个专家考察几个月,就要去制定针对一国的策略,本就是非常轻浮、孟浪的事情。美国人为了评估页岩油的战略影响,在几年中往海湾地区派了上千名调查人员,而我们一些“一带一路”的研究,却是组织几个人用上几周走上一串的国家。这种走马观花别说是为国献策,就是作为旅游心得,也显得不够诚意。

  更糟糕的是,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中,唯上不唯实甚至巧言媚上已经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所谓的顶级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既没有具体内容,也没有战略设计,其丰硕的成果就是“一带一路就是好”、“外国朋友热爱一带一路”的普大喜奔,哪怕就是表演,这样的演技都显得浮夸。

  我们对待国家战略当然要有正确的立场,但是不能仅仅提供立场。实事求是地来说,“一带一路”的提出,的确体现了我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但是让高瞻远瞩成为现实的踏实工作,显然比用大话、空话来论证领导的高瞻远瞩,更有现实的意义。

来源时间:2015/10/16   发布时间:2015/10/14

旧文章ID:6536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