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乐:习近平访美推进中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作者:王志乐  来源:共识网

  习近平主席访美引起全球关注。在紧张的访美日程中,习主席向全球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息,包括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将坚持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以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中,习主席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清晰地表达了18大以来中央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这一国际投资合作方面的新思路。习主席访美推进了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1. 重申利用外资政策不变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外资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媒体宣传中不时出现一些质疑和否定外资作用的杂音;有的政府部门在外资政策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摇摆,例如对外资企业是否自主创新企业的认定,政府采购出现了排斥外资企业的做法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一些跨国公司担心在华经营的前景和质疑我国外资政策。

  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John Huntsman)表示:“在我关注和参与建设美中关系的35年中,从未见过商界——美中关系的民间支柱——的态度如此消沉过。”(金融时报9月26日)

  习主席访美前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华尔街日报记者一个问题是:“很多在中国有大规模投资的美资以及其他外资公司都反映近年来在华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很多政策都会大幅向他们的中国同行业竞争者倾斜,因此对他们产生不公平影晌。美国商业团体多次提到诸如思科这样的美国信息技术公司常常会成为类似不公平政策的受害者。您如何回应这样的质疑?您对外资公司的期待有哪些?”

  在对华尔街日报记者书面回答中,习主席指出:“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吸收外资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宝贵的管理经验、众多的国际化人才,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习主席这里明确提出了外资政策、外资权益保障和为外资提供服务的方向三个方面不变。

  9月22日习主席到达此次访美第一站西雅图。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演讲时,习主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再次明确外资政策、外资权益保障和为外资提供服务的方向三个不变。

  在这次演讲中,习主席还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如何保障外资企业的利益。习主席指出:“中国尊重非歧视性规则的国际营商惯例,遵守国民待遇等世贸组织原则,公平公正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欢迎跨国公司同中国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我们将及时解决外国投资者合理关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保护好知识产权,为我们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里,习主席提出从法律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抓住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营造企业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关键。

  在华盛顿与奥巴马中统会谈时,习主席又一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

  习主席在访美期间重申中国的外资政策、外资权益保障和为外资提供服务的方向三个不变,并且提出从法律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和市场环境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35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一直存在两种思维和两种政策的博弈。引进外资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革开放各个重要关头,对于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批评和质疑始终存在,迄今为止一共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争议。

  (1)80年代初期争议的焦点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参与了我国最初的引进外资的工作。他回忆80年代初的情况时写道,北京引进外资建立合资饭店招来许多批评。有人认为“建合资饭店?与外国资本家联盟一起赚中国人民的钱?这是阶级立场问题!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建饭店,非要交给外国资本家?简直就是卖国主义!”李岚清同志认为“当时所争论的还不仅仅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问题了”。(见李岚清《突围》243页)

  (2)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争议的焦点是“姓资姓社”

  1989年政治风波以及苏联解体等国内外事件对我国带来重大影响。一些人质疑改革开放,认为利用外资导致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一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明确指出:“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 373)。

  (3)2001年前后争议的焦点是“入世还是不入世”

  一些人认为,加入WTO,将是中国产业遭受外国公司的冲击,中国的各个产业和企业将被冲垮,因此反对中国加入WTO。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入世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外资企业全面进入中国,而中国本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各个产业迅速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在全球的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对外资的质疑往往导致对外开放的停滞。30多年来,党中央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阻碍开放和引进外资的错误思潮进行纠正,坚持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与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完全吻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于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市场出现和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都处在世界的前沿。放眼全球,还没有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同中国这样把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潮流结合的如此紧密如此合拍。正因为顺应潮流融入潮流,并且与经济全球化潮流紧密结合,同步发展,我们才抓住了世界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机会。中国成为吸纳全球资源最多最及时的发展中大国,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通过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实现了以和平的公平的市场交换的方式获取全球资源,在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上增添了崭新的一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和在华取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人们再次对于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的作用产生质疑。近年来,媒体上发表了一些对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的质疑和批评。一些人对外资工作提出批评,认为中国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认为外商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这些批评的一个焦点在于如何定位外资企业,批评者认为外资企业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心怀叵测的外国企业。因此出现了又一次在外资政策上的争议。

  习主席访美重申外资政策、外资权益保障和为外资提供服务的方向三个不变,体现了中央坚持和延续了35年来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习主席重申外资政策不变,从而纠正了近年来在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问题上出现的舆论混乱和一些政策摇摆,将对中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强有力的推动。

  2.  积极推动扩大对外开放

  习主席在访美期间不仅提出外资政策等三个不变,而且明确提出要在现有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9月23日,在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发言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中国正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中美双方正在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协定将在更大程度上放松中美市场准入限制,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这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方向,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从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入世以及兑现入世承诺事实上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开放倒逼改革,促使我国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加以改革,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进入全球500大排名的企业;我国各个产业迅速壮大,不少产业的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国民经济总量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认为我们对外开放已经完成,他们看不到进一步开放的目标。有的人甚至认为中国开放已经过头了。在这些思潮影响下,我国对外开放事实上出现停滞和摇摆。其实,我们现在面临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如何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此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扩大开放需要创新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是中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主要对象。但是跨国公司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这一传统理论一直影响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其实,从1992年全球市场出现以来,跨国公司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他们从过去的跨国经营转变到全球经营,他们的管理结构则从中心辐射式管理转变为全球网络式管理,他们承担的责任也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承担经济、社会和环境以及合规的全面责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规模超过了总部所在国。跨国公司正在转变为全球公司。全球公司与投资所在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交汇,进而构建了利益共同体。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公司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例如对中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对中国信息安全带来的隐患,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新型跨国公司即全球公司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助力我国和平崛起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访美期间举行了中美企业家座谈会。IBM、迪士尼公司、陶氏化学、波音、微软、亚马逊、星巴克、思科、杜邦、伯克希尔·哈撒韦、通用汽车、苹果、霍尼韦尔、凯悦酒店、百事、沃尔玛、福特汽车、威士、高盛、联邦快递等20余家美国著名跨国公司/全球公司参会。其中,IBM、微软、苹果和思科等公司不久前还被一些人批评为有害于中国信息安全的企业。美国企业负责人就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经济合作、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市场准入和两国政府的投资审查、跨国并购、低碳经济、产业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中美产业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发表了看法。

  习主席出席此次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习主席高度评价两国工商界长期以来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习主席指出,中美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双赢的。美国企业在华活动和中美企业合作,为中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主席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中国正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中美双方正在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协定将在更大程度上放松中美市场准入限制,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这符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方向,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习主席在访美期间,积极推进扩大开放的努力还集中体现在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进程。

  中美BIT谈判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一协议的达成能够为两国企业对外投资构建起更加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中方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赴美投资及其他一些与贸易投资相关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美国则更关注法治、市场准入、标准的制订、知识产权的执行等等。经过多轮谈判,中美双方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透明度和标准制定等核心议题上仍存在分歧。

  习主席访美期间就中美投资协定与美方进行了积极磋商并取得积极成果。从已经公布的中国方面的成果清单看,两国领导人在BIT问题上还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中美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正在进行中的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业已取得的进展。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这一点表明,两国领导人在强力推进BIT谈判上取得共识。

  显然,习主席访美期间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将加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中美投资协定的签订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

  3. 全面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主要是一个投资输入国。对外投资还很少。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不同,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已经与引进外资持平,对外投资实际数量已经超过引进外资,中国即将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已经进入了投资输出与投资输入平衡的“新常态”,而这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

  30多年来我国民众和一些政府官员形成的基本上是投资输入国思维。投资输入国关注如何保护本国产业以及通过引进外资获取更大经济利益。因此往往对外资准入、股权比例、投资期限、利润转移等问题加以管制或限制。而投资输出国则关注本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安全与收益,要求投资输入国开放市场、给本国企业投资以国民待遇,加强对本国投资者的保护。显然投资输入国思维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策体系显然难以适应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出现的这一历史性转变,也难以适应十八大以来中央新一轮高水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进改革开放。中央不仅坚持外资政策不变和扩大引进外资的领域和规模,而且积极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从过去被动融入全球价值链转为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主动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等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在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型。

  习主席访美前领导制定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指出,“大力培育开放主体。完善国有资本对外开放的监管体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支持国内企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换言之,我们不仅要引进国外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而且要培育源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在此次访美期间习主席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在访美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习主席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同时提出:”希望外国市场的大门也能对中国投资者敞开。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

  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中美双边投资谈判是在中国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持平甚至超过引进外资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进行的。习主席站在中国领导人从未有过的全球化新高度与美方领导人会谈,在扩大引进外资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外交部官员介绍,在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双方达成的主要共识在于,美方承诺,欢迎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投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给予和其他国家投资者一样的待遇。美方重申其开放的投资政策以及依法公平公正对待所有投资者的承诺。美方的承诺表明,美方支持中国企业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在美投资享受国民待遇。

  安全审查是影响中国企业进入美国投资的一个重要障碍。经过会谈,中美双方承诺,其各自关于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在美方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程序)的范围限于属于国家安全关切的问题,不通过纳入其他更宽泛的公共利益或经济问题将审查范围泛化。双方承诺,其各自的国家安全审查对于被审查的每项投资,无论其来源地都按照法律适用相同的规则和标准。当一 项投资存在国家安全风险时,双方将尽可能快地通过各自审查程序解决风险,包括在合理且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缓和措施,而不是禁止投资。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安全审查仅适用于其审查制度建立后开展的投资。当一项投资在中国或美国通过国家安全审查程序后,如投资方按照审查通过的方案完成了投资,则该项投 资在通常情况下不应被再次审查。双方承诺,在各自的国家安全审查中,不将非投资方提供的信息用以与国家安全无关、促进投资方竞争者商业利益的目的。中美双方承诺,未来就两国国家安全审查的有关问题继续开展交流,包括各自国家安全审查程序的范围、各自国家安全审查程序中非投资方的作用。

  从中美双方取得的相互理解与共识看,习主席不仅促进了中国扩大对外资的开放,而且推动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开放。习主席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习主席访美重申了外资政策不变,积极推动了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显然,习主席推进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必然倒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而推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时间:2015/10/4   发布时间:2015/9/30

旧文章ID:6299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