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奥会”怎样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来源:凤凰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美进行国事访问。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并不顺利。如果双方不共同努力、相向而行,而是坚持自说自话、渐行渐远,冲突到来的危险可能越来越高。所以,此次“习奥会”能否实质性推进增信释疑,受到各界瞩目。
要想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良性运作,有几个层面值得观察。首先是能否实质性推进经济的共生共赢。
现阶段的中美经济关系,正处于贸易居优向全面合作深化转型的阶段。建交三十多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200倍,虽然两国仍未开启自由贸易区谈判,但彼此对对方处理纠纷的态度和表现,都有了不少的经验。
但随着中国对美商品输出科技含量的提升、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激烈化,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还有可能进一步走强,这对于中美互信而言,谈不上什么积极影响。一些大选参选人所谓“中国抢走美国人饭碗”的言论,大体与此有关。
相对而言,投资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塑造更高端一些。比如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拿下美国西部高铁快线,更容易让中美经济和社会系统产生实质性的汇聚和交融,更容易培育出合作共赢的新增长点。
此次“习奥会”期间,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如果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彼此给予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那么对于促进中美经济关系的平衡、使之真正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其次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社会的反华情绪。除了经济、政治等层面的因素外,近年来中美在人文和社会交流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中国移民文化大规模输出美国,赴美留学、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和美国当地社会摩擦、冲突的几率增大,在普通美国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十八大以来中国力度不断加大的反腐行动,同样与美国社会出现了交集。中国官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美国递交了红色通缉人员名单,要求美方予以协助调查。但中美司法合作过程中,由于司法传统、认知差异等的不同,向前的步伐艰难缓慢。
总体上,中美两大社会系统之间的距离,正在由隔海望远走向近在咫尺,消化其中的矛盾、摩擦和误解,需要时间,也需要高层互动的战略指引,需要谋求规则的相容和共建。这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中必须面对的“高位政治”问题,也是这一关系模式顺利运行的保障。
在双方国际地位、经济发展不对等的条件下,中国在规则制定权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凭借双方领导人的频繁接触和共同努力,就现有规则的创新和完善取得一些共识不是没有希望,执行中(或无规则领域)的一些问题也有望及时得到沟通消解,不使其成长为冲突或痼疾。此次“习奥会”期间,中美有望达成和签署网络军备控制双边协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面向未来,预设规则,比出现大问题再讨论解决办法强的多。
美国的“反华”声音由个别诉求成长为一种社会情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遭到排斥和空洞化,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美国政治和社会系统自身矛盾所造成的。但是,要想让这一框架有生命力,中国就必须做好全方位努力、从两国社会对接的各个环节发现和消解问题的心理和行动准备。国家领导人带领庞大的政商团队出访,是营造对外关系向好发展的通行做法,既有利于宏观拍板、把握大局,又有利于微观对接、培育新生长点。
来源时间:2015/9/24 发布时间:2015/9/24
旧文章ID: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