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东守、西进和南进”战略
作者: 来源:读者评论
一、“东守战略”与美国“亚太再平衡”
2011年,中国战略学界的“西进”和“南进”战略之争的关键背景,就在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战略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梦想构成巨大障碍。美国战略调整不但恶化中国东部周边环境,也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重返亚太”的构想。希拉里在2011年10月《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和未来十年亚太战略从理论上做了全面阐述。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新加坡出席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议”将“重返亚太”战略改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要旨是,美国海军将从2012年至2020年把10%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转移到太平洋方向,即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帕内塔提出的“亚太再平衡”其核心内容而言: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虽然奥巴马政府一再否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但中国国内学者和民众,还包括不少国外学者都毫不怀疑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甚至一些美国学者和政客也毫不隐晦宣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针对中国。唯一分歧就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是“遏制”和“围堵”中国,还是在“防范”和“制衡”中国。
目前美国战略学界有两方面看法:一类对中美关系现状和前景感到悲观,主张对中国进行冷战式全面遏制,或者为战争做准备;一类对中美关系总体乐观。他们中有的继续期待通过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倒逼中国改革,从而促使中国成为西方式的国家;有的则认为,中美矛盾不是主要方面,两国利益广泛交融,只要克服相互误判和猜疑,就能继续保持中美关系上升势头。而美国卡特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丁咚先生则认为:中美关系不是越来越接近美国头号中国问题专家戴维•蓝普顿教授所说的临界点,而是已经跨越了临界点,中美遏制和反遏制已成为一个既定事实,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次冷战”时代。而笔者认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还处于造势和布局阶段,目前尚处于“防范”和“制衡”中国阶段,但随着和中国冲突加剧,其随时可以转换到“遏制”和“围堵”中国的状态中。
笔者认为,美国转向亚太的战略调整,很可能是从2010韩国的“天安舰事件”开始具体实施。虽然韩国政府认定“天安舰事件”为朝鲜所为,但至今韩国政府一直没有拿出确实的证据,韩国国内也一直有天安舰实为美国击沉的说法。从结果看,天安舰事件使从金大中、卢武铉执政时期一直不断改善的韩朝关系受到重挫,美韩军事同盟得到强化,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恶化。可以说“天安舰事件”最大的受害者是朝鲜、韩国和中国,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和日本。
2012年的“钓鱼岛国有化”事件,2012年7月,野田佳彦政府以防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冲击中日关系为由,宣布将钓鱼岛“收归国有”。野田佳彦政府的购岛行为打破中日两国政府三十多年来“搁置钓鱼岛主权争端的默契”,置中国政府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中。之后,中国政府也借机打破三十年来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一举突破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形成中日双方相互控制的局面。仅就钓鱼岛的控制权而言,显然中国是取得重大突破,而主动挑起钓鱼岛争端的日本遭受挫败。但放到整个东亚和亚太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中看,中日都是日本“钓鱼岛国有化”事件输家,而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集团和美国成了赢家。现在回顾整个事件,我们会发现当时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故意将宣布购买钓鱼岛发布会放在访问美国的期间,而之后整个事态发展几乎按石原慎太郎事前设计轨道进行,这种精确设计冲突事件和引导事件发展的能力,确实超过石原慎太郎的个人能力。这其后是否有美国参与,目前看十分令人怀疑。钓鱼岛国有化事件重挫自民主党上台后急剧改善的中日关系,使充满希望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夭折。并且间接促使整个日本社会右倾化步伐加快。右翼代表人物的安培晋三上台后,通过不断强化和中国对抗,加快日本社会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主动担当美国制衡和遏制中国的急先锋。
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潟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潟湖内的中国渔民,幸运地是被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从2012年4月,双方船舰在黄岩岛海域对峙了数个月之久,中国政府实质控制了黄岩岛和周边海域。而菲律宾则要求自己的渔民远离黄岩岛海域以避免与中国海警船的冲突,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曾公开承认黄岩岛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下。中国这种借对方挑衅而实质性控制争议岛礁的模式,被中国战略学界得意洋洋的称为“黄岩岛模式”。自黄岩岛事件后,中菲关系开始急剧恶化,而美菲军事同盟得到空前强化,美国借此加快军事上重返南中国海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看,“黄岩岛事件”成了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国实际上在周边争议海域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不对周边争端国的不断挑衅做出回应,周边争端国家就会利用中国克制,不断蚕食中国的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如果中国做出强硬回应,又成了美国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借口和抓手。
2014年5月2日,中国企业所属“981”钻井平台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钻探活动,旨在勘探油气资源。前后作业海域距离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岛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均17海里,距离越南大陆海岸约133至156海里。中方作业开始后,越南方面即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作业,冲撞在现场执行护航安全保卫任务的中国政府公务船。由于中越在西沙围绕“海洋石油981”号的激烈对峙,越南国内爆发了大规模反华示威游行,在越南的中资企业也成为越南示威民众的攻击目标,导致不少中方员工受伤和死亡。该事件现在回头重新审视,笔者同意一些学者观点,中国在中国认为没争议的西沙水域设置“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个正确的战略决定,而且是早应该做的,但中国此举的时机和手法确实存在问题。1992年中国国家海洋石油公司与美国克瑞史东能源公司(Crestone Enesgy Co.)签约探勘南沙群岛万安滩附近水域之石油蕴藏,1994年中国实验2号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在面对越南的激烈对抗下,最终选择退出万安滩海域,终止和美国克瑞史东能源公司勘探合同。如果当初中国不是选择退让的话,今天中国在南海局面将有很大不同。越南之所以敢于在西沙海域大规模和中国对抗,一是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新的历史背景,二是有万安滩和中国对抗的成功经验和信心。越南料定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不敢轻易和越南开战,重演“88海战”胜利。客观讲,“981钻井平台事件”和“5.13反华事件”对美国而言应该是意外之喜,但整个事件发展到如此严重程度,是离不开美国“亚太再平衡”的历史背景。实际上,“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和“黄岩岛事件”都有同样历史条件和背景。“981钻井平台事件”和“5.13反华事件”撕开了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友好面纱,暴露了中越两国之间矛盾的一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越南既借“981钻井平台事件”进一步强化自己海洋权益主张,又相当程度上是向美国交了倒向美国的“投名状”, “981钻井平台事件”后,美日都开始积极拉拢越南。
2016年台湾将开始大选,主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民党有可能失去政权,而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则很有可能胜选。过去有一个学界故意忽略的事实,从小布什执政以来,特别是陈水扁执政后期,中国大陆反对台独的一个主要伙伴就是美国。民进党在检讨上次蔡英文大选失败原因时,就是认为蔡英文模糊的两岸政策引起美国担忧,在大选关键时刻,遭到美国公开打压。而马英九也借机把蔡英文说出麻烦制造者,把自己塑造成两岸和平维护者。最终马英九为此加分不少,而蔡英文却因此失分不少,成了所谓“败在最后一公里上”。而今天民进党之所以认为自己稳操胜券,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小布什政府的亚太政策,从美中之间合作加防范的政策,改为接触加遏制的“亚太再平衡”政策,而否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势必将成为美国倚重对象。从目前台湾岛内“反服贸”和“反课纲”运动,以及李登辉公开的媚日言论看,一旦蔡英文胜选,台独势力有和美日反华势力合流的可能,目前台海和平稳定的局面势必将出现逆转。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危险——朝鲜,自金正恩上台后,原本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曾经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金正恩可能会改变朝鲜穷兵黩武的“先军政策”,效仿中国和越南走向改革开放之路。可惜,金正恩上台后就开始不断残酷清洗前朝旧臣,继续穷兵黩武的“先军政策”。这种十九、二十世纪巩固独裁统治的残酷手段,显然是悖离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潮流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倡,逆之则亡”,已经历时三代的朝鲜金家王朝很有可能像卡扎菲和穆巴拉克王朝一样突然间崩溃。鉴于朝鲜已经实际拥有核武器,并且其核基地紧靠中国,中国必须对朝鲜可能的突然崩溃做好万全准备。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的重述这些大家熟知的事件,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战略学界曾经正弥漫着盲目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在“钓鱼岛国有化事件”、“黄岩岛事件”和“981钻井平台事件”中都清楚可见,对朝鲜可能出现危险也熟视无睹。甚至在明年的台湾大选上,一些学者仍然把美国视为遏制民进党台独路线的重要考量。实际上,当我们把“天安舰事件”、 “钓鱼岛国有化事件”、“黄岩岛事件”、“981钻井平台事件”,甚至明年台湾民进党可能胜选的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我们将发现美国通过利用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固有的矛盾,有意制造和利用一系列事件,将曾经在冷战时期遏制和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重新强化了起来。再加之朝鲜体制越来越不稳定,使得中国在东方面临着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笔者认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无可厚非,但要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建设一只强大海军。建设一支强大海军,中国海军就要加速从近海海军向远洋海军的转变,中国不但要越来越多的东出西太平洋,还要西出印度洋,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海洋强国。这几年中国海军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发展速度远超过国内国外的想象。中国目前这种大力发展海军的方针,已经引起作为海上霸主的美国和海洋强国日本、印度的不安。这次南沙群岛的填海造地之所以引起美日强烈反对,其实就是美日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进行的反制。
多年前,笔者就认为中国应该优先发展战略核力量,而不是优先发展海军和航母。只要中国拥有美国一半的核打击力量,中国就足以在军事上遏制美国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和动用武力的野心,并且美国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巨大优势也将被有效对冲。笔者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海军方面,不论数量和质量有着很大差距。特别是在质量和人员素质方面,中国海军没几十年的发展和沉淀,是无法赶上美国的。不少美国学者和军人就公开放言,就希望中国优先发展海军和航母。鉴于中国在东部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糟,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外交的一大特征是“向东看”: 主线是近看韩国到日本,远看太平洋那一侧的美国,再看大西洋东侧的欧洲;副线是东南亚国家,也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以及大洋洲、非洲与拉美,而基本上“忽略”了“向西看”。目前欧盟经济正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中,而日本经济还指望中国经济来拉动。虽然美国目前经济复苏初见成效,但经济学界一直有人质疑美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也认识到其完全依靠金融和网络科技等虚拟经济的局限性,也在倡导制造业回归。况且,美国正在亚太极力打造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P),中国想继续过去那种主要依靠欧美日为出口市场的出口经济将越来越难。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从过去高速增长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期,这实际上是和我们过去主要依靠欧美日出口市场的出口经济,受到欧美日经济衰退的影响有关。
从中国东面看,美国在政治上利用中国和周边国家矛盾,不断强化其和韩、日、澳、菲、新等国的同盟关系,拉拢越南和缅甸,大有重新打造围堵和遏制中国的亚洲版“新北约” ;在军事上,美国声称要将60%的海空军事力量和最新军事装备放到中国周边国家,重新强化围堵和遏制中国第一岛链,企图将中国的军事力量困在第一岛链内;在经济上,美国极力构建排除中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阻止东亚自贸区建设,削弱中国的经济优势。另外,中国还面临着可能出现朝鲜崩溃和台独势力重新猖獗的严峻现实。所以中国目前要坚持建设海洋强国的东进战略不但面临很多困难,也很容易和美日发生正面碰撞。所以目前中国的现实选择就是在东面,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采取守势。在政治上,中国有必要改善和缓和与周边争端国家的紧张关系,避免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在军事上,在目前中国海军补偿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南海岛礁建设初具规模后,中国应转而消化和巩固这些已有成果,包括钓鱼岛的部分控制权,主动大幅降低海军发展速度,避免继续刺激美日神经。重审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时机性,避免过早和美、日、印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碰撞。经济上,中国只能尽量避免对欧美日的出口不出现大的下滑,同时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为此,中国今后对外发展方向只能转而“向西看”和“向南看”。 只有明白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局面和艰难抉择,才可能从更深层次明白“一路一带”的重大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只有从地缘政治角度才能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意义,也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把握“一带一路”的方向和纲领。
来源时间:2015/9/7 发布时间:2015/9/7
旧文章ID:5700